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因时设境,激活古典诗歌教学
        ★★★
【字体:
因时设境,激活古典诗歌教学
作者:秦静    文摘来源: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7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烛照古今,学生容易对此产生兴趣。如果把古典诗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传承这一文学精华,而且还能濡染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探索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因时设境,涵泳诗歌。
  “诗可称为中国的宗教”(林语堂语)。比如中国二十四节气,就多有文人雅士浅唱低吟,脍炙人口之作至今令人齿颊留香。语文教师不妨根据节气精心营造情境,使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涵泳前人佳句名篇,受到熏陶渐染。试举一例。中秋前夕,我精挑细选一组古筝曲,发动学生了解中秋传说、中秋习俗,搜集咏月佳句。中秋之夜,明月东升,夜空如洗,四野俱寂。我将学生引到操场,团团而坐,听缕缕古筝之声,赏皎皎玉盘之色,身处其间,俗念俱消,心灵澄澈。继而我适时诱导学生望月怀想,诵明月之诗,歌皓月之词,学生的心灵与诗词作者的灵魂撞击,再现“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恢廓,“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雅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怅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许许多多饱含浓情的诗句令听者如饮琼浆玉露,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情到深处,我让学生静听筝声,,神游月宫,思接千载,不少学生在月光下、筝声中潸然泪下。
  我自认为,中秋咏月诗词定会牢牢印在学生心中,历代文人所追求、崇尚的艺术人文精神也会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中华民族有那么多可纪念的节日,如若我们坚持不懈地因时设境,因时涵泳诗歌,那么,不仅能传承古典诗歌,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艺术与人生。
  二、因时设境,活用诗歌
  一年四季,皆有可人之处,花草树木都染上了古代文人或惊或喜或讶或悲的情感。我们可以借用蕴涵人性光辉的四时之景,设置情境,点拨学生活用古典诗歌写景抒情,加深理解古典诗歌。比如,炎炎夏日是荷花盛开之时,咏荷佳句在学生的意识里纷至沓来,荷花的高洁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抓住这一时机,我再设一情境,朗诵了赵文英的《说荷》,然后要求学生活用古典诗句联想书写感受。学生大有一吐为快之势。顷刻间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字现于纸上,现摘取其中一朵给大家看:
  “没有见过荷塘,但在家中种过几株荷花,或许是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吧,心中一直把荷当作圣洁的象征,近乎谦恭地痴迷于荷的高洁之美。于是,在小荷初露、蜻蜓翩飞时,欣赏荷叶高擎起舞弄影;在疾风 zhan水、密雨侵荷时注视荷叶去垢除尘洗面弄妆;在荷花轻绽、莲子如水时,惊叹它的粉雕玉琢而不敢生亵玩之心;在莲房坠红、清香随风时,默念着“质本洁来还洁去”为它送行。可是,自己从未留意过荷的坚强。难道是曾拥有的荷就只有冰心玉壶的纯美?难道是只有逢干遇旱的荷才有不屈的魂魄?是自己已有的观念锁住了视野迷住了心窍吧!
  世间万物的美千姿百态,别把自己的心封在盒子里吧,心牢最不应设!”
  我们略作分析:此文用到的诗词有“小荷初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起舞弄清影”,“疾风乱zhan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露冷莲房坠粉红”等等 。尽管此文有生硬晦涩之嫌,但也可表现出该生的鉴赏能力,更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因时设境,试写诗歌
  诗歌教学,离不开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意境等等进行讲解分析,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肯定感染不了学生的心灵。我们可因时设境,鼓励他们试写近体诗歌,在写作中加深对诗境的理解。
  九月菊开,我将各种颜色的菊花搬至教室,引导学生观菊赏菊,引得他们诗心涌动,行之成文,一首首体现着学生审美情调的诗歌脱颖而出:


     白菊
  冰为肌骨玉为容,
  魂结寒香友梅松。
  东篱独绽酬五柳,
  不劳青帝报东风。
     咏菊
  今又重阳九月中,
  雏菊新绽秋韵浓。
  不与桃李争颜色,
  落花深处戏梧桐。
     咏菊
  闲庭数百菊,疑至陶潜居。
  斑斓各相异,风中摆丽姿。
  昨夜秋霜袭,今朝吐新丝。
  花中赛仙子,人间羞西施。


  我和学生一起布置了一块展牌,将学生的习作张贴出来,引得全校师声驻足细玩,啧啧称道。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纷纷以诗歌表情达意。
  中学语文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理应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