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积极创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
【字体:
积极创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班集体的主人。我们在语文、数学等学科课堂上一直提出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以外的事?有些教师之所以感到教书吃力,学生“不听话”,甚至有“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我想这可能和教师管理班级的方式有关。那种家长式的、一言堂式的班级管理已不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求了。为此,我们应当根据新的教育形势,顺应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构建新颖的、民主的育人体系,营造和谐的、温馨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教育。
        一、民主推选组长,培养竞争意识。
        民主推选组长制,可以培养民主的班风,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和不服输的坚强性格,使班级工作更加协调,还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在实施组长推选制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小组长的条件,如,乐意为大家服务,热爱学习,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表现较好或者在某方面有特长,有显著进步。这样一开始让学生明确有关条件,让学生按照条件对照自己、对照同学,为真正民主评选组长作好准备。第二步,由组员民主推选组长,要说出推选的理由,然后根据得票数确定人选。第三步,由中队辅导员和中队委员召开新一任组长会议,明确组长职责,如,及时收、发作业本;督促组员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组长在一周工作期间内,由组员监督组长的工作。最后,在周末组织每组学生评议组长工作,或者让组长自己谈谈一周工作的收获、体会,为竞选下一任新组长作准备。实施民主推选组长制后,我发觉学生能比较客观地评价、推选组长,并都能争着当组长。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有一次在期中阶段,我让当过组长的同学谈谈当组长的体会,有的学生说:“大家推选我当组长,我真是太高兴了。我还想再当一次。”有的提出建议:“我认为可以让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尝尝当组长的滋味,比如让张凡、曹立律来当一次组长,也提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学生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我:“以前我从没有当过官,甚至是小小的组长,可现在大家推选我当组长,感觉真好。通过当组长,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当组长的经历。
        民主推选组长制,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己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的早读、上课、作业、活动等各种情况都有条有理。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等素质在当组长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有次我到张凡家去向他的父母报告喜讯:张凡上课发言非常积极,作业也能自觉完成了。他的家长十分高兴地说:“张凡说自己当上了组长,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这一种学生自己推选组长,人人想当组长的良好环境,还带动了班集体里原本并不关心班级的一小部分学生,因而整个班级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成立互助小组,培养学生特长。
       教师在熟知全班学生的爱好、特长后,就根据学生的喜好、愿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不足之处,和班里的同学自愿组合,成立各种互助小组。如,钢笔字互助小组,让钢笔字写得好的学生帮助、督促钢笔字写得不好的学生;说普通话互助小组、吹竖笛互助小组、绘画互助小组等等。互助小组人数不定,有具有某一特长的学生当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各互助小组成员可以进行重新选择、组合。
        通过参加互助小组活动,学生弥补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每个学生能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引导自主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在晨会课上、思品课上或其他什么时候,教师在喋喋不休地向学生灌输理论,强调“这不能”、“那不该”。这样做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还有的教师总是在“替”学生主持着一切班队活动,在任何事情上都“亲自”把关、亲自去做,这样做又有多大作用呢?试想:学生没有上台主持班队活动的机会,他会知道怎么搞活动吗?不会的。是的,如果我们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就永远不会练硬翅膀,就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将来怎么样去适应激烈的竞争?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我把晨会课、班队活动课的时间交了学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比如晨会课,先由学生提出班级最近出现的问题,如:饭后有个别学生吃零食现象比较严重,或最近学校、班级要开展的活动,如:广播操比赛、田径赛等,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这些活动进行讨论,或是商议如何处理、解决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或是讨论如何组织、开展活动。在这讨论过程中,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学生不但懂得了某些平时老师一再需要强调的道理,而且经过讨论,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在学校开展的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中,我们班级均能及早准备,在活动中,大家群策群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班级风气较好。
        在班队活动课上,我把班队活动课的组织、主持、安排的权利都交给了学生。一般先由中队干部根据中队活动计划,讨论确定每次活动主题,再分工合作,诸如节目的安排、主持、写串连词等都有专人负责。每到星期五的班队活动课,就好像是同学们盼望已久的盛会一样。你瞧:经过精心布置的黑板、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相声、小品、唱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一切是那么的热闹,那么的和谐,同学们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活跃,因为在这班队活动课上,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
        四、促进自我管理,寓管于不管之中。
我们一般都这么认为:老师管理学生,是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则是老师的实职。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会发现,如果教师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管得太细,管得不当,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1、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
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成人是根本,成才是关键。成人是做人的起码标准,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总是在新接一个班级的头几天,就向他们“灌输”“应该怎样学习”、“应该这样做人、做事”等“大道理”。当然,我认为教师更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努力的奋斗目标。目标应分层次,循序渐进,应保证学生在努力之后是能够实现目标的。目标也应因人而异,让优等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另外,我还经常教育学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既可以用纸写出自己一阶段以来的表现,也可以和大家说一说自己各方面的表现,看水能实现字的目标,并且取得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效果。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