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因此,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体育课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下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严格课堂常规教学、
队列和体操队形是常规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二、细心进行思想教育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累、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事在人为"的含义。
三、合理设计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猎人打猎"(用投小排球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四、关心体育器械的发放和回收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总之,体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整合,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