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音乐论文 >> 资源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
【字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作者:鲁西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曾经有一位作家说过,他认为有两种人不可能成为作家,一种是生活很贫乏的人;另一种是对生活缺乏艺术感受能力的人。
    艺术感受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可以从美术,舞蹈,音乐各方面进行艺术的熏陶。以下内容是我从音乐的角度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感受力的看法。
    小学生的一般年龄为6到12岁,这期间思维的发展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知识理解很难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述。对于音乐这样的以求异为主的抽象思维难以有深入的理解。所以这段时间我认为应该在听觉上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共鸣,通过想象力把音乐形象化,使他们更容易亲近音乐,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升华。
在我对小学音乐课的印象中,我的音乐老师龙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每当音乐课上课之前,我们在教室门口排着整齐的小方队,当老师轻快的音乐响起我们一蹦一跳的走进教室,一节音乐课就在这样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她还自己编了许多小曲,有训练强弱的,有训练节奏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模仿动物的各种声音为我们编了一首带双声部的小曲子,歌词很形象:“一只小竹马,马蹄得得得得得,一只小绵羊,叫声咩咩咩咩咩,,,,,”(旋律也非常的好听,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我还没有学习钢琴,但我觉得她为我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音乐基础,让我对音乐一下子就充满了兴趣。我想,如果以后我当了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会以她照着她的模式给我的学生一堂生动的音乐课的。
通过我小时候的体验,我深切的感受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有多么重要。但是,怎样培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因人而异,寓教于乐。我总结了一下几个方法:
    一,师生共创情景,调动参与兴趣。
    在和艺术形象的接触中,以有声有色的具体图景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审美感受,培养感知能力。
我有一个钢琴学生,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刚接她的时候我觉得她很有潜力,她的上一个任老师把她的手型调整的非常规范。但就有一点,弹曲子很生硬,尤其是乐曲。一次,在弹芭蕾舞曲《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时我说:“老师好像没听到芭蕾舞演员在跳舞,却听到三只大狗熊在笨笨的走路。”
她听了笑了起来。她左手弹的小跳确实很生硬。于是我给她讲了白毛女喜儿在这一段音乐的心情,当她的爹爹给她扎上红头绳后是怎样的高兴,红色的头绳,噼里啪啦的鞭炮,过年的热闹,,,,这使得她脚尖的舞步是多么的轻快。她听后模仿脚尖轻点左手,我说:“老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她自己也很高兴和得意。以后我为她示范的时候都很注意给她讲曲子的背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以动作带动听觉欣赏
    一般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有时我会做一些动作来吸引她的注意力。这样也加强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比如我经常把双手从内心伸向外面,意思是到了乐曲高潮的时候要把自己投入进去。还有我会经常把手放到她的手背上做一些手指力度的变化,让她感受这段乐曲丰富的表现方法。这些用动作来对比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使学生感到弹琴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乐趣。
    以上这些只是我在时间不长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怎样培养小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方法。以后还有许多问题面临解决,还会有一些新的方法等待我去挖掘!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