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数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 >> 资源正文
课题二:进位加(B)
        ★★★★★
【字体:
课题二:进位加(B)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7

课题二:进位加(B)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78页例3、例4,练习十八的第3~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会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若干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2.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3.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4.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自己编写的算式.

5.我也想写一道行吗?

板书:34+28

二、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34+28的结果.

(2)允许有各种方法.例如:

方法一:34+20+8=62

方法二:(30+20)+(4+8)=62

方法三:30+28+4=62

……

(3)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摆小棒说明算理.

34+28,先摆3捆4根,再在下面摆2捆8根,单根对齐,整捆对齐.再把3捆4根小棒和2捆8根小棒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提问:

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4根和8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2=12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就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3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6捆小棒零2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学生试述,电脑演示.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4)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个位4加8等于12,在横线下面对着个位写2,还有1个十就向十位进1.)

介绍“1”的写法: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写一个小小的“1”字(用彩色粉笔)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十.

那么十位怎样加呢?3加2再加1.为了避免忘加进位1,也可以从1加起,1加2再加3.

板书:  3 4  个位和个位对齐,
        +21 8  十位和十位对齐,
         6 2  从个位加起,4+8=12,
             满10向十位进1.

(5)比较总结.

例3和同学们自编的题比较.请小朋友们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个位相加满十的进位加法.)

板书:进位加法.

2.看教科书第77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56+37.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1.教学例4.

 4 6
    +21 4
    (7 0)
        ↑
        └────个位0不写行不行?

(1)学生独立摆小棒,试算.

(2)分小组交流算法,教师强调: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0.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你觉得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当心漏加个位向十位进上来的1.小朋友们,这些问题你们都注意了吗?

笔算加法要记住三条,你知道了吗?

四、运用法则,形成能力

1.单项训练.

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十位上填几?

 3 8    6 7    1 7     9
    +3 9   + 4   +5 3   +3 6
     □     □     □     □

2.综合训练.

(1)独立完成例4下面“做一做”的第1、2题,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

 4 8    3 6    5 4    2 6
    +3    +4 9   +3 9   +5 7
     7 8    8 4    9 3    7 3

(3)图形计算.

△=5  ○=3  □=4  ☆=7

△○+□△=(  )  ☆○+△□=(  )

○△+□☆=(  )  ○☆+△☆=(  )

提示:

先考虑把图形转化成数字,如△○=53,□△=45,然后再列式计算△○+□△=53+45=98

(4)比一比.

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和在100以内.如果和超过100,计算正确可加分,予以鼓励)

如:    9
        + 9
         1 8
        +1 8
         3 6
        +3 6
          ┇

3.游戏.

谁先正确算出红花表示的数,就把这朵红花奖励给谁.

提示:

最后一小题可以想58的一半是29,29+29=58,在此基础上可以填出不少答案.

4.完成练习十八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

 

例3:342862     例4:小棒图

   3 4           4 6

  28          2 4

   6 2          (  )

法则:1

  2

  3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教学,教学思路是:

完善法则──→应用法则计算──→合理灵活计算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环节的拟订上突出主体,力求创新.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计算法则.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时充分利用旧知进行迁移、发展.

首先让学生自己提供学习材料,自编两位数加两位数式题,在计算中重温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的),进而发现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既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材料的提供和组织中,又扩大了自主权,调动了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新课开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摆小棒的过程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悟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又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基本原理.进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且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互相交流,并积极动脑想,动口讲,动手做,帮助理解算理,概括出计算法则,使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抽象能力得到锻炼.

练习设计强调综合性,体现开放性,围绕新知进行的巩固练习,有单项训练:猜一猜十位填几,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做一做”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又引进一些综合性、开放性习题,如比一比,孕伏着连加并渗透数学思想;红花游戏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