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不进位加(B)
|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火车口算. 30+40 50+20 70+20 60+30 25+20 70+16 30+25 53+40 47+2 83+5 33+6 34+5 2.指出下列各数的数位,并说一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72 36 50 3.34+5的口算方法怎样?这样的题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①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4+5的计算方法. 教师:我们请小棒来帮忙,试着摆一摆计算这道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合作,一起研究. ②请学生汇报结果,说一说桌面还有多少根小棒.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摆的过程,要求边摆边说. 请学生完整地看一遍摆小棒的过程(电脑演示),重点观察单根与单根合并,为竖式计算相同数位相加奠定基础. (2)图式结合,理解算理. ①教师对照小棒图指导写竖式的方法和顺序. 先写数位名称“十”、“个”. 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34. 书写“+”号,在34的下行,并在高位之前. 在34的下行在个位上与4对齐,写出另外一个加数5. 提问:在竖式中为什么把5和4对齐?(5和4都在个位上,分别表示5个一和4个一相加.) 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______”,相当于“=”号. ②指导读法. ③学生读,写竖式训练. ④提问: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计算. ①让学生对照小棒图,回忆口算方法,想想: 3 4 怎样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把34根小棒和5根合起来,应该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电脑图闪动单根). 教师边讲边用红色粉笔把5和4涂红,注明得9. 3 4 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演示整捆闪动.想一想十位怎样算呢?(因为十位上只有一个加数3,所以横线下边就写3.) 板书: 3 4 ③请学生脱离小棒,说说竖式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先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加,34加5得39,最后在横式的“=”右边写上39. (4)指导学生看教科书.提问:这道题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突出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 (5)做教科书第75页的“做一做”. 训练加法竖式的写法及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根据算式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摆小棒时,注意整捆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要分别对齐. (3)请学生试写竖式,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3 4 提问:第2个加数十位上的“2”你是怎样写的?(2是在十位上,应该与34中十位上的3对齐.) (4)学生对照小棒,数位,进行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5)请学生试讲计算过程. 集体订正. 小结:笔算两位数加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6页的“做一做”第1、2题.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书写的竖式是否数位对齐,计算时是否从个位加起. 2.分四组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竖式计算.(每组一题) 33+21 38+20 25+32 54+25 3.数学小医院(电脑演示). 4 7 3 5 2 1 6 5 4.填数小游戏:小松鼠过桥,每答对一道题,小松鼠就向前跳跃一步. 3 6 6 5 5 □ □ □ 5.找朋友游戏:有三只小鸭、三只小鸡,互找朋友,分别标有算式. 23+15 45+34 33+52 24+55 21+17 73+12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学生初次接触竖式.本节课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环节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从算理、算法的连接点上组织复习导入,为教学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在例题教学上,例1作为精讲内容.在竖式的写法、读法和算理、算法的教学中,以加法的意义为指导,与小棒图、数位表相对照、比较,沟通竖式与横式、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化未知为已知,组建新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懂得算理、算法,掌握学习方法.例2应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练习过程中,围绕本节课重点,由易到难,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练习时设计一些不同的游戏,寓教于乐,玩中长智.练的生动,学的活泼. 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