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挂图、课文磁带、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4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
二、初读指导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
钥匙 芳菲 翱翔 强健 哥白尼 五彩缤纷
殿堂 好奇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日新月异
钥匙的“匙”读轻声。
尼的声母是“n”,不能念成“I”。
缤是前鼻音。
瞬的声母是“sh”,不是“s”。
好奇的“好”念“hao”不念“hao”。
(2)检查对词语的理解,大致说出词语的意思。
(3)指明逐断朗读课文,看是否通顺。
指导读好以下长句: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指明试读。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读后讨论:
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写我们要向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
主要指导写好5个左右结构的字:
钥 缤 瞬 辅 翱
提示:这几个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列略 有不同,书写时要仔细观察,准 确 把握。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好奇(hao hao)_____
相差(cha cha)______
2、读抄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
(2)理解“不懈探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列,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世界,应该怎样做?
(4)提问:向谁问呢?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
(2)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出示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理解诗句:
大林寺:寺名,在庐山香炉峰顶。
芳菲:指百花。
尽:完。指花都凋谢了。
始:开始。诗句中指“正”。
诗句大意: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
沈括的疑问是: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运呢?
(4)沈括向妈妈询问,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妈妈的回答有没有解开沈括的疑团?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齐读第5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1、 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再写下来。
附板书:
18、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