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一3页课本插图,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一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时
一、问题导人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
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1一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第1页的插图。
2·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3·校外:第2页下面的四幅,第3页上面的四幅。
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中部的一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椭圆形的图中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正在主持少儿节目。长方形的图中是一位小学生,左手拿着无绳电话,右手翻开语文课本,正在一边收听节目,一边向电台主持人打热线电话,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节目、利用电脑、收看电视)
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从圆形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前;同学们桌上文具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谈话很精彩,已经把同学们带进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2)一节一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
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
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是怎
么做的。
左图: 人物 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 学校橱窗前
事情 采访
怎么做 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 人物 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 教室
事情 猜谜语(或讲故事)
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
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课外延伸
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我们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在校园里学,还可以在家庭中学,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大家庭中学。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你想试一试吗?那就请你在课后好好地开动脑筋吧!
第二 课 时
一、复习
I·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
(板书:家中、校内、校外)
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儿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
(板书: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
介绍了哪儿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
二、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0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0同学们观看航模表演,辅导员正给同学们讲解飞机模型。
0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
0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
(1)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
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0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
0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读课外书报。
0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0同学们从金陵图书馆借到了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论学习哪一间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板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
0家中学语文。
0网上学语文。
0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0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0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0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0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0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0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第三课 时
一、看图导人,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一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l、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 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 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士。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
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 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文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
(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 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 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4页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生答:图上是同学们正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有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l·教师提示: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一共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再请同学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
第二处:标点错误。
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错别字。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已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 (2)标点不当
(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还应该怎么办?(重新誊清)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通读全文,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用修改符号修改,修改好后重新誊清。老师批改后还要认真读老师的批语,看老师改动的地方,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