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特,培养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媒体设计意图 |
一、复习提问,导入课文 1、读题,引读第一段。 2、提问:“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二、细读课文,悟文激情 (一)、电脑屏幕显示黄山美景图(以松树为主)。 (二)、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作者重点介绍了哪几棵松?分组展开研究。 下设1、2、3三块,根据学生的心理趋向,在教学中随机确定。 1、学习“迎客松”句子。 (1)个别读,喜欢迎客松的同学站起来读。 (2)电脑屏幕呈现迎客松图、文,示范图。 (3)看图,引导说出“迎客松奇在什么地方?”的思考过程,启发展开想象。 (4)再读、体会迎客松古朴雄健之美。 2、学习“陪客松”的句子。 (1)个别读,喜欢陪客松的一起读。 (2)多媒体呈现陪客松图像,边看边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你对句子的理解。 (3)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黄山美丽的风光。 (4)再读课文,激发喜爱之情。 2、学习“送客松”的句子。 (1)自由朗读,想象送客松独特的姿态。 (2)多媒体呈现送客松图像,理解“蟠曲、依依不舍”等词。 (3)引导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整体感知三大名松之“奇”。 (4)再读课文,感受三大名松的神奇魅力。 (三)学习第三段 (1)引读第三段。 (2)电脑屏幕再次呈现课文通版图,思考:黄山松还“奇”在哪? (3)让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黄山松还有那些姿态? (4)利用多媒体再引读,体会结构美及黄山松的姿态美、动态美、造型美。 三、总结课文,拓展知识 多媒体展示黄山其他的美景,在欣赏中体会黄山松的“奇”,黄山的美。 四、布置作业,复述课文 1、背诵课文第二段。 2、向父母介绍美丽的黄山风光,重点介绍三大名松。 |
利用电教媒体映示形象逼真的画面,明丽的色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观,使学生对画面产生美感,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引人思考的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出有目的的深层次的了解和概括。 丰富的表像将有助于形成开阔、深刻的印象,利用电教媒体——图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想象,形成坚实的想象基础。同时,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疑活思,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领域,激活并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集体合作,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用电脑作辅助手段,再次显示课文通版图,让学生在观察、朗读、思考、表达等活动中,展开想象,并练习说话,这样既加深对“千姿百态”的理解和感悟,又拓宽了运用知识的空间。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所见之感创造了条件。 利用多媒体艺术地表现黄山其他美景,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欣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黄山美妙的境界中,更增添了对黄山的喜爱与向往。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