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任选一则背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0个二类字。
3、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这篇课文从形式上看,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面对这样一篇较为特殊的课文,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二、学习《蚁国英雄》
1、初读课文,比赛:看谁字音读得准,字形认得清,课文读得顺。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辨形,读课文。
3、再读课文,找出读不懂的地方。
4、提出读不懂的地方,简单的指名回答,较难的小组讨论解决。(重点解决:束手待毙、肝胆俱裂、肆虐等)
5、三读课文,划出自己觉得感人的地方。
6、指名说说自己划出的语句,并说出理由。
7、小组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地方呢?
8、四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
9、指名读课文,并引导评议。
10、开展朗读竞赛。
11、指名尝试背诵课文。
三、作业。
1、背诵《“蚁国英雄”》。
2、预习《“生命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蚁国英雄》。
二、揭题导入。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2、出示问题:
⑴“生命桥”是什么样子的桥?
⑵为什么叫“生命桥”?
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3、学生朗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或受感动的地方。
四、赏读课文。
1、出示第一句话。教师画简笔画,描述险情后问:在我们人看来,羚羊还有逃生的可能吗?
2、陷入绝境的羚羊是怎样做的呢?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简笔画上画出弧线后问:这种情景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所以作者把这种情景称叫什么?(板书:奇迹)
4、学生通过电脑动画观看这一奇迹。
5、讨论: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把这出人意料的厅迹表现出来呢?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一、二小节中的关键词语)
6、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7、课文一、二节紧扣“奇迹”一步一步地写出了老羚羊帮助年轻羚羊飞跃山涧的过程,那么第三节的内容与写法有什么不同呢?
8、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后讨论不同之处。
9、指名回答(重点引导:内容上,一、二小节试跳,第三节写一队队羚羊的跳跃;方法上,一、二节扣住中心词写,第三节夹叙夹议,抒发强烈的感情。)
10、放映电脑动画,感受作者所说的“神圣”。(板书:“神圣”)
11、自由朗读,看谁能读出神圣的感觉。
12、指名读→评议→齐读。
13、指导说话:
⑴年轻而勇敢的羚羊啊,你们 。
⑵甘愿用死亡作桥墩的老羚羊啊, 。
⑶猎人,我要劝告你们 。
14、讨论最后一句:猎人们为什么“惊”得目瞪口呆?
15、试背全文。
五、回归课题。
“生命的壮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呢?
板书:
18、生命的壮歌
奇迹
“生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