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初步了解什么是伟大的母爱以及母爱产生的强大的力量能使弱小战胜强大为德育目标。
能力目标 以领会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事情的方法;学习课文如何具体描述麻雀、猎狗动作、神态的写作方法为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林荫路、摇撼、无可奈何、绝望、拯救、搏斗、安然”等新词。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重点
理解老麻雀是怎样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懂得母爱的伟大。
六、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
谈话式导入,利用投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八、教具准备
写有课文提纲的投影片。
九、教学时间
三课时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麻雀,有的人喜欢它,有的人讨厌它,而课文里描写的麻雀却受到作者的敬佩。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板书课题:麻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请七名同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课文里主要讲了哪几个角色,它们各是什么身份?
3.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打猎回来,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2)猎狗好像发现了猎物。
(3)小麻雀从巢里掉在林荫路上。
(4)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从树上飞了下来。
(5)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老麻雀准备同猎狗搏斗。
(6)猎狗慢慢地后退了。
(7)“我”带走了猎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眼的发生在大猎狗与小麻雀之间的事。)
(三)再读课文,领会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老麻雀准备同猎狗进行搏斗,拯救自己的幼儿?
(2)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将课文分成三段该怎样分?
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猎狗放慢脚步,好像嗅到了什么猎物。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讲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猎狗慢慢向后退,被“我”带走了。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1、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摇撼 |
巢里 |
幼儿 |
浑身 |
扎煞 |
身躯 |
搏斗 |
庞大 |
嘶哑 |
拯救 |
愣住 |
无可奈何 |
|
|
|
|
|
2.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意思。
(二)讲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2)读后讨论:
①课文一开始交代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打猎回来;地点——林荫路上;猎狗和“我”所处的位置——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为什么要交代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要是没有这一条件,作者就不可能看到发生的这一幕。)
②作者从猎狗的哪些表面中判断它发现了猎物?
(慢慢地、悄悄地向前走。)
为什么用好像?
(因为作者没有看到猎狗在哪里。)
猎狗为什么要慢慢地向前走?
(猎狗发现猎物时不是看见的,而是靠鼻子嗅到的:它慢慢地向前走说明猎狗很机灵,也预示着有什么意外的事情要发生了。)
③小结段意:
猎狗放慢脚步,好像嗅到了什么猎物。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答:
圈出描写小麻雀动作、神态的词,说说它为什么会这样?
(“呆呆地——站”、“无可奈何地——拍”。因为它紧张、害怕,想飞回巢里,却又毫无办法。)
①分明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说明它“刚出生不久”?
(“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②作者又根据什么判断它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呢?
(可以从“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这一句中看出。)
(2)指名学生分别读4、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是怎样写猎狗、老麻雀的动作、神态的?把有关语句划出来。
①读后讨论:
A、先讲讲课文是怎样描写猎狗的动作、神态的。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凶猛可怕?
(“慢慢地”、“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B、哪些词语、句子写了老麻雀的动作、神态?
从哪里说明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
(“像……似的”、“扎煞”“绝望地尖叫”、“掩护”、“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等。)
C、课文里为什么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有“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不就行了吗?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说明了什么?
D、哪几句话是作者从看到的情景发出的议论?
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议论的?
(可以将猎狗与老麻雀比较一下,理解“庞大”与“怪物”。)
E、为什么老麻雀“不能安稳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是在什么情况下毅然飞下来的?
F、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非常紧张。)
G、“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力量?
老麻雀怎么会产生这种强大的力量?
(这是老麻雀对自己的幼儿无限的爱。这是一种母爱的力量驱使老麻雀这样做。)
H、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有没有见过类似的现象?
在其它小动物中有吗?
(学生自由发言。)
(3)作者这一段议论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勇敢精神的赞扬敬佩之情。)
(4)小结段意:
猎狗欲吃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3.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讨论:
①猎狗为什么“愣住了”?
又为什么慢慢地向后退?
(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②前面我们已将猎狗和老麻雀作了对比,为什么猎狗会在老麻雀面前退却呢?
(这是强者对弱者的退却,这是弱者勇气的胜利。)
③“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说明了“我”对老麻雀的钦佩之情。作者不愿意麻雀被猎狗吃掉,表明了他支持弱小一方的态度。)
(3)小结段意:
猎狗后退了,“我”带走了猎狗。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讲各段的段意。
3.说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讲讲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
2.作者对猎狗、老麻雀、小麻雀的动作、神态为什么会写得如此逼真形象,使我们读了课文就好像亲眼见过一样?
(引导学生懂得要把一件事情写好,就要仔细观察事情的全过程。)
3.默读全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看到的?
哪些句子是写作者对看到的现象发出的议论?
(初步引导学生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三)根据提纲和板书复述课文
1.投影出示提纲:
(1)小麻雀从巢里掉了下来。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3)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4)猎狗退却了。
2.请学生按提纲复述课文。
3.集体背诵课文。
4.指名试背课文。
(四)总结谈话
课文写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
故事按事情的发生:一只小麻雀从巢里掉了下来,猎狗发现了它;
发展:老麻雀不顾一切地掩护小麻雀,准备同猎狗搏斗;结果:猎狗后退,“我”带走了猎狗这一顺序写的。
(五)课堂练习
投影出示:
在下面句子中添加表示动作快慢和神态的词语。
例:猎狗走近小麻雀。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1.汽车 |
在公路上奔驰。 |
2.体育课上,同学们 |
排好队。 |
3.爸爸 |
走上前,紧紧地握住王老师的手。 |
4.小明挨了妈妈的批评 |
站在那里。 |
5.小刚考了一百分,当老师报到他的成绩时,他 |
笑了。 |
(六)布置作业。
把你看到的某一种小动物争斗现象写成一段话,写出它们的神态、动作来。
十一、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设计,一是抓住猎狗准备吃掉小麻雀时,老麻雀从树上飞下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猎狗愣住后退,突出老麻雀的伟大母爱;二是抓住“我”对小麻雀的同情以及对老麻雀的敬佩;三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分析课文时,抓住老麻雀行为的勇敢、小麻雀处境的危险,突出母爱的感人与伟大,鲜明地突出主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