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了解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留心周围事物的重要性。
(二)联系已学过的本单元课文,使学生巩固留心周围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留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和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写作文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是你觉得比较困难的?
(让同学放开提,老师抓住学生写作中较普遍的问题)
如:没的写,写得空洞,不具体,不感人。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学过的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说说作者写得怎样,是怎么写得这么好的。
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或其中的精彩片断。
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的
(抓特点,按看到、听到、想到等方面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小结:其实很简单,作者只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留心观察,再把它准确的表达出来。只要你们能做到这一点,同样也能写得很成功。
(二)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归类。
(三)学生自读例话全文
要求:一边默读一边划出
1.为什么和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留心周围的什么事物。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明确:(1)经常留心周围的事物,能增加见闻,丰富知识。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起来,作文就有写不完的材料,因此需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应留心周围人物、景物、事件等,并注意留心他们变化的情况。
(3)留心周围的事物,还要有技巧,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记叙下来才会有真实感。
(四)谈话,说说平日里自己留心周围事物的体会,进行交流。
教师从中指导;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不就是很好的材料,还用愁作文没的可写吗?
(五)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时时留心周围的事物,逐步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习惯。
(六)作业布置:
每人准备一条较新颖的信息说给大家听。
信息来源或是亲眼见到的,或是亲耳听到的,或是根据某些情况自己想的。
(应每天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汇报自己留心周围事物的情况,并持续一段时间,不断提高同学们口语表达的能力。)
[例文1]
我爱故乡的大海
我住在海边,我爱大海,就像爱我慈祥的母亲。
农历初一这一天,我又去了海边。
我站在奇形怪状的礁石上,举目远望。那湛蓝的海水一直伸向远方,水天相连。在那天水相接之处,白帆点点,几艘远洋轮在缓缓地移动。近处,几只白色的海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低低滑翔,发出欢乐的叫声。
我漫步在柔软的海滩上,海浪朝着脚跟悄悄地爬来,轻轻地舔着我的脚踝。我闭上双眼,觉得就像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着她的爱抚。
我踏着洁白的浪花,寻找那千姿百态的贝壳。不一会儿,我就捡到了一大包,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它们有的像只瓢,有的像小船,有的像顶娃娃帽……我看看这个,很漂亮;看看那个,很美。实在看不够,干脆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塑料袋,带回家再看。
大海真使人流连忘返!回家路上,我还不断回首远望……
[评析]
作者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时常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大海的广阔、海浪的温柔及贝壳的可爱。
本文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典型事物及其特色进行描写。也反映了作者观察十分仔细。如“在那水天相接之处白帆点点……”如此之远还看到白帆点点,“几只白色的海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低低滑翔……。”飞翔着的一群群的海鸥,作者捕捉到它们飞的情况,准确的叙述。
描写中不仅写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的。多种感官参与,且观察极细,情感意切,极富感染力。对家乡像对母亲般的热爱十分贴切。
[例文2]
大风
今天的风真大!
天灰蒙蒙的,狂风卷着尘土、纸片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电线“呜呜”作响。树枝不时被刮断。
大街上的人们顶着风艰难地行走着。姑娘们头上包着纱巾,小伙子们一边用手按着帽沿,一边侧着身子前进,一不小心帽子就会被刮得很远。骑车的人更倒霉,大风刮得他们无法行进,被迫推着车艰难地在大风沙中“行军”。)顺风的人也不美,虽然走起来很顺利,但想停下来也不太容易。风越刮越带劲,直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就连最贪玩的小孩子们也躲进了屋里。
人们在家里的唯一话题是:今天的风真大。
[评析]
此文围绕“风大”这一主题,抓住了典型人物及其特点,经过仔细地观察、准确地描述,让人不禁裹紧上衣——“风真大”。全文总分总结构叙述。第3自然段先总述“大街上的人们顶着风艰难地行走。”再分述姑娘,“包着纱巾”,小伙子,“用手按着帽沿,侧着身子,一不小心帽子就会刮得很远;”骑车的,“……无法行进……被迫推着………”顺风的人,按说最美,然而“想停下来也不太容易。”大风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就连最贪玩的小孩子们也躲进了屋里。”
最后回应篇首总结强化主题,“今天的风真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