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帮助学生领悟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道理。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角色头饰、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 设计思路
每个学生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教学过程的,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采用“由扶到放”的学习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画面、合作讨论、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多向互动中阅读、感悟、表达和创新。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设疑导入 1.(动画演示。)你们看,这是谁?大家都知道猴子爱吃果子,这只猴子想自己来栽种果树,吃上通过自己的劳动种出来的果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子种果树》。(板书课题。) 2.教学生字“猴”。(引导学生与“侯”作比较。)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这只猴于是怎样种果树的?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自由读、领读、齐读。) (2)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喜欢的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相机正音,指导读通 句子。) (3)生再读课文,力求通顺流利。
三、整体感知 1.猴子先后种了哪些果树?结果怎样?带着问题边看多媒体演示边听配乐朗读。 2.小组合作讨论。 3。集体交流:指导学生用“先是……,然后……,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话。(板书:梨——杏——桃——樱桃——什么树也没种成。) 过渡:猴子为什么什么树也没种成呢?让我们下堂课一起去探讨。 | |
通过情境创设和悬念设置,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
明确读的要求,提高读的效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全体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下面的朗读感悟打好基础。 |
在读、听、看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故事情节,通过读说结合来体会课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合作讨论、自主学习,大胆表现自己,在交流中提高自己。 | |
第二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复习导入 1。指板书引说:猴于种果树,先是种了_______,后来等不及,改种_____树,又等不及,便改种______树、______树,结果________。 2.那么,猴子怎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猴子种果树》。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天天浇水、施肥。) 梨树苗的成长是不需要每天都浇水、施肥的,可是猴子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了早点吃到梨子。) 指导朗读:是啊,这只小猴子刚刚种下梨树苗,就急着想吃到梨子,多心急呀!怎样读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读出来呢?小朋友自己试试看I(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相机评价。) 指图问:那这只猴子会对着梨树苗着急地说什么呢? 它多心急呀!让我们一起来着急地读一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2.以扶为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述:就这样,梨树苗慢慢地成活了,这天,小猴子又来给梨树苗浇水施肥,突然,耳边传来了说话声,是谁呀?(多媒体演示。) (2)提出问题:①乌鸦是怎么对猴子说的?②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带着问题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有困难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3)集体交流。(板书:梨五杏四。) (4)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农谚、梨五杏四、等不及。) (5)指导朗读:是呀,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小猴子有没有这个耐心呢?乌鸦有点担心了,你能读出乌鸦的担心吗?猴子一听梨树要五年才结果,等不及了,你能体会它的这种急不可待的心情吗?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按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学习: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②讨论问题;②提出疑问,集体探讨;④练读课文。 (2)全班交流:①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四自然段。②读了这两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杏四桃三。) 4.以放为主,自学第六、七、八自然段。 (1)按上面的方法自学,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全班交流:①指名分角色朗读。②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桃三樱二。) 5.学习第九自然段。 (1)引读第九自然段。 (2)质疑:“就这样”指怎样?(指导学生联系前面的课文思考、讨论,说说猴子为什么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三、总结谈话 1.总结:这只猴子太性急了,正当果树成活的时候,它拔掉,改种其他树,这怎能让树成活呢?所以它最终什么树也没种成。 2.讨论:你喜欢这只猴子吗?为什么?想对它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自由读熟课文。 2.朋友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想一想:怎样演这个童话故事。 | |
|
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体会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简洁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顺其自然的朗读指导,准确到位的互动评价,入情入境的想象说话,为学生理解课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为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第四、五自然段和第六、七、八自然段这两部分与第二、三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简单、浅显,可由扶到放,指手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与小伙伴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大胆交流的能力。 |
在讨论时,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声,教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点拨。 | |
第三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朗读体会 1.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结合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子、没有一点耐心的情感,同时注意读出三种鸟的语言个性。
二、表演内化 演一演文中的角色,看谁演得逼真。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找朋友表演,教师参与指导。(可以5人一组,一生读叙述语,四生分别扮演猴子、乌鸦、喜鹊、杜鹃。) 2.请一组同学上台,戴上头饰上台配上轻快活泼的音乐表演。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绕、施、肥、哇、拔、改、喜,组词认读。 2.描红,边描边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集体交流。(由学生教,学生评。)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延伸 1.完成书上第三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第二年春天,这只小猴子又要种果树了,这一次,他种了什么呢?课后,请小朋友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
五、板书设计 猴子种果树 梨——杏——桃——樱桃——什么树也没种成 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 好吃难栽 | |
凡事出于自愿,其积极性就高。给学生广阔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朗读,学生参与读书的热情必定高涨,便能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震陶。 |
让学生走下座位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踊跃参与活动的热情。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舞台。评价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旨在引导学生内化文中人物的语言并创造性地表演出这些语言的内涵。 |
教学生字的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甚至不去评判学生学习的得失正误,而是把这样的机会完全让给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生动的、有趣的,学习结果也是深刻的、难忘的,是学生自己的。 |
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