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青蛙看海
        ★★★★
【字体:
青蛙看海
作者:山东省寿…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松鼠的帮助下,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课文中的两个反问句。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好,我知道同学们爱猜谜语,对吗?现在我这里有个谜语,你能猜出来吗?身穿绿袍子,说话呱呱呱,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捉虫能手就是它。(学生猜谜)【谜语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谜语简单易猜,学生在尝到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了继续学习的信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青蛙)那你知道哪些有关青蛙的知识呢?(指名说)【这一问题,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为学生理解小青蛙上山的艰难埋下了伏笔。】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看来你们都很喜欢小青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青蛙有关的文章(板书:看海;板画:海)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试读课文。读了课题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对呀,可是青蛙到哪里看海呢?看到海了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答案?
答案就在课文中,同学们说怎样才能找到答案?(读书)对呀,下面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读课文要求就应该非常明白、清楚。】
      2、认读生字。课文同学们都读完了,这些生词你能借助音节读出来吗?(投影出示:带音节的生词,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同学们看,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把自己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投影出示:不带音节的生词)自己读一读试一试。(自由读、开火车读)火车开到你那里的时候你愿意读哪个生词就读哪个,好吗?【这种读的方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学生可以避开自己不认识的词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激励了孩子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在别人读的时候,他会很用心地去听、去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3、初读课文。同学们确实很聪明,一会儿就把这些生词认会了。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谁最会读书。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自由读、指名说)【这一问题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能掌握学生初读情况,以便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机动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4、精读课文。同学们说,有只青蛙很想看海,(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板画:青蛙)同学们请看,就是这只青蛙想看看大海。还有的同学说读了课文后知道青蛙看到了大海,【这个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以学生的疑问为基点,让学生讨论,合作解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飞扬,教师爷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新课改思想。】是它自己想看大海就看到了吗?那你说是谁帮它看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松鼠  苍鹰)那松鼠和苍鹰是怎样帮它的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出苍鹰是怎样帮它的。(生自由读)
       指名读苍鹰帮青蛙的句子。(根据学生的读,板画:大山)【利用了学科整合,根据课文内容随机展示青蛙、大海、大山的简笔画,形象直观,能帮学生深刻领悟到山的高大,青蛙体形的渺小,体会青蛙跳山的困难。】同学们看,这就是那座大山,你觉得怎样?(很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来形容一下这座山吗?(背诵:咏华山)【注重已有知识的再现,也突出了山的高大,为学生感悟课文寓意累起了基石】山这么高,小青蛙看了心情怎样?有没有信心爬上去?(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那,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青蛙当时的语气读出来呢?(各种形式的读)
可是青蛙想看到海,不爬山还有其他的办法吗?你怎么知道的?(读苍鹰的话)(投影出示:“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你说苍鹰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明说)【通过读课文理解、体会这句反问句的意思。】
      苍鹰帮助了青蛙,告诉了小青蛙看到大海的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办法)那松鼠又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请同学们在认真读课文,边读边讨论。(生自由读、讨论)
谁愿意说一说松鼠是怎样帮助青蛙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答:可以读书上的句子,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表演出来。【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展示,为学生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架起了桥梁,使课文难点在个性化的朗读中轻松解决。】同学们再打开课本,看一看小松鼠鼓励了青蛙几次?(三次)(投影出示:松鼠三次鼓励的话)现在请同桌两个学着松鼠的样子互相鼓励一下,谁愿意当一当松鼠鼓励一下小青蛙?(指名读)在松树的鼓励下小青蛙是怎样做的?(指名读)(投影出示:倒数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根据学生的回答读语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锲而不舍或坚持到底等)【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很好地通过读这个形式体现出来,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情感体验,珍视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
      小青蛙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你觉得它会怎样说呢?它又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指明说)【在理解课文寓意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后,你学到了什么。(自由读回答)【整体回顾,让学生把学习内容进行内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加以升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蛙看海》一课,谁还记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明说)
二、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和自己的小伙伴合作读一读。待会儿我们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自己的学习伙伴,激发朗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
(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三、分角色表演。
谁愿意选择你喜欢的角色演一演呢?(指名表演,其他学生评价)【通过学生间的互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竞赛意识都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们不但自己表演时能做到认真、积极,而且还能认真观察别的同学的表演。同时也杜绝了一个小组或者一个人表演,其他小组或者其他人自行其是的现象。
四、学习生字。
    1、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你觉得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边根据生们说的边指导书写、学习生字。

总评:这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理解故事寓意,丰富语言积累,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坚持“以学定教”、 “以读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读中设疑、解疑、读中感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理念。】

【设计思想】:
      一、从教材方面考虑:课文利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认真、扎实、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虽然文字表面意思浅显易懂,但文字中蕴含的“理”却是深厚的,这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抓两点让学生品读感悟:第一,山高。把青蛙的话当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青蛙遇到的困难之大,和它当时的失望心情。第二,青蛙和松鼠爬山的过程。学生反复读后能体会到青蛙虽然累,但是最终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爬到了山顶,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不敢困难有多大,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该心中有学生。对于二年级来说,虽然这篇课文表层内容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中深含的寓意学生难以掌握比如山高,虽然学生知道山高,但是与小青蛙“爬”山难却联系不起来。因此,借助板画可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把这两点联系起来。
      还有课文中的两个反问句,在处理方法上,第一个反问句“我么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让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当时青蛙“怎么上得去呢?”的失望心情。第二个反问句“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青蛙除了爬山还有其他的办法看到大海吗?”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