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蛙看海 |
作者:山东省寿…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46:4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松鼠的帮助下,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课文中的两个反问句。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好,我知道同学们爱猜谜语,对吗?现在我这里有个谜语,你能猜出来吗?身穿绿袍子,说话呱呱呱,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捉虫能手就是它。(学生猜谜)【谜语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谜语简单易猜,学生在尝到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了继续学习的信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青蛙)那你知道哪些有关青蛙的知识呢?(指名说)【这一问题,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为学生理解小青蛙上山的艰难埋下了伏笔。】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看来你们都很喜欢小青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青蛙有关的文章(板书:看海;板画:海)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试读课文。读了课题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对呀,可是青蛙到哪里看海呢?看到海了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答案? 答案就在课文中,同学们说怎样才能找到答案?(读书)对呀,下面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读课文要求就应该非常明白、清楚。】 2、认读生字。课文同学们都读完了,这些生词你能借助音节读出来吗?(投影出示:带音节的生词,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同学们看,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把自己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投影出示:不带音节的生词)自己读一读试一试。(自由读、开火车读)火车开到你那里的时候你愿意读哪个生词就读哪个,好吗?【这种读的方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学生可以避开自己不认识的词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激励了孩子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在别人读的时候,他会很用心地去听、去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3、初读课文。同学们确实很聪明,一会儿就把这些生词认会了。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谁最会读书。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自由读、指名说)【这一问题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能掌握学生初读情况,以便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机动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4、精读课文。同学们说,有只青蛙很想看海,(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板画:青蛙)同学们请看,就是这只青蛙想看看大海。还有的同学说读了课文后知道青蛙看到了大海,【这个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以学生的疑问为基点,让学生讨论,合作解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飞扬,教师爷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新课改思想。】是它自己想看大海就看到了吗?那你说是谁帮它看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松鼠 苍鹰)那松鼠和苍鹰是怎样帮它的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出苍鹰是怎样帮它的。(生自由读) 指名读苍鹰帮青蛙的句子。(根据学生的读,板画:大山)【利用了学科整合,根据课文内容随机展示青蛙、大海、大山的简笔画,形象直观,能帮学生深刻领悟到山的高大,青蛙体形的渺小,体会青蛙跳山的困难。】同学们看,这就是那座大山,你觉得怎样?(很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来形容一下这座山吗?(背诵:咏华山)【注重已有知识的再现,也突出了山的高大,为学生感悟课文寓意累起了基石】山这么高,小青蛙看了心情怎样?有没有信心爬上去?(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那,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青蛙当时的语气读出来呢?(各种形式的读) 可是青蛙想看到海,不爬山还有其他的办法吗?你怎么知道的?(读苍鹰的话)(投影出示:“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你说苍鹰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明说)【通过读课文理解、体会这句反问句的意思。】 苍鹰帮助了青蛙,告诉了小青蛙看到大海的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办法)那松鼠又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请同学们在认真读课文,边读边讨论。(生自由读、讨论) 谁愿意说一说松鼠是怎样帮助青蛙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答:可以读书上的句子,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表演出来。【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展示,为学生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架起了桥梁,使课文难点在个性化的朗读中轻松解决。】同学们再打开课本,看一看小松鼠鼓励了青蛙几次?(三次)(投影出示:松鼠三次鼓励的话)现在请同桌两个学着松鼠的样子互相鼓励一下,谁愿意当一当松鼠鼓励一下小青蛙?(指名读)在松树的鼓励下小青蛙是怎样做的?(指名读)(投影出示:倒数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根据学生的回答读语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锲而不舍或坚持到底等)【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很好地通过读这个形式体现出来,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情感体验,珍视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 小青蛙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你觉得它会怎样说呢?它又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指明说)【在理解课文寓意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后,你学到了什么。(自由读回答)【整体回顾,让学生把学习内容进行内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加以升华。】 第二课时 【总评:这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理解故事寓意,丰富语言积累,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坚持“以学定教”、 “以读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读中设疑、解疑、读中感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理念。】 【设计思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