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人力规划 >> 正文 |
|
|||||
人力资源的阐释(一)--文化及社会属性 | |||||
作者:李蕾 人气:22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一>. 人性定义 不同的社会环境,由于人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人”所有的社会属性亦不同,那么运用“人”的方式方法亦不同,故不同的文化底蕴,就有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如以人的本质——“人性”假设为出发点,这样便出现了以下机种概念。 1. 经济人: 企业中管理者与职工都是有自己的独特经济利益并积极追求的“经济人”, 这种只把经济动机作为激励因素的人性假设,称为“经济人”假设。欧美文化崇尚个人自由,追求个人的利益,以经济利益为原则。 “经济人”的厘定是欧美企业的管理特色。 2. 社会人: 企业活动中的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某一个集团中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即社会存在。“社会人”不仅需要在社会上寻找收入的源泉,还需要得以友谊、安定、归宿感。故所谓“社会人”是指作为集团的一员而行动,以人类的社会需要为动机的有关人性的假设。“社会人”在日本企业里得到具体的体现。在日本企业中,“人”被真正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中,“人”以企业为家,为衣食父母,并在这里寻找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 3. 中国文化中的“人”,既非社会人,亦非经济人,而是“论理人”,即以血源为根基的“论理人”。伦理成为厘定与改造人性的基本法则。其内涵有: a. 关系本位 人在伦理关系中,在同他人关系中确立自我(这是一种关系本位的人的确立方式)。 b. 性善 人天生具有为善即履行道德及义务的本性,因而在实践中强调人之为善,与人为善; 强调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性。 c. 自我修养 因具以上特征,故主体自身就有向善为善,改过自新的能力与义务,即“人”这个体就有向善为善的能动性,与被教化、感化的可能性。 <二>. 人性的区别 “经济人”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社会人”以自身社会需要为价值目标,而“伦理人”以伦理实现为价值目标。 “伦理人”与“经济人”、“社会人”的区别在于: 不是以个体的为最高价值,而是追求人格的完美、人伦的实现,运用在管理上,“伦理人”的管理模式为: 第一: 在管理的价值目标上强调义利并重,生产与管理不仅为了经济利益及个人实现,而且也是出于一种社会义务与道德责任。 第二: 注重管理过程与方法的伦理性。用伦理的方法与原理,通过满足职工人格需要与人伦需求进行管理。 第三: 强调人伦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第四: 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是人内在的动力和为人处事的准则,故对管理活动而言,倾向于对其进行道德评价。 第五: 由于人性性善的特点,在管理方面强调人的自我管理与教化,认为人的行为受内在信念及情感的驱动,人人具有被教化、自新与为善而善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法律与制度管理约束并不是唯一的和最好的方法。 br /> <三>. 人性之于管理 那么,在伦理道德的文化背景中滋生的管理哲学有何优缺点呢? 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为重义轻利,其缺点在于片面强调伦理道德对人的调节,而忽视了法律章程,导致了人伦。其优点在于——这种“伦理人”的管理理念符合中国文化心理与传统,具有一定的文化优越性与现实性的人性假设。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断融合,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被隔离的真空社会之中,故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引入“经济人”的商品竞争观念; “社会人”中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归宿观念; 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伦理人”中主体具有向善为善之义务感、能动性、社会责任感的观念而形成具有现代企业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唯其如此,企业才能博采众长,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但是,正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现代文明社会,而非原始社会。我们所处的远非一块凈土,更不是有着纯朴的民风和道德风范的世外桃园般的社会环境,。现代文明社会里,充斥着太多的欲望和诱惑——“撒旦”随处可见,在这种环境中(这种环境正如一个染缸,人们都生活在这里面,染缸染出各种各样的人及各色各样的人生人性),“人性善”也只是书斋里的哲学家笔下的美丽但无光彩的词语了—— 其“人性善”也仅仅只是一种假设的哲学命题。正因为如此,“人性恶”的假设哲学命题相比之下较现实和符合时代实际思想观念。 基于此,对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还必须做到: 以制度去约束其行为,用激励去促进其进度,用人生规划去促进其发展,用道德教化及感召促进其层次的升华……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