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海尔研究(10):市场换不来技术 | |||||
作者:佚名 人气:21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逆向思维,海外建厂 比如我们到美国,目标就是进入美国家电行业的前5名,再从前5名进入前3名。那我就需要研究:用户凭什么会认同海尔产品。开始的时候,可能我排名都排不上,但我要把那么多的美国家电企业挤下去,我凭什么?在美国市场我们是靠产品的创新,但是那些大公司的创新更厉害。可我们抓住一点:大公司能力比我们强,但组织结构决定了它的速度比较慢。我们就是靠速度来抢得先机。如果你进入国外市场以后还是在看人家是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那肯定会被淘汰。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用市场换不来技术 那“走出去”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是无法交流的。我们在美国市场上,可以说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而且进入到比较驰名品牌的行列中去了。这样,我就拥有了可以与美国企业对话的地位。同时,在中国市场,我仍然比他具有更大的优势,他就愿意和我交流。因为资源可以互换。如果你什么资源都没有,人家凭什么和你对话。 三洋为什么愿意和海尔合作?是因为我们拥有他在中国市场所没有的资源,他到中国来开辟一个渠道、来销售一个产品,对他来说要花费非常大的代价。但如果他利用我的渠道来销售,就不用费这么大的劲了。同样,海尔也可以利用三洋在日本很强大的、目前我们还不具备的渠道销售海尔产品。这就是竞合关系,达到双赢,甚至是多赢。 如果你手里什么资源也没有,人家凭什么和你合作。假如你是一无所有的“走出去”,没人会和你合作;你想得到很多,但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你想得到的东西都是通过你的奋斗得到的,你自己不去奋斗,就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像一个人一样,你若不是拼命地奋斗,在社会上得到别人的认可,你怎么和人家对话。 长期以来,我们的想法是要用市场换技术,但是换来了没有?没有。所有来中国的外资企业不管中国是控大股还是控小股,技术是保密的,你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去干。举个例子,可口可乐在中国设的厂那么多,谁知道他的配方?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之地 在1992年、1993年的时候,我们说我们的出口做得怎么样,怎么样出口创牌,根本没人听,还说国内这么多肉你不吃,偏要跑到国际上啃骨头。但是你没有啃骨头的勇气,也不可能吃到肉。这也许是我们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就是一直希望企业能够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目标是什么?海尔的目标就是一定要成为世界名牌,有了这个目标,才能一步步地比别人超前一些;第二是我们确定的战略能够很快的付诸实施。怎么可以使它很快实施下去呢?就是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大家都认同,每个员工不断地去创新,自己打破这个平衡。 创新有风险,但并不是说不创新就没有风险,不创新风险会更大,等待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我认为我们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是企业文化氛围,使所有人认识到我们必须战胜自我去创新,如果不创新就没有立足之地。 再就是我们企业的领导班子,十七年来,我们主要的领导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大家团结一致。一个不计个人得失的领导群体对企业不断发展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舆论有一个误区,就说现在的企业机制不好,必须搞年薪、期权制才能活,总之一切都要和美国一样才能好。但是,美国的企业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每天都有大批倒闭的,倒闭的数量比中国还多,那是不是说这个机制不好呢?不是。不管什么机制,只要企业不能创新,就没有生存之地。 《总裁》 作者:张瑞敏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