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海尔研究(42):关于海尔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 |||||
作者:佚名 人气:46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1. 海尔把1999年定为自己的“全球化年”,这一年中,张瑞敏与海尔得到国际舆论的不断喝彩,是上述称呼显得名副其实。在“全球化年”中,海尔最大的一步莫过于在美国独资建厂。1999年4月30日,海尔开始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坎登(Camden)建设它在北美的第一个家用电器的生产基地。记者曾经问张瑞敏在美国办厂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困难?张瑞敏认为其中一大困难就是海尔的管理会不会外国人所接受,中美有文化差异,不光是文化差异还有制度上的差异。美国的工会、美国的工人本来对中国就有一些敌视或者有一些误解,都可以误打到海尔的头上来。而海尔最好的办法的就是借鉴多方面的东西,包括中国企业在那里的失败教训,包括其他外国企业在那里的成功经验。张瑞敏笑着说:“因为连哈佛都用案例来教学,我们何必自己闷着头来想呢?”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海而采取了最具灵敏度的机制。组多在美国的日本公司基本上是通过由总部选派的经理人开展管理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却是由海尔总部以控股的方式与贾迈尔的贸易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原因是,海尔认为:“只有池美国咖啡长大的人,才能调处地道的美国咖啡。” 更重要的是,总部对贾迈尔表示,它所要做的只是制定业务发展的战略。在美国的经营完全由有当地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贾迈尔决定。他和他的美国伙伴得到了很大的自主权,有他们来推销品牌,并争取新的客户。贾迈尔的热情空前高涨,他说:“打造一个品牌,维护一个品牌并创造一个市场,需要一生奋斗。” 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内没有一个中国雇员。贾迈尔说:“我认为我们就是一家美国公司。”当然薪水也是按照美国标准。在这方面海尔集团舍得投资。张瑞敏认为,雇用当地人管理海外企业,实行管理人力当地化政策,总体上对母公司来说,是十分划算的。虽然付给外国管理人才的薪金,要远远高于国内,但通过综合比较与权衡,也只有符合东道国的薪金,才能雇用到合适的当地人才,而当地人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则是中方管理人员难以达到的。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目前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其主要管理人员也都是美国人。 海尔集团从踏出国门之初,就努力朝着管理当地化的方向发展。管理当地化首先就是人力资源的当地化,也就是张瑞敏所说的“融智”,这对于实现“海尔本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海尔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从1998年确定全球化战略后,海尔在海外工作的经理人已经有四五百人。这一点,是一般的中国企业很难达到的。 人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本地人才管理本地企业,是全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知名跨过企业早就开始聘用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管理才能的本地经理人。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国际化公司进行本地化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市场和所处的政治文化法律等环境具有本地属性,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大多也是本地化的。跨过企业要在本地市场参与竞争,离不开对当地消费文化的了解和把握,在这方面,本地化的管理人才显然更有优势。 在谈到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时,张瑞敏认为对于海尔来说,再往前走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才,国际性的大企业需要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而海尔目前的人力资源结构还远远不够合理和丰富。为提高人员的素质,海尔一方面整合全球人力资源,一方面加快培养自己的内部人才,海尔兴建海尔大学和海尔国际培训中心,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 ⒎ 任何企业都诞生在本地,无天生或固有的全球化公司。全球化企业的本地化,其根本特征表现在企业的文化之中。任何一个企业在拓展到境外时,都要融合本地的文化,而本地员工要吸收外来企业的文化。归根到底,只有融合世界各地的本地化特征才能形成企业的全球化文化。 ⒏ 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海尔的做法是,先把“洋人”“海尔化”,再有“海尔化”了的“洋人”来实现海尔国际化的目标。这其中的关键是怎样才能是“洋人”“海尔化”——海尔以企业文化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认同海尔的价值观。
9.海尔运作庞大的海外网络系统,主要依靠“洋经理”,很少从青岛本部派人。如何保证系统有效率同时又不失控,除了组织创新设计和报酬制度安排外,张瑞敏的办法很简单,利用海尔文化进行融合。一年一度的全球经理人年会,若干次地区经理人会议,充分交流达至文化认同。2001年2月11日至13日,海尔集团在青岛召开首届“全球经理人年会”,张瑞敏为本次年会设计的宗旨是“互动、发展、创新”。据称在中国,召开全球经理人会议的企业,海尔为首家。这次会议海尔一下拿到5亿美元的订单,但张瑞敏说:“订单是必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沟通、染海尔全球经理人在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方面达成共识。”2002年,第二届年会转至纽约召开。 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也是海尔对全球经理人的文化培训会。最大的特点是,海尔的培训是互动的:海尔文化感染着每一位海尔的海外经理人,而海外海尔经理人的经验和信息对国际化经验尚不丰富的海尔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在第一届年会上,海尔的30多个事业部长带着精干的助手,展示各事业部最新的产品或最新的技术成果,邀请来自全球的经理人鉴赏、评判。不同肤色、讲不同语言的人们,有的穿梭于新样品之间,有的全神贯注的研究问题。在海尔这个“年会”的日程表上,没有“洽谈、订货”的字眼,现场也听不到翻译们译出讨价还价的激烈语言,海尔将这种完全自由的交流称为“互动”——“商商互动、技商互动、工商互动”。 经过这样的交流,海外经理人与海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你买我卖,不是低层次的讨价还价,而是构成了共同发展的关系。国内与国外经理人互动,通过沟通、碰撞达到更高层次的融通,大家搭建一个海尔,共享一个世界名牌的平台。全球海尔经理人都能认同一点,就是要把海尔企业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相融合,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让更多的人在接受海尔文化的同时接受海尔的产品。 ⒑ 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贾迈尔、欧洲海尔贸易公司总裁亚默瑞,现在都成了地道的海尔人。贾迈尔说:“我爱海尔,它带给我永远创新的精神。”一家销售额60亿美元的著名经销上曾主动拜访贾迈尔,希望他为他们工作,并威胁他不要在为海尔推销产品。贾迈尔回答说:“我是一个小经销商,如果不是海尔我连见到你都是不可能的事。”由此更加坚定要与他们争夺市场的信心。 亚默瑞起初在欧洲的著名的跨国公司工作,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为GE、惠尔浦和西门子等名牌家电做销售代理,于1998年加入海尔。亚默瑞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都已经“海尔化”了:节奏紧张,分秒必争,与市场保持“零距离”。他说:“钱对我不重要,我给海尔感,不是为了钱。我没有孩子,没有人继承我的财产。我看重的是海尔的事业。”以前,每到冬天,57岁的亚默瑞都会去滑雪。在做了海尔的经理后,他改变了冬天滑雪的习惯。别人很奇怪,一问他才知道,原来他是怕滑雪是万一摔伤了耽误海尔的工作。 一个年过半百的外国人,如果没有一个是他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氛围,金钱的力量是很难促使他做到这点的。贾迈尔和亚默瑞这样的经理人,都是被海尔的文化所感召,在海尔找到了创业的感觉的人。 ⒒ 海尔还十分注意文化的仪式感,2001年6月17日,来自全球65个国家的360多名海尔海外经销代表与张瑞敏、杨绵绵一起,在海尔合欢林举行五大洲海尔挂牌仪式。标有海尔旗和世界地图标志的美洲海尔、欧洲海尔、亚太海尔等各大洲铜牌挂在了合欢树上,寓意着全球海尔经理人与海尔的合作“合力为双,欢乐为赢”。这是海尔种植的首批“合欢树”。这360多名代表是从3000多名海外经销商中根据销售业绩挑选出来的,都是当地的“销售状元”,当他们看到自己所在国家的版图上种植的“合欢树”都非常兴奋。沙特海尔经理人激动地说:“海尔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快、一年比一年好,希望合欢树快快长大,像双方的合作一样迅速成长!” ⒓ 海尔在美国建厂,除了市场的风险让大家担忧外,很多人认为海尔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企业的文化是否能被美国员工所接受。因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它的文化能够跨越本土,仅仅有产品销售到海外,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 文化摩擦是有成本的。在美国生产需要处理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海尔不是迁就美国人,而是一定要美国人接受海尔的文化。为了防止新雇员和海尔的文化发生冲突,公司挑中的新手,要经过40小时的培训过程,才能够被录用。在工厂里海尔的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得到了强化:海尔旗和美国国旗庄重地并挂在车间上方。 “EXCELLENT PEOPLE PRODUCE EXCELLENT PRODUCTS”、“CUSTOMER IS ALWAYS RIGHT”等标语醒目而激人奋进。这里还有关于海尔早期创业史的照片。 13.海尔坚持自己的企业文化的同时,也会根据美国的情况将其本地化。现在海尔在全球各地的工厂的车间里都有6S大脚印。在美国,开始有人接受不了,海尔的管理人员就和他沟通。美国人的价值观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海尔的价值观是创新,在这点上寻找共同之处。最后把6S大脚印变成谁干的好谁站在上面,结果每个人都想站在上面。 14.美国人喜欢突出个人价值,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布告栏上贴了很多激励员工的照片。如果在中国,贴上员工个人的照片他会很高兴了,但在美国,这还不够,要贴上他全家的照片。表现出色的员工在胸前佩带笑脸的徽章,不过青岛工厂里的哭脸徽章在这里就不见了。人事经理里夫斯说,美国人很少在大庭广众下批评一个人,因为这容易挫伤员工积极性。不能给个人挂就给集体挂,给小组的笑脸和哭脸就挂在车间里。班长克拉拉说,每次他们小组拿到一张笑脸,“我就笑得比那张脸还高兴。”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