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奥克斯研究(39):“血洗”手机市场,奥克斯“痴人说梦” | |||||
作者:佚名 人气:16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手机就当白菜卖,一个只卖一千块。”这是2004年9月8日,在“中华第一高楼”上海金贸大厦2楼豪华的宴会厅里,奥克斯集团扯起的宣传横幅。在2002年奥克斯决定投资10亿元杀入手机行业后,目前竟放出狂言要用低价来“血洗”手机市场,并计划在几年之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手机销量的第一,其态度之狂令人称奇。 从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消费心理可以看出,过去手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身份的标志,但是随着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在移动新业务方面的捆绑开拓,消费者对于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消费者在用手机来显示“有面子”和标榜时尚方面的倾向丝毫未减,反而越演越烈,比如大部分购买彩屏手机的人就是出于一种攀比的心理,美其名曰“跟上时代潮流”,“别人都用彩屏的,我拿不出来就掉身份”,当然彩屏功能究竟对他有多重要倒不见得,但是看到只要他们使用了彩屏,就说明自己已经跟上了时代。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手机“中看”是非常重要的,把手机看成时尚产品,中国的厂商就有了竞争的希望,TCL的宝石手机才会成功;把手机看成时尚产品,每月收入只有3000块钱的东北女孩,才会在一年内换三到四次手机。 但是在奥克斯看来,手机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在于价格,并认为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新功能和新技术的使用率很低,使用效果也并不好。这与当前快速增长的移动新业务市场是相背的。 从整个手机市场上来看,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预测,2004年中国手机产量将达到1.7亿部,而市场容量只有6900万部。2004年产销量间的巨大差额,加上去年2000多万台的库存给国内手机厂商带来的压力还未完全消解,“手机成为白菜”有点太过于武断了。奥克斯想通过简单的低端市场运作,从而实现其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是不太可能的。 品牌链动:做空调的做手机就一样受欢迎吗?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手机产品时对品牌仍然存在一定依赖性,传统优势品牌仍是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对象。目前,消费者认可奥克斯品牌主要是空调,奥克斯如果生产手机,从品牌的核心价值的角度来看,奥克斯并不一定有优势,因为手机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非常大,奥克斯能否给消费者一个好的品牌主张,是值得进一步推敲的,当然按照奥克斯的炒作的水平,知名度绝对会很快提高,但是消费者不是傻子,在国产手机正在拼得热火朝天的今天,奥克斯的加入不见得就会引起消费者的青睐,因为目前的手机市场上,海外品牌以其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国产手机虽然有近20个品牌,然而能真正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也就是波导、TCL、夏新、康佳、联想等少数品牌。奥克斯刚杀入市场,在品牌上显然没有任何优势。 而且,品牌延伸曾一度被认为是充满风险的事情,海尔、海信等强势家电品牌目前在手机业务上也没有像预期那样理想,因为品牌还是和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印象和品牌价值直接相关的。 在奥克斯看来,部分品牌在部分产品上获得一种高利润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希望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使得手机利润平均化。这真的能够实现吗?奥克斯认为的利润平均化本身就是一种成本定价的想法,与现实的市场定价方式相差甚远。我们看彩电市场上,在等离子等新型彩电推出的时候,领先品牌往往采用高价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这与技术的领先性和定位的高端性是相适应的。具有高品牌价值的品牌在消费者出获得更高的利润本来就是应该的,因为消费者获得了相应的品牌感受。简单的价格竞争在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状态下想获得利润平均化的效果,本身就是梦想而已。 奥克斯过去做空调一直依靠的是事件营销,通过制造一些轰动的事件,以及特有的霸气和价格策略来赢得市场。但是,空调和手机本身就属于不同的两个行业,产品属性和消费者差异较大,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认同品牌价值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空调要象奥克斯,以后连手机也会象奥克斯吗? 渠道支持:难道手机也可以像奥克斯? 在手机市场,“拥有了渠道终端就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依然是业界的共识。在整个产业链中,手机零售终端这一环节目前主要有通信大市场、专业手机零售连锁店、百货商店以及新近加入的家电零售连锁店四种主要形态,而激烈的竞争使手机销售渠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渠道结构上来看,家电的渠道相对较为简单,因为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说,家电属于大宗消费品,因此只要在特定的综合商场或者家电连锁店能够买到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手机就显得较为多元化,作为以空调为主业的奥克斯来说,手机销售的渠道是其是否能够突破市场的一个关键点。 就拿目前奥克斯销售空调的渠道来看,依然还是以家电连锁企业为主,但是从手机渠道的构成来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面对的挑战仍然十分巨大,因为诸如中域电讯、中复电讯、蜂星电讯等手机专卖连锁店仍是整个手机销售领域的主渠道,控制了所有品牌几乎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连锁零售商虽然声势很大,手法也很高明,但在目前仍是市场的补充。同时,尽管国美、苏宁等通过包销、定制、买断、直供等独特的业务手段保持了一定的低价优势,但涉及的大多只是国产品牌,外资品牌中也只有一些市场并不看好或者积压的机型才接受这种合作方式,这样的结果导致的是消费者并不一定能够信赖这种渠道,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还是希望到专业的代理商那里购买手机。 国产手机品牌在渠道上都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TCL、康佳在销售家电的渠道和手机的渠道都是分离的。在进入手机市场的时候,康佳曾经尝试过共享家电的成熟渠道,但后来发现这样做不了,消费者购买渠道看起来有所重合,但家电经销商和手机经销商往往并不同一,操作手法也大不相同,零售终端也不一样,最后又不得不彻底分开。康佳通过在国内各省城及地级市建立终端,已经成就了一张覆盖全国一级城市的稳定销售网,同时通过建设县级专营店,康佳还将完善自己的渠道布局,在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权。奥克斯做手机,渠道是一个需要逾越的障碍,因为在手机市场上,难做的不只是手机生产企业,手机销售渠道的日子同样不好过,现在这里的竞争丝毫不比制造市场弱。2003年,有强大分销市场优势的神州数码进入手机销售领域之后却非常不顺,手机的销售利润因为众多商家的涌入而逐渐降低,对于实力稍弱一点的渠道商来说无疑面临着严峻考验。神州数码如此强的分销能力,还没有自己生产手机就败下阵来,奥克斯从来没有手机的渠道,空调的渠道模式能适用吗?更何况手机与空调产品的渠道不同、客户群不同、销售方式也不同,整个运营模式几乎所有的关键节点都有很大出入。奥克斯如何去建立一个能够支撑起梦想的手机销售渠道,未可知也。 手机销售的利润不停的下降,手机渠道代理商单靠销售手机已经不能获取足够利润以支撑自身发展。因此,奥克斯的低价手机能够留给手机代理商多大的利润空间,这同样是摆在奥克斯面前的另一个渠道方面的重大的问题。一个营销咨询专家举过一个例子,说2003年有一个医药企业要向市场推一元钱的感冒药,喊的口号和奥克斯一样,要在这个行业中寻得新的突破,而且还说不但要推一元钱的感冒药,接下来还要推一元钱的其他药,一时间,很多的医药企业的老板和企业都很困扰,说如果他做一元钱的话,那我们怎么做,这时,恒利制药的董事长一针见血的问道:“谁给他卖啊?”大家恍然大悟,最后这也成为了一个闹剧。这个例子说明一个问题是,消费者看的是实惠,但是代理商是看利润的,奥克斯的价格降得比别人都低,代理商的利润空间究竟在哪里。有多少代理商愿意帮奥克斯来卖? 产业链整合:奥克斯能够真的做到成本优势,生产低价手机吗? 在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厂家传出因关键零部件受限,从而导致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供给的受限。不谈技术与研发,就单单看手机企业所擅长的制造领域,由于在产业链上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议价能力较弱,关键零部件受限,只能让目前手机的制造能力处于劣势。 TCL在进入手机市场的时候,对手机产业链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认为在成本竞争上,国内厂家由于受市场地位、规模、产业链地位的诸多要素的制约,无法做到真正的成本优势,从而从宝石手机出发,开创了手机外观差异化的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的独特道路。波导手机价格相对较低,似乎吻合奥克斯要走的路,殊不知波导手机如果没有其在三、四市场的庞大有效的销售网络的支撑,根本无法实现其在中国手机市场上的突破。在国外品牌低价位机型的推出,渠道下沉的情况下,波导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也正在试图通过研发,产品线向上延伸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突破。而奥克斯,究竟在手机产业链上具有何种优势呢? 如果将手机与空调、电冰箱等相比,手机的技术无疑更高,不仅硬件更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软件相配合;另一方面,手机作为通讯产品,与其他家电明显不同的是,除了设备生产商和消费者之外,还受到移动运营商的限制,因为手机是依赖网络的,所以从整体网络的角度看,网络体制、系统产品与终端产品之间在技术上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营商的网络技术体制决定着终端产品的走势,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也使手机制造商的终端产品必须顺应网络技术体制。这些对没有任何通信技术积累、一切从头做起的奥克斯来说,无疑加大了技术开发的难度。运营商介入手机分销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运营商渠道的分销比重越来越大。各大国内手机厂家为适应这种趋势,纷纷设立专门的运营商营销部,但目前效果欠佳,中国移动的定制手机中鲜见国内品牌手机的身影,这与国内品牌的技术开发、质量保证和品牌劣势是密不可分的。奥克斯“白手起家”,真的能比其他国内品牌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目前,国际知名的手机企业多数有着通信产业的背景,过去都是通信产业链条上的一个成员,在通信领域雄厚的技术积累,使得这些公司既占据了手机核心零部件、手机软件协议层的制高点,又更能确切把握手机技术发展的趋势,还对制定未来手机发展的技术标准占尽天时、地利。国内的家电企业在进入手机市场的过程中,技术薄弱的企业通常依靠跟踪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研发自己的产品,比如熊猫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秘密在海外开始研发手机,海尔也一样。但手机技术发展的速度比彩电、洗衣机等快得多,目前,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手机企业平均每三个月推出一款新手机,而家电企业则平均每六个月才推出一款新的家电产品,这使得空调背景的奥克斯依靠跟踪国际手机前沿技术来研发手机,成本是非常高的。 而且,这几年国产手机市场的增长,伴随而来也引发了很多质量问题,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投诉汇总情况显示:2003年,消费者对手机的投诉达到51371件,比上年增长60.3%,投诉主要集中在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上,其中对质量的投诉居于首位,而且投诉最多的是国产手机。国产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在很多消费者中价格便宜和质量差已经差不多划上了等号。不可否认,国内品牌手机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手机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可奥克斯要想建立自己的手机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短时间内却难以做到。奥克斯低价进入市场,即使撑得了一时,也不会长久,因为在日渐成熟的市场里,离开手机的质量、功能、以及外观的情况下,单纯的谈价格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试想,从完全陌生的手机开始,从引进或者跟进研发技术,到产品设计和开发,奥克斯没有任何产业链的优势,这就意味着奥克斯没有办法将手机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既然成本不能最低,手机价格如何走低?除非奥克斯就想赔钱赚吆喝? 企业经营中最危险的就是基于以往的成功经验,而不能与时俱进。 迪比特的母公司台湾大霸电子是一家有着多年手机生产经验的代工企业,代工之路让这家上市公司生存得很好。但是,凭着对经济进一步全球化的判断和对高科技行业生存基础的了解,2001年,大霸走发展自有品牌手机的道路,并前瞻性地选择中国内地市场作为发展壮大的大本营。由于有20多年给国际企业ODM的历史,迪比特练就了一整套掌控成本的好技能,于是上市时候就使用坚韧的价格战来冲击市场,并针对国内手机市场现状,大胆利用国际流行的FD营销模式,迪比特诞生之初就极为“狂妄”。 2003年下半年开始有点起色,迪比特就扬言:要在年底做到国内市场第一,到2007年做世界第一。2003年年底,迪比特没有达到目标,2003年全年的销量近500万台,约占国内市场的9.6%,迪比特当时改口说:要在今年“五一”之后做到国内第一。 但是,“五一”过去了,迪比特手机的月出货量却低于六七十万台,整体上呈滑落趋势。 同样是价格杀手,同样是放出狂言,同时还采取了不少创新的营销管理模式,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实现目标。 据《通信世界》9月17日报道,奥克斯手机一位高层透露:“我们仍毅然计划3年内冲进国内销量第一位,5年内达到世界第一位。因为无论从生产、研发、销售等个环节均朝着这个目标强力推进着。我们有这个信心。”看来,在手机这个问题上,奥克斯的夸张和霸气依然风采不减,与其说是编织故事,倒不如说是痴人说梦,因为迎接奥克斯的,还有非常严峻的手机市场的考验。 作者:肖明超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