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TCL研究(14):TCL国外市场反击,内部管理水平受业界质疑 | |||||
作者:佚名 人气:17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国外企业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攻击,如果我们在国外市场不能做相应的反击,只会越来越被动!” TCL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跋涉了5年,它的同伴还有海尔、华为等企业。它们各自探索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步履维艰。走出中国企业盘桓数年的新兴和边缘市场,进入主流市场,就更是一场难打的仗。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既不现实,情势也不容许你慢慢长大。因此,“泰山项目”的推进,对TCL本身,对中国的企业来说都意义重大。 文化差异巨大、缺少国际业务人才、全球业务整合风险……这每一条都意味着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然而,“这个机会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唯一的。全球性的电视企业屈指可数,现在不做,今后也许再也没有这样的条件来形成全球产业第一的机会了!”更何况,这些风险并不因为做“泰山项目”才存在。这些风险中的大部分,TCL在今后的国际化进程中都要面对,“泰山项目”的推进只不过是让TCL早一点面对这些风险,这是好事! “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再议论和犹豫。这是我们输不起的战役!”走出这一步,李东生已无法回头。 超常扩张的资金渴求 TCL已经和即将在国内外多条战线上展开的合作,其实都可以划分成战略联盟或者兼并收购这两种方式。战略联盟虽然一般不需要付出太多资金,但TCL也要投入一部分资源进行利益交换。兼并收购方式中,如果TCL只是投入部分存量资产成立合资公司,也不需要付出现金。如果采用上述两种合作方式以外的其他合作方式,TCL都需要投入现金。 由于TCL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做大,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可能有多个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大项目同时运作。就像一个人长得太快,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而必须靠体外输血一样,TCL在未来数年内的要务之一就是筹措资金。 从整个集团来看,TCL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2000年、2001年、2002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3%、64.3%、69.6%,这还未考虑少数股东权益。TCL要进行大规模的债务融资并不容易:商业银行要求贷款人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70%;目前国家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仍然实行额度制,重点支持基础设施、能源等大型企业;而可转债券要发行也不容易,需要连续3年盈利、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等诸多条件。 因此,在大规模债务融资并不是很容易的情况下,TCL集团未来仍侧重于资本市场融资,目前TCL已有的两个融资平台是香港上市公司TCL国际(1070,HK)、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SZ)从而在内地A股上市的TCL集团。另外,TCL手机业务也可能寻找适合的资本市场上市,从而形成TCL的第3个融资平台。 此前,TCL集团在香港和内地的两个上市公司TCL国际与TCL通讯的融资成果并不理想。TCL国际于1999年11月在香港上市时募集了10亿港元,之后股价走势不理想,这两年一直在3港元以下徘徊,短期内无法满足TCL集团的资金需求。而A股上市公司TCL通讯仅仅涵盖了TCL集团的固定电话机业务,因该行业利润微薄,导致TCL通讯业绩不佳,基本丧失融资功能。后来虽然将盈利状况良好的TCL手机部分股权注入TCL通讯,但要恢复融资功能尚需时日,即使恢复,由于TCL通讯股本太小,大规模融资也不可能。 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并在国内整体上市,对TCL集团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吸收合并的同时,TCL集团将向社会公众发售新股,根据吸收合并预案书的说明,TCL将可拿到20亿元的真金白银,这无疑可极大缓解TCL集团的燃眉之急。 拿到钱之后,最考验李东生功力的是集团各业务之间的组合关系是否与资金能力相匹配。TCL集团目前可以说是相关多元化,但随着扩张的进行,业务相关性降低,如何把握好不同业务之间的关联度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了。这里的关联度绝不仅是指各业务间是否能够进行销售网络等的价值共享、是否能进行核心能力的转移以相互产生增效作用等等。假如一个公司目前赚钱的业务是分销,赚到的钱又要投地产,就等于是拿一年转好几圈的“快钱”去养两年才转一圈的“慢钱”,资金链条很可能有问题。这就要求一个集团从投资组合和资金统筹管理的层面上考虑多元化和业务拓展,以免出现“6个锅盖捂不住10口锅”的局面。 这又引出了更具体的集团财务管理的问题。集团必须有能力和手段监控分公司的财务状况,而且要兼顾安全与效率,不能因为怕乱就管得过死。思科公司全球业务可每24小时做出一张资产负债表,就是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安全与效率兼得。TCL集团最近正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完善,相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外界时有评价说TCL内部管理混乱。汤姆逊中国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对TCL的感觉也是“管理水平很低”。这个问题可能要从两方面看。首先看李东生是不是抓住了关键所在,比如用人,比如集团财务管理,保证乱也乱不到哪里去。他必须非常清楚:什么样的信号意味着公司可能出现了致命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可能无关紧要,什么样的毛病虽然得治但一时半会不着急。其次,TCL未来几年首要追求的是速度,速度一方面会与混乱相伴而来,另一方面也会使很多问题不成其为问题,至少暂时不是问题。或许要到TCL快速成为一家千亿元量级的公司后,李东生才要着手改变目前“大乱之下有大治”的状态?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