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宏观问题的微观解法--维系长期战略的贯彻 | |||||
作者:佚名 人气:19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不确定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新一轮经济过热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一段时间以来就没有推出举措来阻止经济过热的形成? 经济政策其实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时期都有所侧重,所谓平衡是相对的,发展,然后是形成不平衡,经过调整又形成新的平衡。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国企脱困”,实际上强调的是大型国企。那么诸如钢铁、石化,也包括煤炭这些企业利润的大幅度上升,实际上是符合了预期。 在此之前,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一个小企业欺负大企业的问题。小企业可以利用不规范的劳动力用工,成本外部化,也就是环境污染,或者是产品本身的偷工减料形成的“优势”冲击市场,给大企业制造麻烦。大企业是政府税收重要的来源,大企业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现在的情况是,大企业获得利润变得越来越容易,政府也从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税收,反过来说,中小企业开始过多地承担这种利益上的调整。小企业不是无足轻重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大多数的就业机会。 经济政策其实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时期都有所侧重,所谓平衡是相对的,发展,然后是形成不平衡,经过调整又形成新的平衡。 大规模的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是有其合理性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政府主导投资,不可避免会出现低效率的问题,但是在最初的时候,还是可以提升整体经济的竞争力。新的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特征。 这也符合国有银行的愿望,向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放贷,既然存在一个政府主导的因素,那么风险会小一些。即便存在一个系统性的风险,感觉上还是要比向企业放贷有信心一些。 这段时间对应于缺电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各地政府都强调,首先要保障的是居民用电。极端的例子是,浙江的义乌,就是中国小商品市场的所在地,在长达半个月的高温期,完全停止向当地所有的工厂送电。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政府的思维有了一个大的转变。 为什么就不能是居民牺牲一点儿,保障企业用电,保障税收?其实是隐含了一种趋势:从维护上游企业的利益转向维护下游企业的利益,维护大企业的利益转向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经济增长同社会发展协调起来,经济增长同可持续发展协调起来。 坚持人民币不升值,显然不是因为缺乏外汇,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多的外汇储备,也不是基于产业发展的角度,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的外贸依存度已经太高,经济越来越多受到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现实原因是,我们需要出口来维系就业。这实际上暴露了脆弱性。 “重要的不是利用经济周期,重要的是不被经济周期干扰” 只有亲身经历一个周期,才能够理解周期的意义。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在一家企业工作,这家企业1992年实现的盈利相当于实收资本的一半,而1993年则接近于实收资本,这当然是一个相当令人满意的回报。 但是,有时候业绩只是一种幻象, 1994年的情况还算是过得去,1995年则掉到了大致收支平衡,从1996年开始出现亏损,连续几年的亏损,前期的超额利润都还给了市场。随后可以发现,企业丢掉的东西远比利润为多。 1992年和1993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当然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也是一个方面。 然而对下游的企业,在最初的时候,上涨带来的影响却不一定是负面的。企业有库存,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后,库存的价值就需要重估。如果产品的销售价格没有变化,企业还可以倒卖原材料。 问题在于,企业在尝到最初的甜头之后就有了想法,既然原材料价格越来越高,那么企业库存就不是问题,库存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有价值。随后是一个加速采购的过程,大额采购同时还可以获得价格折扣。 正如难以判断股市的起落,经济周期的起伏同样难以判断,过多的库存在原材料价格回落之后,显得异常滑稽。一段时间还不是问题,库存的账面价值也可以不调整,掩盖起来,但是最终还是会暴露。幸好当时企业还没有融资去做,不然就难以收场了。 更为关键的是,当企业觉得,既然存货价格的变动可以如此轻易地调整利润,其他方面就显得不重要了。 那个时期的企业其实面临很重要的两个市场趋势:一个是产业化,上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企业仅仅是解决了一个产品定型的问题,并没有实现规模化,企业必须习惯于较低的价格和较多的数量。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开放式生产,企业需要更多利用于外部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社会化的规模降低了成本。 经济起伏产生的干扰使企业没有更好地去顺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到了90年代后期,经营中遇到的不再是景气与否的困难,而根本是缺乏竞争力,那些已经完成了转型的企业常规的举动都被我们认为是咄咄逼人的。 重要的不是去利用经济周期,重要的是不被经济周期所干扰。企业本身是一个计划事物,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为一种结构性的变化投资。那么周期对长期战略当然是有影响的,实际上企业经理人的工作是,竭尽全力去维系长期战略的贯彻。 周期对长期战略当然是有影响的,实际上企业经理人的工作是,竭尽全力去维系长期战略的贯彻。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