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星巴克研究(2):星巴克体验 | |||||
作者:佚名 人气:19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美国星巴克国际咖啡有限公司,是北美地区首屈一指的咖啡烘烤商与零售商,其星巴克特色咖啡也是该地区的驰名品牌。《商业周刊》评出的2001年全球100个最佳品牌中,星巴克排名第88位。与排名第一位的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689亿美元)相比,星巴克的品牌价值(18亿美元)是个小数,但《商业周刊》称星巴克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在许多著名品牌的价值大跌的2001年(如施乐的跌幅为38%,亚马逊和雅虎的跌幅均为31%),它的品牌价值却猛增了38%,在100个著名品牌中位居第一。 星巴克公司的品牌塑造,得益于它的“合伙人”制度。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伙人”。这就是说,受雇于星巴克公司,就有可能成为星巴克的股东。星巴克现在的“合伙人”约25000人。 1991年,星巴克开始实施“咖啡豆股票”。这是面向全体员工(包括兼职员工)的股票期权方案。其思路是: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就把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无论是CEO,还是任何一位合伙人,都采取同样的工作态度。要具备获得股票派发的资格,一个合伙人在从4月1日起的财政年度内必须至少工作500个小时,平均起来为每周20小时,并且在下一个一月份即派发股票时仍为公司雇佣。1991年一年挣2万美元的合伙人,5年后仅以他们 1991年的期权便可以兑换现款5万美元以上。 星巴克公司现任董事局主席兼 CEO霍华德·舒尔茨将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伙伴关系的独特性。他说:“如果说有一种令我在星巴克感到最自豪的成就,那就是我们在公司工作的人中间建立起的这种信任和自信的关系。” 舒尔茨相信,最强大最持久的品牌是在顾客和合伙人心中建立的。品牌说到底是一种公司内外(合伙人之间,合伙人与顾客之间)形成的一种精神联盟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品牌的基础相当稳固,因为它们是靠精神和情感,而不是靠广告宣传建立起来的。星巴克人从未着手打造传统意义上的品牌。他们的目标是建设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家象征着某种东西的公司,一家高度重视产品的本真性和高度重视员工激情价值的公司。 舒尔茨的管理作风与他的出身有关。他的父亲是货车司机,家境贫寒,所以他理解和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据说他从小就有一个抱负——如果有一天他能说了算,他将不会遗弃任何人。所以他提出了全员股票期权方案。由于他曾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坚信只有靠诚实的、持续的努力才可能获得财富。他说:“管理品牌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品牌其实是很脆弱的。你不得不承认,星巴克或任何一种品牌的成功不是一种一次性授予的封号和爵位,它必须以每一天的努力来保持和维护。” 可以说,舒尔茨的这种平民主义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星巴克的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这种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又直接导致了星巴克在商业上的成功。 星巴克公司通过“口碑式营销”塑造品牌。舒尔茨经常说,星巴克以一种商业教科书上没教过的方式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一般的企业做品牌,常常是采用一点对多点的“广播”模式,这种做法的特点是见效快(当然失效也快),耗资多。星巴克则利用一种原始的看起来相当缓慢的一点对一点“窄播”模式,这种做法的特点是见效慢(当然是失效也慢),花费小。舒尔茨说“星巴克的成功证明了一个耗资数百万元的广告不是创立一个全国性品牌的先决条件,即它并不能说明一个公司有充足的财力就能创造名牌产品。你可以循序渐进,一次一个顾客,一次一家商店或一次一个市场来做。实际上,这也许是在顾客中建立信任的最好方法。” 事实上,所有的传统宗教都是以口口相传的窄播的方式传播的。为500强首富的沃尔玛,也是一个靠“窄播”来塑造品牌的高手。 《企业研究》 作者:刘志明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