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微软研究(12):微软中国:十年难磨一剑! | |||||
作者:佚名 人气:15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微软在香港的竞争对手Sybase主席程守宗一针见血地指出,微软的态度太过狂妄。其表现可以概括为:我们是美国人,我们无所不知。你们只需支付一切费用,我们会做得很棒。 2000—2003年欲求翻身代价沉重 在2002年6月,微软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成功笼络中国消费者,包括在未来3年中投入7·5亿美元。该公司向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承诺,将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技术培训。这一交易要求微软从中国工厂购买Xbox游戏平台并和地方组建合资公司。微软还计划在2005年增开7个办事处。 同时,微软还准备向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技术转让,涉及项目多达数十个。为了培训新一代的中国软件工程师,微软派出了35名精英—包括微软亚洲研究所的负责人张亚勤前往中国的高校担任程序设计的客座讲师。微软在高声控诉盗版行为的同时指出,如果中国政府能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他们将和印度一样拥有发达的国产软件业。目前,微软和中国教育部开展了一个为期3年耗资2500万美元的合作项目,名为“长城计划”,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高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研究。微软研究员们也同意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共同参与研究项目,旨在为2008年的北京“数码奥运会”奠定基础。 微软还在分别和北京、杭州、哈尔滨和香港的四所高校合办了研究实验室,而另外15家大学则得到微软总共500万美元的资助。此外,该公司还授予59名中国的计算机博士生Microsoft Fellows称号,并且向200名计算机和电力工程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在北京的微软研究所进行实习的机会。 研究机构是微软在中国市场不多见的亮点之一。去年微软在全球5个实验室总共投入51亿美元。除了美国本土的3个和英国剑桥的1个实验室外,另一个设在北京。张亚勤介绍说,花在北京实验室的花费和其他四所加在一起不相上下。 2003年—放下架子从“小”做起 除了在研究所和高校之外,微软还和中国的软件公司合办了两个合资企业,并破天荒地和小公司进行合作。微软的首个合作伙伴—中关村科技软件有限公司(Censoft )刚刚在北京的西北部建好一个“硅谷式”的办公室。一年前,微软曾宣布会以230万美元购买该公司19%的股份。公司董事长朱希铎表示,他从微软工程师那里学习基本知识后模仿微软系统并用于大规模的发展。 微软在中国的投资始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早期。在软件业发达的印度,微软也和当地政府、学校和公司进行合作,但未来3年中计划用于支持印度的4亿美元投资却和中国的投资有着不同的形式。1987年,微软在印度的首家办事处诞生,比中国早2年。不同的是,当时微软的合作伙伴们已经在业界名声甚隆了。 微软的张先生感慨地说道:“仅仅在五年前中国的软件业基本上并不存在,但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尽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软件业发展很可能(比发达国家)落后500年,但北京、上海和一些大城市却仅仅落后5 —6年。”总有一天,中国会出现一个庞大的以写软件为生的程序设计员一族。如此推算来,微软很可能在未来的中国软件市场分得一大杯羹。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