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日立研究(3):在华经营的日本企业革命静悄悄--日立断脐 | |||||
作者:佚名 人气:20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变革一:在生产任务不足的情况下,与其让人们在厂房里“磨洋工”,还不如回家去“休养生息”好些。 “日立人发现,只要‘让一个人做他想干的事’,就会有很大的收益。据此日立为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工作的方针是:按照本人的意愿,做他们想做的工作,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从录用之日起,就爱惜每个人,想办法培养、开发智能。” 尤其日立着手开拓中国市场后,在人才培养中增设了汉语课程;由于知识产权问题受到关注,所以新近开设了知识产权的有关课程。从培养对象来看,日立公司注意到韩国等亚洲经济腾飞中国家重视年轻人培养,根据日本年轻人个性化、价值观多样化的倾向,正努力下功夫培养跨世纪人才,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日本经济以及日本企业的未来,久田试图切身经历来说明他所持的乐观观点:“在我在日立工作的30余年里,类似现在的大危机已经有过两次。但只有最近的这一次经历的时间最长,影响也最持久。但是我相信这样的景况只是暂时的,日立的发展历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只是处于一个低谷而已。” 一期一会 虽然来到中国仅一年多,久田说自己已经喜欢上这里。“来到中国除了语言之外,没感到有什么不便。”在公司里“那么多年轻人都能讲流利的日语,这对我学习汉语反倒有点障碍。”除了打打高尔夫,听听音乐,这位戴着眼镜,讲话低沉的经理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然而,在他照本宣科地对照着采访提纲回答问题时,总让人感到他身上所承担的压力,以及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久田最喜欢用“一期一会”来说明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这句话的含义很难用文字来表达,它的意义挺复杂,既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缘分,又有‘珍惜当下,后会有期’的意思。”久田解释说。 事实上,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情感和机遇的冲动是许多日本人身上的共性。这一点表现在商场上更是淋漓尽致。上世纪80年代,一位在泰国度假回来的欧洲企业的老板就曾大发感叹说:“我们怎么能和那些矮小的亚洲人竞争呢?在游泳池里,我刚结识一个日本老板不到5分钟,这个家伙就从泳裤里掏出一张防水的名片!” 谈起自己童年时代的故乡——群马。久田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商人不常有的温情。“那里虽然称不上山明水秀,但却是一个让小孩子度过快乐童年,对他的心智成长很有益的地方。”尽管如此,久田并不把对往事的回忆作为自己“追忆似水年华”的感怀。“人应该往前走,向前看,50多年过去了,如今那个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早已变了模样。一个人如果不想产生‘物是人非’的感觉就不应当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中去,这些事应该放在一个人年迈的时候去做。对我来说,倒是在我经商的几十年中结识的不少朋友,去过的许多地方给我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他说。 在久田办公桌对面的墙壁上,高悬着一排历任日立公司总裁的黑白照片,这些目光深邃的“先辈”们表情严峻地注视着远方,凝望着他们,仿佛仍然在为日立的未来思考和祝福。久田严肃地说:“每天在他们的透视下,我不敢做任何坏事。” 菊花与军刀 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力量的图腾一样,日本也有自己的图腾与力量的信仰。日本的皇家标志是菊花和日本的武士道象征则是军刀!这两样东西虽然如此矛盾,但却是日本国民文化与意志的体现。 日本人的快餐是站着吃的,“走路”像小跑,介绍自己时说是“一个位于亚洲的国家”他们的热情、冲动和偏执组成了复杂的民族性格,用一句话形容中日两国的关系就是“合则两立,斗则俱伤”。 美国社会学家卡雷尔.冯在他的书中曾对日本人绝对信奉实力的民族性做过深刻的分析。他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日本人都能非常迅速的觉察力的所在,而且一旦判明力的所在之后,他便会将之表现在行动上。不论情况目的如何,日本人都会惟命是从”。对缺少普遍价值观的日本人来说,没有实力的国家和民族只配受奴役。所以,日本人谈了近百年的“脱亚入欧”后,对于战胜国的美国不仅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佩服得五体投地。 专家分析:日本经济夕阳西下? 口述/冯昭奎采访整理/本刊记者语泽 80年代中期有一位日本老师带着一批日本学生站在长安街上数轿车,其中90几辆都是日本产的轿车。那时候在首都机场有一块广告牌——“有路必有丰田车”。但是,90年代日本汽车在中国就不占优势了,取而代之的是德国大众。这其中有企业战略的原因,因为日本当时在主攻美国市场,而对中国市场放松了投资,即使投资了也是如夏利等一些低端产品,同时,也有日本国内经济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在西方国家里是最高的,被称为“西方经济的优等生”。80年代,由美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名为《日本名列第一》。可是到了七八十年代,就成为亚洲四小龙时代,而90年代中国的高速增长举世瞩目。 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泡沫经济的崩溃,二是企业制度的陈旧。 90年代初,日本经济下滑。先是股价下跌,然后是地价下跌,持续十余年。房地产预期的大发展没有实现。贷款还不起,变成坏账。同时收缩消费,经济疲软。其中受害最大的就是金融业。从住宅专门金融公司倒闭开始,然后是一些信用社、城市银行等。而金融又是经济的血液,血脉循环不畅,造成经济相互的影响,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 日元的升值,也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原因之一。美国在对日贸易中存在巨额贸易逆差,所以美国要求日元升值。从360日元不断升级到120日元,这对日本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出口受到打击。 为了抵抗日元升值,日本企业不断进行合理化改造,压缩成本,为此做了拼死拼活的努力。比如丰田汽车,现在能够抵御100日元兑1美元,甚至90日元兑1美元的汇率;再如索尼、松下先进企业,出口型企业,劳动生产率比美国还要高出20%。但同时还应看到,日本还有许多面向国内的企业是缺乏竞争力的,一些中小零售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60%,国内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并存,街道选手与奥林匹克选手并存,差距太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日本规制过多,共有1万多条规制,这样就限制了企业的自由竞争,造成效率低的企业。与韩国相反,日本出口型大企业大都没有政府扶植,是通过自己的竞争脱颖而出的。 从企业制度上看,日本企业组织结构比较死。日本企业有三种制度: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及企业工会。这些制度在日本高速增长时代起到过作用。终身雇佣,员工一生都在企业工作,从业人员具有长期工作的意识,进而忠于企业,甚至到了宗教信仰的程度。年功序列制,拴在企业员工身上的一条锁链。进来时工资少,但是随着工龄的增加,收入不断增加。虽然论功行赏、论年行赏相提并论,但是以年龄为主。年轻这一段贡献大于报酬,年老就是报酬大于贡献。为了使年轻的报酬得到补偿,员工也会在企业呆下去。这在工业化时代,大的工厂大的联合企业,本身就需要稳定的职工队伍。所以对日本制造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员工的稳定,让企业肯于投入资金进行员工培训,把大学毕业生加工成企业需要的人才。六七十年代,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竞赛的冠军在日本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日本企业的员工将精细发展到极致。许多日本人把一辈子都贡献在一个非常窄的领域。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2002年汉城是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竞赛,日本输给了韩国,而这也是韩国5连冠了。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人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战后的一代日本人是非常吃苦耐劳的,搞一辈子的生产技术,但是他们的子女不继承他们的制度,跑到银行等服务业,而制造业没有了继承人。对于日本经济将来的走势,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夕阳西下,我本人支持这一观点。日本经济将停止增长,这是由日本许多自身原因决定的;但另一种说法认为日本经济将再造奇迹,美国经济学家福里德曼提出了这一观点,但是并没有列出充分的理由。
《英才》 作者:冯昭奎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