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联想研究(26):联想渠道的三重使命 | |||||
作者:佚名 人气:19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在2004年2月18日,联想新三年规划的发布上,杨元庆宣布将对其渠道进行“短链”优化,并且“在现有渠道模式的基础上,辅助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模式”。 短链 和戴尔在2003年的迅猛之势相比,联想的进步一直显得有点沉闷。这就为联想对于PC业务的变革带来了伏笔。在这之前,旁观者比联想更着急,业界给联想提供的建议如下:可以拿出某些产品实验直销;可以独立出另外的品牌尝试直销;不要试图在分销和直销两条线同时作战……联想被劝告说要耐心接受外界有关直销等话题的“理性争论和探讨”,这无疑会为在战略上处于胶着状态的联想打开思路。 但是广开言路也让联想的渠道神经紧张———当督战队前移,部分市场人员缺乏训练,发生了越过渠道报价这类问题。渠道厂商立刻认为联想要抛弃渠道。因此,在这次采访中,关于直销的问题,陈绍鹏给予了最为直截了当的回答———联想这次的变革是对原有业务模式的优化,即使到了未来联想业务模式非常成熟的时候,渠道销售的模式也依然要占到大联想80%到90%的销量。 “我们整个的业务模式其实非常清晰,”他说,“就是在渠道基础上细分客户和精细化管理。”以往联想的渠道分销模式覆盖面非常广,而且能够把各种产品都整合在里面。对其进行优化的目的是要让它高效而且低成本。因此,对于联想来说,过去那些覆盖个人用户和数码消费产品客户的渠道策略几乎是没有变化的。对于它们,联想把“短链”作为变革优化的一个手段。短链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短链,就是从分区一直到总部的管理层次在减少。第二个就是指物流系统和渠道层次要缩短。这的确会导致渠道发生变化,“比如,现在联想的终端1+1店面有不少是渠道厂商开的,它们也在经历不再扮演搬箱子角色的转变。”“我们希望货物是从联想到渠道,然后直接送达客户那里,这绝对是可以做到的。”陈说。联想认为这种优化会给渠道厂商带来比较大的利润空间,让他们建立新的业务模式———这当然是后话了。 但是对于那些商用大客户和成长型的企业,联想认为自己需要自主建立起一种新的渠道模式。他们要比以往更多地介入对客户的发现和管理上去,然后协同渠道一起来“照顾好它们”。“这才是此次业务模式变革真正的意图,不是直销转分销,而是利用客户营销模式来辅助我们原来的渠道分销模式。”陈说。作为佐证,他指出那些被派到一线去的联想人员的任务没有改变,仍旧是在做市场工作并且对渠道的合作伙伴进行评估管理。“我们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因此除非是一开始的磨合期,否则联想人员不可能越过渠道去做销售工作。”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联想有可能增加少量有商用客户基础的合作伙伴来加强对用户的服务。 但是对于极为特殊的一些要求联想与之直接进行交易和对接的大客户,“比如华为”,联想肯定要亲力亲为。这大概就是所谓“直销”流言的原型。 格局 一个渠道厂商说,做直销也罢,优化渠道也罢,企业走任何路线都不可怕,“怕的是旗帜不鲜明,规则不明确”。有鉴于此,陈绍鹏强调,第一季度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渠道的管理规则“理顺”。“联想对自己直接照顾的客户、大客户和渠道的客户都列有非常详细的名单和管理办法。” 在这个基础上,联想还划出了一些试验田。比如,他们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这四个地区和城市选出一些成长型企业进行电话销售的尝试。对于渠道来说,要求它建立一个针对大客户和成长型企业进行跟踪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体系,几乎是不现实的———“如果联想不直接运作的话,这套大客户和电话营销的系统根本没有机会尝试。”目前联想的电话营销集中在总部的呼叫中心里,电话营销要配合各个分区里的外勤销售。这些划出的“特区”基本都是成长型企业很多,渠道覆盖并不完全充分的地区,电话销售基本不会和渠道冲突,而且分工和协调是在总部已经做好。“一旦建立起这个系统,未来渠道完全可能承接过去。”陈说。何况对于分区中的用户,即便是电话销售,出货也需要由渠道来进行辅助。 这样,联想的未来渠道格局十分明显:消费市场由原有渠道继续巩固;在企业客户上联想更加主动,并且尽量使用短链优化管理;电话营销是为了给针对成长型企业的渠道销售积累经验。 格局已定,其实竞争对手也就昭然若揭。消费市场上,联想在下半年遇见的对手不是戴尔、索尼,而是正在开始准备打数码消费产品品牌的惠普。联想的几千家“1+1”专卖店、一直以来提倡的PC关联应用和它正在不断拓展的打印、数码相机、MP3等数码设备几乎和惠普即将展开的战法不谋而合。 企业市场上,联想遇见的是戴尔。戴尔通过自己的直销模型和在供应链中通过网络进行的动态数据调整,创造了一个完善的低成本供应链。如果从供应链角度反观联想的渠道调整———把原有的7个大区划成18个分区,同时在组织结构上尽量扁平化。外界容易认为,这实际上是在积重难返,无法抛弃既有渠道的基础上重演了戴尔的供应链原理。但是由于渠道本身的特点,联想试图在这个基础上几乎无法做到比戴尔的成本更低。没有了价格优势,它必将转向类似数码港、专营店或者IT服务这样的差异化的增值领域以求发展。而IT服务,在联想的战略中,已经降到次要地位上去了。 “因此说到底,联想在新三年里必须全力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渠道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也是前一阶段业界的热门话题。 但是联想显然不同意这一观点,“对于在中国市场,经过认真的分析,我们不认为直销就比分销的运营成本低。”联想总裁杨元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在中国的IT领域里,分销是不可取代的,它有它生存的价值,生存的空间,我们更多的客户,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客户,必须依赖于分销的力量去做。而且据我的了解,在中国的市场上,没有一家公司是100%的直销,甚至可以说是没有50%以上的做直销的。这就是分销代理的价值。” 对于联想要解决战略问题这一点,陈绍鹏则很坚决地说:“PC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好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联想的战略很清晰,我们目前专注在PC领域,先做二元化,再做多元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汪若菡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