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飞利浦:商业秀背后的利益版图 | |||||
作者:佚名 人气:15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11月23日至29日,飞利浦全球总裁柯慈雷率旗下全球管理委员会17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华。这是继9月24日柯慈雷会晤温家宝总理后的又一次访华之行。 事实上,柯慈雷上任飞利浦总裁的两年时间内并不轻松。因为2001年至2002年,飞利浦的财报实在是不怎么好看。2001年,公司净亏损 9.76 亿美元,而销售额则几乎下降 20%。2002年,飞利浦的亏损局面进一步加剧,年亏损32.06亿欧元,仅仅2002年第四季度就亏损15亿欧元。“亏损、裁员、关闭工厂、削减开支”笼罩着飞利浦。 柯慈雷对亏损的原因做如下解释:一是美元和欧元的汇率问题。我们的业务有60%以上的营收是按美元或者是美元相关的货币计价的。尽管实际销售是增长的,但换成更昂贵的欧元,大家可以想象,在2001、2002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第二个原因是在2001、2002年,半导体行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价格竞争非常厉害。所以就造成用欧元计价的话,增长过去一两年不是太强劲,但是我想这个问题往后展望是必须要加以解决的。 明白了这两点,就会明白,飞利浦一行此番访华的背后意义。柯慈雷在与温家宝会晤时,强调希望中国的汇率保持稳定。而张王月在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中国之所以能承载着飞利浦业绩提升的重任,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币值稳定,这使得中国在汇率上所受到的升值贬值的压力要比很多其它发展中国家小;其二,就是全球半导体的产业链正在向中国迁徙。在发达国家陷于亏损的低端芯片生产线迁到低成本的中国能够赢利。 商业秀的背后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圣人哲学之所以亘古流传在于其一个基本的商业逻辑——“回报需要投入”。飞利浦强调对中国投资的背后是对庞大中国市场的商业争夺。三年前,中国遭遇飞利浦节能灯的反倾销诉讼时,中国在飞利浦的营收版图中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配角。三年后的今天,飞利浦不得不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因为2002年飞利浦中国高达67亿美金的营收在飞利浦集团中占据了10%的份额。 著名学者清议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总量是有限的,体现在国与国之间则表现为经济增长分配的不平衡。”柯慈雷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毕竟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不争的事实。 飞利浦若想基业长青,需在中国这个商家必争之地占有先机。2007年实现120亿美金的营业额彰显了飞利浦的野心。但在半年前,张王月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120亿美金的营业额要在2005年实现,并且私下里告诉本报记者,2005年达到120亿美金还只是对外宣称的数字,事实上远不止这些。在新规划中,二三个业务部门的营收就能达到120亿美金。届时,飞利浦中国的营业额在飞利浦全球中将占到最大的比例。 谁将成为在两年内为飞利浦贡献近60亿美金的主力军呢? 目前,消费类电子、医疗器械、半导体、照明、小家电这几大块业务构成了飞利浦的产品版图。据张王月介绍,在这几块业务中,消费类电子所占的量最大,但因为消费类电子进入的门槛低,国内品牌很容易进入。因此这一块业务的竞争也最激烈。相对而言,利润率高的还是照明和小家电。 作者:寒烟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