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英特尔研究(6):摩尔定律走下神坛           ★★★ 【字体:
英特尔研究(6):摩尔定律走下神坛

作者:佚名     人气:18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十月十五日,特意来京参加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ICRC)迁址仪式的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CTO帕特·基辛格再次公开强调,英特尔将继续利用其新技术推进“摩尔定律”的前行,并保持每两年将芯片的处理能力翻一番。有趣的是,同日的《华尔街日报》却登载了英特尔宣布暂时不发布新型4GHz奔腾芯片的消息。这则消息援引了英特尔发言人Chuck Mulloy的话,称公司作出此项决定的原因是为了将资源集中在其他目标上,英特尔将不再提高奔腾4产品的时钟频率。而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将推出4GHz产品的计划从今年年底推迟到2005年。
    摩尔定律:英特尔需要加速度
  所谓“摩尔定律”,指的是处理器上晶体管的数量在18个月内就要翻一番,且晶体管的面积和成本也不断成比例下降。它甚至比英特尔更早出现、并主宰了处理器业。
  自从该定律诞生以来,全球的相关厂商似乎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着“摩尔定律”的速度高歌猛进,包括IBM、AMD、TI以及很多并不知名的小公司,都在为其发展做出贡献。而作为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高登·摩尔凭借这一定律获得日益高涨的声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英特尔成就了一代芯片产业霸主的地位。
  但是从2003年起,就有国内外多位专家对于“摩尔定律”的未来产生疑虑,纷纷从技术、利润以及对下游厂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摩尔定律”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起码必须修订。对此,英特尔似乎更愿意使用“扩展”一词来描述,认为通过多内核、多平台的新型产品以及新技术的研发、并与通信技术相融合,将扩展了的“摩尔定律”继续推进。
  英特尔公司微处理器技术实验室总监Stephen S. Pawlowski表示,英特尔推行的“摩尔定律”不仅指芯片的时钟频率,更应该指整体平台性能。英特尔将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继续在内外部环境中推动自身在微处理器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并将“摩尔定律”推进下去。而当记者问及4GHz产品的推出时间为何一再推迟时,这位英特尔企业技术事业部院士却没有直接回应。
  显然,面对技术障碍,英特尔看起来信心十足。8月31日,英特尔宣布使用65纳米工艺,成功地制造出了包含有5亿多个晶体管、并具备全部功能的70MB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芯片;而利用开发紫光(EUV)光刻技术,英特尔正试图将芯片制造厂光刻最小线宽的极限从50纳米降低到15纳米,从而在未来的10年~15年继续验证“摩尔定律”的优势。
  在研发成本等经济因素方面,财大气粗的英特尔更是无所畏惧。据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预测,今年英特尔公司利润有望跃升46%,达82亿美元;同时,收入将增加15%,达347亿美元,而其中一个首要原因将是计算机芯片业务的强劲表现。该预测与英特尔近期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低迷状况产生强烈对比——尤其是NOR闪存芯片市场的降价操作,令英特尔第三季度营收表现平平(10月13日公布的资料显示,英特尔今年第三季度营收达到8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8%)。
  而规模足够的收入也支持了英特尔的研发投入。英特尔前任CEO克雷格·巴雷特就在任内致力于重整英特尔“工程主导”文化,在芯片业历史上最长的低迷时期里,执意在先进工厂和新技术研发方面投资了280亿美元。帕特·基辛格这次也在中国公开表示,“今年英特尔的研发投资在50亿美元之上。英特尔会把那些新技术融入到芯片的研发当中去,更进一步提升芯片的处理能力,并协调研发与商业化的关系。”
  巨额的研发费用加上人们被英特尔培养出的数字崇拜和技术崇拜,似乎令所有问题都不再成其为问题,但仍有科学家认为,“摩尔定律”将直接强迫半导体产业的整体无保留提升,而在新的技术推动新的产品出现后,制造厂商必然减少对英特尔旧型号产品的订单数量,这将增加英特尔的库存负担,并使英特尔丧失高额利润期。英特尔现任总裁兼CEO保罗·欧德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人们的这种揣测,“随着库存水平的继续增加,我们只好下调了业绩预期。”

    不可逆转的实用主义
  发展到今天,“摩尔定律”在一些人眼中已经从根本性的创新“沦为”渐进性的创新。而消费者日益理性的消费模式和方向,也将产业不断引向实用主义,随之也使业界对修订“摩尔定律”的呼声日益高涨。
  IT产业研究者、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先生在近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摩尔定律的发现是在1965年。从时间上来看,如果30年前,摩尔定律代表着产业基础的创新——因为在那个时代,速度成倍的增长还属于划时代的创新;那么20年前,摩尔定律则代表根本性的创新——从大型机到小型机,从小型机再到PC,摩尔定律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最近10年,摩尔定律却只能代表一种渐进式的创新,或者说改良,因为没有对产业形成根本性的影响。”
  从技术上讲,英特尔依靠每年几十亿美元的投入,如果单纯为了“摩尔定律”而将主频向上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仍然可行。但产业需求已经不再是先前的技术驱动型——已经从最初的科研应用、企业应用、少数精英人物的应用,发展到了大众和主流的应用,而不再是大搞技术迷信。比如我们现在对于电脑的需求,就已经不再局限于追求其到底是3.0GHz还是2.4GHz,而是好用、适用和够用。此时,主频的不断提高已经不再是主导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摩尔定律作为产业创新的概括,寿命应该说已经基本结束,未来的技术创新应该是由量子以及生物芯片主导的科技。”方兴东表示,“从486到奔腾,英特尔每次依靠摩尔定律推动的产品升级都能带动产业应用的升级,但目前决定PC销量的东西已经是在PC之外的因素。”
    “没有谁一定要坚持”
  不仅市场中的竞争者以及上下游厂商不再盲目跟随摩尔定律提升主频,就连英特尔自己,也同样不声不响的背离了它所推崇的铁的定律。例如迅驰产品,就已经不再以升级主频作为卖点,而是捆绑了无线通讯模块,将计算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方兴东认为,英特尔一直鼓吹“摩尔定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厂商紧跟其后不断更新换代他们的产品,以维持其产品的高额利润。
  但是,正如企业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特性,产业中在没有新的、根本性的创新出现之前,“摩尔定律”也许仍能维持。一旦有新的、划时代的产品或者技术出现,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就非常可能面临窘境—除非英特尔提前做好准备,才有可能延续“摩尔定律”的寿命。
  在数额巨大的研发成本与库存压力等问题面前,除了继续成为业内领导者和游戏规则制订者之外,动力究竟何在已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摩尔定律只是硅晶圆技术领域的一个发展规律”,英特尔中国市场部相关人士的态度相对平实,“不光英特尔,众多的芯片厂商都在按着这个规律走,这只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并没有那么多的深层含义。”由此看来,“摩尔定律”正在逐渐褪去近四十年来一直笼罩在其头上的“神圣”光环,缓步走下神坛。

数字商业时代 作者:周方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