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联华华联强强联合之惑 | |||||
作者:佚名 人气:20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并购重组已是各行各业的大势所趋,但绝大部分是大鱼吃小鱼。联华和华联的联合是标准的强强联合,虽然百联集团已正式启动业态整合进程,但由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的不同,直到最终方案公布前,双方仍在“较劲”。 而且,对联华自身来说,“大跃进”的速度扩张,资金问题将是其必须面临的最大难题。联华对外公开宣布,至2004年,全国门店要达到8000家。联华图谋让便利网覆盖几乎所有一级城市。 为此,联华超市此前一直在积极地筹备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准备筹集资金达8亿港元左右。但5月19日的准确消息称,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告知联华超市,公司未能通过5月15日的上市聆讯。这意味着,联华超市的香港融资梦想将可能被严峻的现实破灭。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掉”华联,又谈何容易? 而对于华联超市来说,一直被认为是商业类上市公司中难得的“绩优股”。其特许经营体系和现代化物流中心为快速扩充全国的市场份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华联超市的“上司”华联商厦来说,分析人士认为,华联商厦主营业务涵盖了百货、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商业形态,但其主体仍然是传统百货业。2001年,在新的商业形态不断涌现、传统百货业竞争加剧、商品毛利率进一步降低的态势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29.64%和17.13%。与之对比的是,资产回报率超过20%的华联超市,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124.84%和147.22%,全年销售达到了85亿元。把华联超市让出去,简直就是在剜华联商厦的肉。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从2001年开始,华联商厦也正在开始业务转型,集中资金投向购物中心和连锁百货,公司的目标是成长为竞争力强大的新型百货业集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华联商厦必须作出抉择:要么继续保留那块负债率高达77.38%的“肥肉”,要么忍痛割爱以专注于自己的连锁百货。但可以肯定的是,要让华联商厦作出“牺牲”,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业界也有个说法,华联商厦即使想卖华联超市,也宁可选择外资公司而非联华,因为缺钱的联华同样负债累累,不可能给个好价钱。 重组悬疑 上海交大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孟宪宗指出,并购重组已是各行各业的大势所趋,但绝大部分是大鱼吃小鱼,甚至被兼并的是因为濒临破产,并购重组的双方都是被经济效益和内在迫切需求所牵动。联华和华联分别是中国连锁业的第一和第二,他们的重组将是鲜有的强强联合。在最终重组方案公布前,双方仍然在做最后的较劲。由此看来,双方由来已久的激烈竞争并没减弱,双方合作的内在驱动不大。孟宪宗指出,以往的案例表明并购重组中双方的自主意愿起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这种政府色彩浓厚又是鲜有的强强联合的前景,他直是摇头。 在这桩看似不可能的购并事件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这只“无形之手”。然而复杂的权益纠葛怎样处置?两个文化迥然不同的企业怎样走向融合之路?悬念还刚刚开始。 业内猜测,十分钟情于“连锁百货”的新上任的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今后肯定会打算在“连锁百货”上大展身手。收购东方商厦已是一个开端。 但联华、华联的重组是百联业态整合的重中之重,也是百联集团整合顺利与否的关键。 众所周知,超市的最大优势在于规模,通过规模的扩大不断降低采购以及配送的成本,因此,联华、华联的整合要实现“1+1>2”的效果,在业务模式和采购渠道上必将合二为一。 纵观国内外一些重大的购并案,文化的整合和再造是企业重组中最难的课题。可能进行的联华、华联的重组是一种强强联合,双方都是强人体系,企业文化的互相认同尤其需要大量细致长期的工作。 也有人担心,联华、华联在本市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激烈竞争,客观上成为促进二者快速发展和上海连锁商业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两大”一旦重组,虽然仍有与外资和其他内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鲇鱼效应”肯定会大大降低。重组后,一旦在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上形成垄断,也有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活力。并且,重组也必须注重品牌的整合效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创新,上海商业已培育出若干个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有相当高知名度的品牌。品牌也是一种资产,在重组中,千万不要把原来运作得很好的国有品牌给淹没了,这会造成一种新的国有资产流失。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也承认强强联合是联华、华联整合的困难,但他同时指出,以往在政府引导下的联合都是国营与民营或者民营与民营,像北京一些失败案例都是如此,但联华、华联都是国有资产分量很重的企业,而且上海政府参与的力度向来是强有力的。因此,他认为百联集团的整合最早在2003年年底顺利结束,最迟也将在2004年6月之前。 不过,正如当事各方和局外人士所言:困难与风险可想而知,“搞砸了,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相关链接“百联”启动连锁百货计划 中国最大的商业航母———百联集团开始对百货业态进行整合。作为整合计划的第一步,负责东方商厦、第一八佰伴、一百东楼集约经营、管理的“一百集团百货连锁事业部”于近日正式成立。 虽然起步时只有三家百货店,但是其远景目标却令人刮目相看:从明年到2007年,5年内,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租赁、投资合作、管理输出、品牌代理等多种形式,将拥有30家连锁百货店,经营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00亿元,利润3亿元,各项指标在全国同业中名列前茅。 据“百货连锁事业部”负责人、一百集团副总经理汤建华介绍,他们第一步将对三店实施“四统一”———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形象。目前,三店共有品牌的份额占15%,整合以后,三店共有品牌的份额将达到70%。下一步,新的企业将通过境外招商、买断经营和总代理的方式,不断宣传和推广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发展自有品牌,从而使企业变经营商品为经营品牌,真正同国际知名百货企业的经营方式接轨。 另据记者从有关知情人处获悉,三店连锁以后新的企业名称会取自“东方商厦”的“东方”,“一百”老字号可能会让正在酝酿中的“一百商城”继承;由于三店连锁涉及到相关上市公司,所以,最敏感的资产重组问题在连锁初期暂不会被提及。一旦三家百货店连锁经营取得成功,那么,百联旗下的其他百货商店极有可能分批进入这一体系。 解放日报 全秋梅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