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观《大染坊》 思现代企业管理 | |||||
作者:佚名 人气:27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最近,一部名为《大染坊》的电视连续剧正在热播,笔者一连看了几遍,仍感余音绕梁。该剧最“抓人”的地方当属其波跪云谲的商战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民国期间陈寿亭这样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乱世奇商”的传奇经历,他从一个小染匠一路奋斗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工业巨擎,陈寿亭的雄才大略和商业智慧让人倾倒,这一形象的传奇性体现在传统文化侵淫下的民间智慧方面,他虽然目不视丁,但却胆识过人,“三十六计”、《三国演义》等民间流传的智慧成了他的制胜法宝,面对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他总能游刃有余、出奇制胜,他的一些战略战术,即使在现代商战中也堪称绝招,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领导有风格 陈寿亭严格管理工人,认为“慈不带兵”。他严于律己,要求厂里的小汽车是为拉客人用的,不能私用;他关心工人,有一回过年时,染厂工人每人二十块大洋,这在当时许多工厂只管饭,没有工钱的厂家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他还不顾危险地救过两个抬硫酸的工人,管理过程中,有时骂工人过头时,也会向工人道歉;在竞争激烈,形势不妙的情况下,有人建议他把从上海请来的师傅的工资降下来,或者辞掉,他有从长计议的眼光,停产期间工资仍然照发,保住了师傅,也就保住了东山再起的资本;他总是在生产第一线,与工人同吃一锅饭,看过该剧的人都知道,至今人们还记得那个光着膀子在车间干活的掌柜;他还下过跪,下跪的对象是上海有名的林氏企业的老爷子,自称是为了赔罪,其结果是得到了林家老爷子的赏识,与陈家由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正是这一跪提升了他的人格的魅力。 五、陈六子的“不识字文化” 卢家老爷子看上了陈六子的为人和本事,决心出资在青岛办染厂,请陈六子任掌柜,儿子陈家驹不服,以为陈六子是一个要饭出身的文盲。卢老爷教训儿子说:“……不用说周村,就是在张店,一提起陈六子,哪个不翘大拇指?……不错,这陈六子是不识字,但不是没文化。光知恩图报这一条,二十四孝不过如此”。 这段言论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这陈六子是不识字,但不是没文化。”道出了识字和文化的关系,乍看起来,似乎与理不通,但是,实际上是通的。关于文化的定义问题,一般来讲,大家认同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化的传播、继承有两中方式,口头的和书面的。在古代,主要靠的是第一种方式,因为,那时的文字不普及甚至没有文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书面文字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特别是人类进入知识爆炸时代以来,表现的尤为突出。但口头的方式并没有被废止,而且永远也不可能被废止,永远是文化传播、继承的方式之一。 就是到现代,人们从剧院、电视、电台等媒体所获得的文化知识,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陈六子虽不识字,但每天都有陈家驹及后来的文起给他读报,所以对当时时局和政策都有相当的了解。 由此,我联想到今天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往往是什么院校毕业、什么学位为首要条件,唯文凭试问的现象比较突出,忽视了实际能力,这样招聘来的人才,有许多是眼高手低,理论一大套,动手能力差。陈六子“不识字,但不是没文化”的事实,也许能给我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点启示。 六、陈家驹与陈寿亭之间的关系 在世人的眼光中,陈家驹这位东家是一个浪荡公子。在德国留学几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醉心于穿西装、吃西餐、包二奶,对谈情说爱倒是有一套,不屑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而陈寿亭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天不干活、一天不操心就活不成的主。在我看来,这是恰恰一个懂事长和总经理的最佳搭档 陈家驹具有战略思维,认识问题,观察问题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对模范染厂的经典一役,就凝聚了陈家驹高超的智慧;另外,德国留学生的身份是也很好的名片,以至于倾倒了风情万种的贾小姐;是他给具有管理奇才的陈寿亭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如果没有这个舞台,陈寿亭再有本事,最终也只是周村一个小染匠。他二人的精诚合作,给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现代企业中,可以讲,有许多企业的懂事长和总经理弄不到一块,懂事长总是操总经理的心,总经理总是干懂事长的活,互不信任,相互提防的事例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招聘了总经理以后,不能给总经理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对总经理不放心,时时处处受制于企业的各种额外制约;有的企业在企业创业时候真心使用总经理,等到企业作到一定的规模、有一定影响的时候,便一脚“踢”跑了功臣,相信《大染坊》中陈家驹和陈寿亭的关系会给我们一点启迪。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