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基本理论 >> 正文 |
|
|||||
《顶级品牌的视觉谎言》连载-11 | |||||
作者:佚名 人气:24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当全球化的竞争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和服务的品牌化时,品牌化的趋势已经从商业领域蔓延至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政党竞选到申办奥运,品牌策略也成为大多非赢利组织安身立命之本。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品牌化吗?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Lane.Keller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品牌化的普遍性使得除了产品,越来越多的东西,诸如个人、组织、区域甚至主意都可以被品牌化。品牌策略理论已经从传统的企业和市场领域被移植到了非赢利组织,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品牌不仅被用来包装和促销产品,还被用来推广政府、非盈利组织与军队,这不能不说是品牌管理理论对社会的一大贡献和突破。 创意采用了英国人惯有的幽默,画面中唯一的一句广告文案告诉我们“需要15000名修理工”,而不是15000名打仗的士兵。创意没有血淋淋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直接诉求保卫和平的高调,而是采用类似招聘“工人”的口吻号召人们去服役,广告在“修理工”与士兵之间划上了等号,平实而形象地表达了英军所需要的战士不是冲锋陷阵、气壮山河的英雄,而是脚踏实地、甘于承担危险的普通士兵,他们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场上扮演着“修理工”的角色。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样的士兵产生肃然起敬的感觉,当你成为一名“修理工”时,你不是去赴战场,而是去帮助别人“修理”家园。 2、急聘“15000名保安” 看上去象是一幅有关飞船探测的广告。浩瀚宇宙,天际茫茫,一个掩藏在黑色苍茫太空之中的地球轮廓,在星空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在巨大的黑暗背景下,“需要15000名安全保卫者”的广告语告诉受众,这是英军招募新兵的广告。创意用象征人类生命的地球来表达英军存在的使命,为了保护人类和平,英军需要精兵来守护人类栖息之地免受侵害。创意没有直接用战争诉求广告的目的,而是夸张地借用了地球形象地表明军人入伍的神圣职责,用地球在和平和士兵之间找到了一种关联。 创意简洁,黑色和星球营造了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气氛,让人看后不禁对英军肃然起敬。深邃的太空背景同样寓意了生命和死亡的存在,好男儿要“成为一个佼佼者”,就要加入英军,当你将自己的生命和这个地球联接在一起时,作为一名人类和平卫士,即使你为此而牺牲血洒疆场,你的生命将化作星辰而照耀苍穹。 创意要素 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死亡在这里都看不到,只有战争之后留下的城市创伤,以及我们生活的星球。两幅广告都采用了大面积的黑色,十分自然地寓意了战争、士兵和死亡之间的关系,两幅创意画面背景的右下角,都是一面飘扬的英国国旗和英文“Army” 组成的英军标志, 两者与象征着死亡的黑色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标志组成英军品牌识别的是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成为佼佼者(To be the best)”,英军这个品牌对受众的承诺就是让每一位加盟英军者成为最优秀的战士,因为在这里他经受了死亡的考验。 红十字会(RED CROSS):哪有危险哪有我 品牌背景 2001年,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战火硝烟中,活跃着一支由500名阿富汗人组成的国际红十字会成员队伍,无论这座城市将被哪一方控制,即使11月13日被北方联盟攻克之后,500名红十字会成员还是一如既往地救死扶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红十字会神圣的使命:公正、中立、独立和人道主义。 在众多的非赢利品牌中,最为成功、影响人类最为深远和广泛的要数国际红十字会。创立于1863年的国际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全球最著名的非赢利组织,遍布160多个国家,实现了无数商业品牌梦寐以求的全球化,其简洁而鲜红的十字标志深入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哪里有战争、有危险、有灾难和伤亡,哪里就会升起红十字不落的旗帜。历经137年,始终如一地实现着品牌创立的初衷。如果说,诸多世界知名商业品牌是用卓越和不断创新的品质与精神塑造而成的话,红十字这个品牌则是用无数人的生命和鲜血维护了自己的品牌承诺。 未来社会,品牌已经从识别象征转化为维系诉求主体和诉求对象之间关系的纽带。红十字品牌虽然没有象商业品牌那样通过市场营销运作,实现自己的定位、核心价值、形象和传播等一系列品牌策略,但当它独一无二的品牌使命与地球上需要它的人结成血肉关系时,所谓的品牌策略已经显得苍白或多余。正是这种超越地域、种族、宗教和自我的关系,赋予了红十字标志永恒的价值,即使红十字的标志可能是除了耐克之外一个最为简单的标志,但它和人们建立起的心心相映的关系是任何品牌也取代不了的。 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无论你处于何种危难之中,只要这个红色的十字出现,就预示着生命和希望。 创意策略 1、“训练有素的”红十字会 国际红十字会选择了一堵墙,在一堵贫民区临街商店的侧墙画了一幅画,典型的户外广告。看上去和红十字会没有丝毫的联系,广告的文字讲到:“一位训练有素的二手车销售人员,可以挽救你的生命。”画面中的人物意指销售员。如果孤立地看,这幅广告是在推销二手车,并且强调推销人员非常优秀,能为客户提供极为专业的服务,广告毫无创意可言。可是,如果你把右下角的红十字标志和那辆“二手车”联系起来观察,三者就相得益彰地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广告创意。充当“二手车”角色的旧汽车既是墙体广告诉求的实体,同时,更形象地表达了红十字服务的承诺,就是给需要帮助的人解除生命危险,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无论他们的生命里程驶到了哪里,“训练有素的”红十字会成员都会竭尽全力帮他们化险为夷。 创意的妙处在于虚拟了现实社会中一个真实的二手车广告和销售环境,委婉含蓄地指出红十字会可以帮你消除“二手车潜在的安全隐患”。广告用一位绅士打扮模样的“训练有素的二手车销售人员”形象,暗示了红十字会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彬彬有理的人道主义情怀。 2、怕死不是“红十字” 生命第一,红十字会的品牌精髓就在于此,因为,可能世界上任何一品牌都不能做出“不惧牺牲自己来拯救他人生命” 的承诺。同出一辙,还是用了户外墙体作为媒体,不过这面墙是利用了一座被毁坏了的建筑作为墙面的,右上角建筑的缺口处还能看到三个孩子隔着铁丝网在玩。画面中巨大无比的一颗子弹给受众的视觉造成强烈的冲击,并且和那三个活泼的生命有机地构一幅立体的创意画面。象征着战争和死亡的子弹被真实地描绘在了一堵被毁坏了的建筑墙体上,它被用来说明什么?广告大标题赫然醒目地告诉受众:“只有一种东西阻止得了红十字。” 这句话使我们不禁回忆起无数战争血淋淋的场面:红十字会成员置个人生死之度外,冒着枪淋弹雨抢救伤病员,死亡吓不退他们,唯有无情的子弹和炮火结束了他们的生命时,才能阻止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创意没有直接用一个血腥的场面诉求红十字崇高的人道主义,而是用一粒司空见惯的子弹映衬出了红十字品牌的使命;创意没有用气壮山河式的豪言壮语宣传红十字无私无畏的精神,而是用一句话含蓄地概括了红十字视死如归的胸怀。 红、黄、黑的主色调背景渲染了一幅战火硝烟的场景,右下角鲜艳的红十字标志和硕大的子弹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对比。生与死的较量,钢铁与血肉之躯的碰撞,阐释了红十字与人类生命共存、不怕死的品牌诉求。 创意元素 利用现有的墙壁做为载体,找到在生命和红十字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点,二手车、子弹、玩耍中的孩子、粗旷的绘画风格再加上一个鲜艳的红十字标志,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看到红十字,就会和拯救生命联系在一起。虽然即使只用一个红十字标志也可以表达品牌的诉求,但不足以打动目标受众的心灵,如何从平凡的事物甚至和生命没有直接的事物中找到演绎红十字品牌精髓和承诺的要素,非盈利性品牌的创意更需要功力。 相关链接 2001年5月10日,花费整整一年时间,耗资900万港元建立的重新定位的香港品牌标志——火红色“飞龙”,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香港财富论坛闭幕的时刻,隆重揭幕;5月20-29日,280余位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组成的西部考察团,所乘坐的港龙飞机被漆上了新的香港品牌形象“飞龙”标志,在内地十天的访问行程中,这条“飞龙”一直在蓝天下独舞翱翔。 第一座被品牌化了的“亚洲国际都会” 为一个城市设计一个品牌标志,香港是亚洲第一家将自己的城市用商业手段将以包装而且广泛推广的城市,其性质不同于以往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旅游观光的推广,更区别于一般社会意义上而确立的“市花”标志和象征性城市标志。按照美国杜克大学战略品牌管理研究专家Kevin Lane Keller教授的观点,地理位置如同产品和人一样,都是可以被品牌化的,其品牌化的力量在于让人们能够识别它,并且在地理位置和某种理性化的象征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因为现代社会人口的广泛流动和商业活动的全球性,特别是旅游工业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使得一个城市、地区甚至一个国家都被视作某种特殊的商品被品牌化之后加以推广。 从历史角度来看,香港一直是一个努力创新、绵绵不断更新变化的城市。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成为制造业中心,廉价物品源源不断的供应世界各地市场的需求。七十年代起发展成为亚洲区域强大的商业中心,八十至九十年代更晋身为亚洲区域的金融中心,时至今日香港已跃为亚洲区域的信息科技枢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香港依然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积极面向未来的城市,它的品牌化更多的是在建立自己一种新的商业形象,以长久保持自己在亚洲甚至在全球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从金融中心、信息科技枢纽到城市品牌的新定位“亚洲国际都会”,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叫法和城市形象塑造问题,而是一个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角色转变和战略重新定位的调整。单纯的“城市形象塑造工程”除了给城市披上一层“美化”的外衣在战略发展上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一向注重实用和商业价值的香港社会,这次利用政府的力量来统筹策划香港都市的新品牌形象,实质上是在进行一个城市的市场营销。 香港城市品牌化的背后 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品牌化,香港被冠以“飞龙”标志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原因。虽然香港一向被认为是一处融合机遇、创意和进取精神的地方,动力澎湃,朝气勃勃,所提供的基础设施 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既是运输枢纽,也是东西方文化精髓汇聚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大都会。但是,随着亚洲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的影响,近年香港经济发展出现了缓慢增长的趋势,继1999年增长3.1%之后,2000年香港实际GDP增长10.5%。增长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商品和劳务出口有明显好转。2001年实际GDP增长趋势可能会持续,但幅度会下降到4.39%。所以,如何应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国际社会建立起一个新香港的形象,增强香港在国际出口、金融服务和商业方面的竞争优势,就显得尤为关键。 香港一直备受国际社会推崇,在全球享有良好声誉,但是经过香港城市品牌顾问团开展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国际化的城市相比,香港面对的一个新的挑战是,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香港营商成本和生活指数高昂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向他们宣传香港可以为他们带来重大增值,在香港工作和生活能够给他们的企业和个人带来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利益和好处吗?此外,面对全球知识型经济中的竞争,一向秉承辛勤工作、勇于冒险精神的港人,更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外来人才,同时提升自己的素质,在劳动力方面做好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准备。 基于上述原因,这个百年城市选择了为自己建立一个品牌,也等于选择了一个时代。 香港品牌的品牌识别 如果说二十世纪一个城市的品牌是以建筑和人文为特色的话,进入到本世纪,一个城市在地球上存在的标志已不再是标志性建筑和旅游景观, 而是它在全球商业社会舞台上的价值和扮演的角色。 经过一系列的长时间的专业调查与分析,香港政府与品牌顾问团一起规划了香港品牌的品牌识别: 香港品牌的核心价值: • 文明进步 • 自由开放 • 安定平稳 • 机遇处处 • 追求卓越 香港品牌的个性: • 大胆创新 • 都会名城 • 积极进取 • 卓越领导 • 完善网络 城市品牌识别是从城市的角度,希望创造和保持能引起公众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品牌识别是城市规划者的谋略,是今后城市品牌管理的基本依据与守则。 香港品牌的品牌定位:亚洲国际都会 国际都会的涵义包括:拥有强大和 国际化的服务业、及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从而吸引其它人才 及资源。此外,国际都会均拥有优良的「硬」及「软」的基础建设,包括运输和电讯设施、 达国际水平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以及对持续发展的承诺。一些主要机构如大学、传媒和民间组织的质素,以及一些比较无形的特质,包括法治、 言论和结社自由、信息自由流通、社会开放及多元化的发展等,均是评估这些城市能否跻身国际 都会行列的重要指针。顾名思义,国际都会具有国际特色,并以此吸引资金、企业和专才, 使之成为环球性的商业中心。 “亚洲国际都会”准确的反映了香港作为城市品牌的定位。 建立香港品牌标志符号 在有关理念部分确定后,需要用一个视觉形象来表现香港。香港形象标志的创作由香港及国际性的设计公司参与,特区政府的代表经过初步筛选,在逾百份设计方案中选出五个最后设计,然后分别在香港、北美洲、澳洲和欧洲经由讨论小组进行严格的测试。结果证明最后选出的形象标志设计—一条设计新颖、活灵活现的飞龙,巧妙地把「香港」二字和香港的英文缩写H和K融入设计图案中,突显了香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正好反映了香港东西方文化汇聚的特色。飞龙的流线型姿态予人前进感和速度感,象征香港不断蜕变演进。飞龙富有动感,充满时代气息,代表香港人勇于冒险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不达目标 绝不放弃的坚毅意志。 与图案并列的标题「亚洲国际都会」,正好点出香港所担当的重要角色 :地区商业枢纽、 通往中国内地和亚洲其它经济体系的门户,以及国际艺术文化中心。香港的形象标志在色彩应用上,主色系透过美术设计和色彩带出澎湃的动力和不断前进的感觉,而黑色的选用则体现中国书法的神髓。一如主副色系,主副字款起互相呼应的作用,象征「继往开来, 创建明天」,显现香港这亚洲国际都会璀璨的未来。 主字款采用Frutiger,显现时代气息,字体工整,对比分明,令人联想起 中国传统的印象。 正如香港政府制订的品牌手册所说:香港的形象标志并非只是一个图案,它是香港新的资产。 作者:乔远生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