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事中表现好事,人们可能浑然不觉,但是在坏事中表现你的好事,人们都会关注,而且会牢牢地记住你。” “危机”意味着“危”和“机”两个意义。对于商家来说,恰到好处地处理危机,则是企业提升形象树立品牌的良机。 在“非典”中胜出 今年春节期间,广东爆发了惊动全国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由于病因一时未能查清,媒体没有及时向人们沟通,市民对传言猜测传播,闹得沸沸扬扬。在这次事件中也有商家以高远的眼光精心打造品牌,广州×雪制药公司正是抓住了这一商机。当河源刚刚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时,×雪公司的管理决策层就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捕捉到了背后的巨大商机,以实际行动确保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一是“诚信保质”,为了严把质量关,×雪不为眼前暴利所动,配合自己公司的生产能力,坚持保持着日产2000箱的产量。二是2月11日至18日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抓紧机会在报纸电视上发布了一系列大篇幅高密度的广告。×雪抗病毒口服液的一则广告说,“我公司郑重承诺:近期绝无提价行为,同时有公司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将能够持续保持充足的货源,让确实有需要的市民能及时购买到对症的‘×雪抗病毒口服液’。”三是为缓和当时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雪把握机会,暂时停止了其它药物的生产线,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来生产×雪抗病毒口服液和板蓝根冲剂。此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抗病毒口服液,同时也使企业利润大幅上升。 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先,借危机树品牌,×雪的牌子深入人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雪抗病毒口服液已经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市面上各大药店所销售的抗病毒药物,有近半数是×雪公司的口服液。 在地震中提升 我们再来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的案例。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发生了大地震。地动山摇之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灭和人员的伤亡。两点多,当时在香港的潘燊昌看到新闻,立即打电话给台湾,要求马上成立应变中心。天明时,安泰紧急救援应变系统已告成立。此后的几十个小时内,潘燊昌用电话指挥整个救灾战役。在紧急救援会上,有人提议说,地震中最可怜的是孤儿,公司可以把所有安泰保户遗留下来的孤儿都抚养成人。潘燊昌一听眼前一亮,当场表示:“先救孤儿,不管是不是安泰的保户,我们都把他抚养成人。”所有人听到这句话均愣了。一般公司把公益活动当作一种公关方式,最多做上两三年,投入10到20年的时间,完全不符合企业的“惯例”。 而一贯奉行商业行为不能放弃道德底线的潘燊昌说:“我自己是个香港人,遇到台湾这种百年罕见的大灾难,我觉得应该做点事。台湾安泰在台湾赚钱,也该回报社会。”就这样,重创台湾的“9·21”大地震发生两天后,在全台死伤人数尚未确定之际宣布:安泰人寿将不限名额地认领所有地震孤儿直至20岁成年,每月发给一万元津贴,继续升学的儿童一直抚养到大学毕业。在灾情一片混沌的慌乱时刻,连政府都不敢做出“长期认领孤儿”的承诺,这家外商却一肩扛下。至此之后,在台湾人的心中,安泰不再只是一家外商保险公司,潘燊昌也不再只是一位香港企业家,而是像自己亲人一样的企业和企业家。“安泰”品牌由此在台湾声名雀起。 疾风知劲草 有道是,疾风知劲草。企业在事关人们命运的关键时刻的表现,对企业信誉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对商家来说,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其说是赚大钱的机会,不如说是做品牌的机会。 1995年1月,日本的大阪与神户之间发生大地震,许多企业和媒体不以利润为先,主动停发产品广告,推出赈灾公益广告,告诉大家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互助。许多民众将家里的电话线拉到街上,免费让灾民向世界各地的亲友报平安。“在好事中表现好事,人们可能浑然不觉,但是在坏事中表现你的好事,人们都会关注,而且会牢牢地记住你。”试想,危机过后,企业让顾客满意的付出怎能得不到更大回报? 事实上,在今天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赚上一笔钱是并不难的,难的是长期赚钱。很多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先确立卓越的品牌形象——做一家有责任心的企业、时时处处让顾客满意,因为这是企业基业常青、永续经营、长久赚钱的基础。 来源:粤港信息日报 作者:耿景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