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品牌制胜:尹文明和他的“炒货王国”         ★★★ 【字体:
品牌制胜:尹文明和他的“炒货王国”

作者:佚名     人气:55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市场经济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不同品牌之间的收益往往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有远见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成为“最好”而不仅仅是“更好”。文章以尹文明和他领导的上海三明食品公司的成功经验为基础,介绍了机制、人才、管理、企业文化在建立品牌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不同品牌之间的收益往往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有远见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成为“最好”而不仅仅是“更好”。尹文明和他领导的上海三明食品公司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在繁华的大上海,“三明人”正鼓足干劲,朝着心中的品牌之梦迈进。
  机制和人才是创名牌的基石
  上海三明食品公司诞生于1987年9月,这个以8000元开始创业的小企业,经过近7年的拼搏、挣扎与摸索,终于在1994年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1994年1月,上海三明炒货厂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成为上海三明食品公司,尹文明出任董事长。
  转制给三明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机制灵活、资金充足、管理加强、设备更新;转制为阿明品牌的推向市场奠定了第一块基石。1995年4月,三明食品公司第一期技术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一千多万元研制出一套国内先进的不锈钢炒货流水线,使三明食品公司实现了炒货生产的全程自动化,使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产值由1994年的1485万元上升到1998年的3.5亿元。
  做为一个名牌,其基本内涵就是它在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好的质量,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有竞争力的价位,其出发点在于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出类拔萃。转制使三明的产品具有了做为一个名牌的必备条件。与此同时尹文明适时而动,马不停蹄地为企业导入犆犐犛战略,于1995年9月5日正式将“三明”品牌推向市场。由于有过硬的技术和灵活的机制做保障,“阿明”炒货一入市便掀起了热销冲击波,消费者对让人唇齿留香,余味隽永的“阿明”牌炒货赞不绝口。
  尹文明知道,初战告捷决不意味着整个战役的胜利,要在市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做常胜将军,除了良好的机制外,更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才。在企业界,人们都认同一个道理:大企业做人,小企业做事。如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发挥人才,是尹文明想得最多的问题。尹文明说,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得才者胜,失才者亡。要创一流企业形象、一流品牌,就得有一流的人才。为了创造一个让人才充分发挥和发展才能的环境,三明公司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所有的岗位都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的赛马机制,让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公司给予对优秀经营管理者赠送“人才股”的奖励办法;为了让那些当初一起打江山,但如今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老革命”及早退居二线,尹文明采取了人情化的管理方法,即让他们把权力、职务让出来,但待遇不变,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为了避免三明公司重现国内诸多企业家族化管理所出现的弊端,尹文明提出了干部的家属、亲属不得进入公司工作,不能与公司有任何经济往来的硬规定,从制度上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应该说,着力进行企业机制的建设和人才的有效利用,是三明公司确立中国炒货行业龙头地位的根本所在,是“三明”品牌成为名牌的基石。
  管理与企业文化是品牌长盛不衰的源泉
  1997年6月5日,主题为“了解三明的过去,珍惜三明的今天,展望三明的未来”的销售会议在南京召开。此时,三明人卧薪尝胆的挣扎岁月已经过去,三明公司已步入发展快车道,但尹文明没有忘记创业时的艰难,没有忘记在黑暗笼罩三明的日子里,三明人是如何用自行车驮着瓜子跑遍了全上海的城镇乡村,终于使一些消费者接受了三明,使三明渡过了光明到来前的那段艰苦岁月。

  历史使一个民族和国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企业也是如此。尹文明说:“三明最大的敌人是她曾经取得的成功。”这是尹文明对三明公司历史的感怀,更是反思。三明曾经有过的艰难、困顿和挫折,是“阿明”品牌长盛不衰的源泉之一。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风风雨雨之后才会出现绚丽夺目的彩虹。
  尹文明把对三明历史的强调提高到管理的高度,把管理做为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来抓。1997年被确定为三明公司的管理年,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了5000多条管理制度,为公司日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强调严格的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尹文明也恰当地发挥人情化的作用,这一点在公司人员的新旧交替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尹文明认为,使企业品牌长盛不衰的另一源泉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他说,“跨世纪的企业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最有威力的‘原子弹’。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优秀文化,你有再好的品牌,再好的市场也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因为,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其品牌塑造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不会长久。
  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三明公司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精神,即:民族精神、品牌精神、遵守礼节精神、正大光明精神、敬业拼搏精神。三明的信念是:为建设三明同心协力,为争创阿明品牌努力拼搏,为中华民族争光,为祖国做新贡献。这些,就是三明企业文化的精髓和内核。三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尹文明——一个企业家的追求是紧密联系的。尹文明认为,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社会责任者和员工利益维护者,一个企业家应该为社会造就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为国家上交更多的税收。可以看出,一个杰出企业家的追求与一个名牌企业的追求是息息相通、互相促进的。
  由于尹文明的率先垂范和苦心经营,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为企业牺牲奉献的精神在三明公司的每个角落都能充分体现,公司绝大多数干部职工能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公司的品牌和形象放在自己心目中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三明的高速发展和品牌战略与这种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阿明”:走向世界的品牌
  三明公司的品牌之路虽然刚刚开始,但已经以其优良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打出了知名度。1997年,三明食品公司委托上海枫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对阿明品牌的社会认同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曾在20家食品点、超市购物的2003名成人消费者中,吃过阿明瓜子炒货的有1987名,几乎达100%,知道阿明品牌的有1954人,占99%,表示在购买瓜子时,首选“阿明”品牌的有1768人,占85%,有1217人表示,当阿明瓜子每公斤零售价高于其他同类产品0.5元时,他们仍将选择“阿明瓜子”。
  尹文明十分珍惜“阿明”品牌的声誉,他更深知靠品牌抢占市场的威力。他说,90年代的企业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因此,三明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用于品牌与企业形象的宣传。现在,除台湾、西藏省以外,全国各地均有阿明系列产品。除了广告宣传,三明公司还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98年1月25日,三明公司在华亭宾馆举办“上海与边疆心连心,献上阿明一片情”的活动,向20余位援藏干部家属捐赠5万元,以支持上海援藏援建事业;1998年8月31日三明公司与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签订了在湖南省受灾地区援建一所阿明希望小学的协议书;1998年10月8日在华漕中学设立奖学发展基金,每年10万元……

  三明人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他们在实现自己品牌之梦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1996年4月三明销售总部搬迁到上海含金量最高的虹桥开发区金桥大厦,成为第一个入住虹桥开发区的民营企业;1998年9月3日三明食品公司正式通过犐犛犗9002国际质量认证,成为全国炒货行业中首家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品牌竞争的规律告诉我们,在许许多多“第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品牌才会赢得先机。1998年8月三明公司与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签订共同开发新产品、新项目,研究新课题的开发合作协议,出发点也正在于此。据上海热线网上海商情提供的资料,在上海20家连锁店重点品牌销售排行榜中,阿明品牌在休闲食品中名列第一。
  1998年,三明人实现了自己的宏伟战略目标,即确立一个地位:确立中国炒货行业的龙头地位;抓三个一流:一流的发展速度、一流的企业形象、一流的企业管理;实现五个之最:品种最齐全、产品档次最高、产品质量最好、市场占有率最强、我国销量最大。现在,“阿明”董事长又站在了新战场的制高点,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签订的协约与经销合同已正式运行———“阿明”的西瓜子、白瓜子、香瓜子、花生类、豆类、桃仁类、松子、杏仁、腰果、开心果和美国葵花子等10大类系列炒货已全面进入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成为我国民族炒货业跻身国际市场的排头兵。
  有人说,松下电器是日本人的“右脸”,丰田汽车是日本人的“左脸”。尹文明说,“阿明”不仅是三明的品牌,也是上海的品牌,更是民族的品牌。创出中国世界级的品牌,正是尹文明和他领导的“炒货王国”的最大心愿,也是每一个有抱负的中国企业家心中最重的情结。
中国青年研究   无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