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名牌战略中的一些常见弊病。 名牌 ,是当今人们追求的新时尚 ,也是企业家殚精竭虑追 求的目标。所谓名牌自然是指那些以卓越超群的性能和雅俗 共赏的外观来占领市场、征服“上帝”的优质商品。 一、国门洞开 ,唤醒了昏睡中国的名牌意识 当改革开放的大门洞开 ,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世界名牌 冲进中国各个角落时 ,中国人才大吃一惊 ,发出沉重的叹息 : 我们落后了 ! 当 2 0多万辆外国名牌桥车轰鸣着过埠入境 ,外商从尚不 富裕的中国国库中微笑着掏走 2 0多亿美元时 ;当可口可乐覆 盖了任一城乡时 ;当国人手中夹着“三五”、“万宝路”香烟时 ; 当听到“人头马一开 ,好事自然来”的广告时 ;当品尝着“味道 好极了 !”的雀巢咖啡时 ,殊不知 ,没种一株咖啡 ,没养一头奶 牛的“雀巢”公司 ,咖啡取之于我们广东的东莞 ,而“伴侣”来自 于黑龙江的双城。 面对以上种种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都应深思一个 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产品没有跻身世界名牌之列 ? 为此 ,我国政府的领导者们 ,经济界的学者们 ,企业界的 人士纷纷呼吁 :要尽快制定中国名牌发展战略 ,以名牌赢得高 附加值。 二、参与国际商战 ,对垒经贸市场 ,一些企业已崭露头角 名牌意识的大彻大悟 ,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性名 牌心理、名牌文化 ,形成了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名牌氛围和 名牌气候 ,“创造名牌、保护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已成为 全中国发展的热潮。企业纷纷争创名牌地位 ,这是一个良好的 势头 ,为中国名牌走向世界铺平了一条阳光大道。成效显著的 有以下几个企业 : 1 .霞飞日月化妆品厂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日用化工企业。 它不但能在瞬息万变的化妆品市场上注意以敏锐快捷的特色 引进学习外国的最新科技成果 ,而且注意从中华民族的科技 宝库中汲取营养 ,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 ,每年创造性地推出 50左右个“新、特、优”产品。并从全国 480 0多个化妆品企业 中脱颖而出 ,打进世界化妆品的“皇宫”巴黎国际化妆品 博览会。同时 ,它还成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评选中唯一金榜 题名的商标。 2 .年售量突破亿元大关的“中国魔水”健力宝于 1 993年 3月 30日正式进军“两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的后院 ,在美国装瓶成功并正式上市 ,成为亚洲第一家进入美 国市场的软性饮料。 3.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酒类广告 :“六百岁五粮液万世 流芳”的中国名酒“五粮液”,近年来把广告做上澳星发射架 后 ,又大胆走向香港卫视中文台 ,在世界各地参加了十大交易 会、博览会 ,夺得了 1 3项国际金奖 ,不但畅销全国 ,还远销海 外 1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创利税两亿多元。 三、创名牌保名牌 ,方兴未艾 饱经忧患的中国企业 ,终于做出了重视名牌 ,凭借名牌参 与竞争的英明决策 ,但长期的思想观念保守 ,仍有大量误区 : 1 .观念障碍 :由于守旧的惰性 ,我国每年申请办理国际商 标注册的仅 40 0件左右 ,这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 与国际上一家企业就可注册 1万个商标相比有天壤之别。 2 .虎头蛇尾 :目前国货中的名牌产品 ,往往出样品参评时 质量过硬 ,一旦评优获奖大批投产后 ,有的精品就变成了次 品 ,其中有一个金奖产品 ,抽检 50个产品 ,有 8个达不到金奖 标准。 3.走“自杀”道路 :为了创名牌 ,有的厂家不惜血本 ,几年 辛苦一朝成功 ,即飘飘然起来 ,认为名牌铁打金铸 ,一旦到手 一辈子够用 ,对产品改进和质量提高不那么积极了。甚至有的 企业买进伪劣产品 ,换上自家名牌商标牟取暴利 ,搞短期行 为 ,走“自杀”之路。 4.装璜粗陋陈旧 :名牌产品的装璜慧中而不注意秀外 ,犹 如“出土文物”体现不出现代意识。不知包装是提高产品附加 值的重要手段。“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有的甚至不 考虑包装的实用性。在全球大部分采用易拉罐包装方式的今 天 ,我国出口罐头仍用马口铁全封闭包装。比利时一个家庭郊 游团慕名买了一批中国名牌牛肉罐头 ,但 1 0分钟也打不开盖 子 ,气得扔到路边 ,又被以“破坏环境”处以罚款。事后 ,全团发 誓再也不买中国的罐头。 5.售后服务系统不健全 ,影响产品占领市场 :中国名牌 8 - 1 2型手扶拖拉机及柴油机比日本、意大利的同类产品好 , 机型轻巧 ,功能多样 ,质优价廉 ,深受埃及、利比亚、中东等消 费者的欢迎。尽管它占尽市场优势 ,但得不到市场青睐 ,销量 不及日本、意大利产品一半。其重要原因就是售后服务跟不 上 ,机器坏了买不到配件 ,又无专业维修点 ,一坏就等于废铁 一块。而日本、意大利产品配件齐全、维修网点到处都是、修理 方便。 辽宁经济 蔡玉芝,马明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