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名牌发展和名牌产品 | |||||
作者:佚名 人气:58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本文通过对名牌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名牌 产品在名牌发展中地位的分析 ,叙述了发展名牌产品对于企业适应经济 形势发展需要 ,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意 义,通过对大量世界名牌实例的分析 ,归 纳出名牌产品共同的特征 ,确定了创名 牌产品的具体目标。名牌发展以创造并 提供名牌产品为前提 ,要解决如何创造 名牌产品的问题 ,则必须对名牌产品的 本质及构成要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应 该说 ,这是创名牌产品的必要前提。 2 .国内现状 我国企业已经进入名牌竞争的时 代 ,这已在经济界形成共识。应该说 ,近 年来国内已培育了海尔、长虹等一批较 有影响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名牌事业也正在中国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地蓬 勃发展。但客观地讲 ,国内名牌与世界名 牌相比 ,尚显逊色不少。多年来 ,国际上 多次评估国际驰名商标 ,不仅前几名没 有中国的 ,前五十名没有中国的 ,世界最 大的 50 0家企业中 ,也没有一家是中国 的。用国际标准衡量 ,可以说 ,我们既没 有一家真正世界级大企业 ,也没有一个 达到国际水平 ,享誉世界的驰名商标。这 对一个有五千年文明、 1 2亿人口的泱泱 大国 ,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现代国际市 场竞争以标识转换为主要内容 ,世界资 源为适应名牌商品和名牌企业结构的需 要而流动、分割 ,中国恰恰由于缺少国际 性的名牌 ,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很低 ,一直处于国际竞争中的劣势。 与国际名牌相比 ,我国名牌发展面 临如下状况 : (1 )差距 从品牌价值上看 , 1 995年排居世界 第一、第二的可口可乐和万宝路分别是 390 . 5亿美元和 387. 1 4亿美元 ,而据 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国内百个著 名品牌价值的量化研究结果显示 ,排国 内第一、第二位的红塔山和长虹 ,品牌价 值分别是 32 0亿人民币和 87. 6 1亿人民 币 ,二者相差甚远。 从生产规模上看 ,可口可乐 1 994年 的销售额为 1 0 9. 42亿美元 (不包括“雪 碧”、“芬达”等其它产品的收入 ),相当 于我国六个玉溪卷烟厂 ,四个“一汽”。啤 酒类品牌价值排名连年第一的百威一家 就占了美国啤酒市场的 40 % ,而我国著 名的青岛啤酒仅占国内市场 2 . 2 %的份 额。长虹电视 1 996年产量可达 50 0万 台 ,已占国内市场近 30 %的份额 ,销售 收入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但与竞争对手 日立相比又显逊色 ,日立 1 994年的销售 额就已达 6 80亿美元 ,是长虹的几十倍。 有关专家认为 ,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了 规模 ,反过来 ,世界名牌又无一不是靠巨 大的经济规模来体现其竞争力 ,保持其 竞争优势的。我国在迅速壮大名牌企业 的规模实力方面显得任务紧迫。 从出口能力上看 ,世界级大企业越 来越看重海外市场。据统计 ,全球最大的 1 0 0家企业中 ,一半以上的企业海外销 售超过总额的 50 % ,其中可口可乐有 70 %的收入来自海外 ,雀巢和菲利浦甚 至超过 90 %。而我国 ,年出口额虽已达 1 50 0亿美元 ,进入世界前十位 ,但具体 到企业 ,成规模的出口企业不多 ,许多企 业的出口正是以挂牌生产的方式进行 的。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低 ,影 响力小 ,究其原因 ,还是在于我国名牌产 品太少 ,不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较高的 声誉。 从超值创利能力来看 (指名牌产品 获取超出行业平均利润之上的利润的能 力 ),国内名牌同样存在巨大差距。举例 说 ,上海生产的优质收录机以 37美元卖 给 SONY公司 , SONY公司贴上自己的 “SONY”商标后 ,转手就以 80美元的价 钱卖出 ,多卖出的这部分价值就代表着 SONY高出一般产品的超值创利能力。 产品超值创利的能力低 ,导致我国品牌 的市场竞争力低下。 (2 )挑战 挑战之一 ,国外名牌产品知名度高 , 时尚性强 ,诱惑力大。西方发达国家进入 我国市场的名牌产品 ,皆经营多年 ,大多 享有国际盛誉 ,又由于他们资金雄厚 ,开 发能力强 ,牌子老且不断创新 ,注重文化 底蕴的培育 ,能够引导消费新潮流 ,因而 吸引着众多名牌崇拜者。人们对于万宝 路、轩尼诗、雀巢、麦当劳、可口可乐的 消费已绝非单纯的物质产品消费 ,而成 为一种时尚 ,一种文化消费。 挑战之二 ,国外名牌产品技术先进 , 质量可靠 ,竞争力强。西方发达国家近二 三百年的工业化过程已为他们打下了雄 厚的经济基础 ,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 如今 ,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强劲的研究开 发与生产能力 ,加上市场竞争的反复锤 炼与筛选 ,使得国外名牌在技术质量、服 务等诸方面都堪称一流 ,而我国企业产 品质量问题仍十分突出 ,市场上的商品 抽检合格率一般仅在 50 %左右 ,假冒伪 劣产品屡禁不止 ,这同国际名牌产品能 够控制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质量问题 的水平相比 ,实在相差悬殊。 挑战之三 ,国外名牌产品在我国逐 步降低关税 ,甚至达到“复关”谈判所承 诺的水平后 ,将在价格上取得优势。近年 来 ,一方面我国为适应“复关”谈判的需 要 ,采取了降低关税的某些实际步骤 ,进 口产品开始降低价格 ;另一方面 ,我国企 业的生产成本连年大幅度上升 ,劳动力 成本逐渐提高 ,也使原有的廉价劳动力 优势在逐渐缩小。进口产品对国内名牌 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由于外国名牌在以上几方面的优 势 ,它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1 995年初 , 著名的盖洛普公司公布了在华进行的一 项调查结果 :在华得到认可的 1 0大商标 中有 9个被美、日包揽 ,其中日本占 6 项 ,美国占可口可乐、迪斯尼、万宝路 3 项 ,仅有另一个为中国的青岛啤酒。 再从个别行业来看 ,国内饮料行业、 合洗业、自行车行业、彩色胶卷行业、化 妆品行业等几乎都已被外国名牌、合资 名牌一统天下 ,致使国内原有的名牌产 品受到猛烈的冲击 ,名牌企业也因此蒙 受巨大损失。 名牌对于社会、企业、消费者的巨大 价值告诉我们 ,主动适应名牌发展方向 是参与竞争、谋求发展的明智选择 ;国际 竞争形势的要求 ,和目前国内名牌存在 的差距与面临的严峻挑战 ,更使得发展 名牌成为我国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名牌产品在名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企业在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 性之后 ,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名牌发 展的方向。但是创造名牌、发展名牌本身 是一项千头万绪的工作 ,因此 ,正确地确 定名牌发展的重点和具体目标是使得名 牌高效、迅速发展的必要保证。 (一 )名牌产品是名牌发展的重点 1 .从名牌的内涵看 ,名牌产品是名 牌的核心内容 从名牌的内涵看 ,名牌是名牌企业、 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的统一体 :名牌 = 名牌企业 +名牌产品 +名牌商标。或者 说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名牌企业、名 牌产品、名牌商标是组成名牌的三要素。 它们三者的关系是名牌企业是名牌前提 性、基础性、根本性因素 ,名牌商标是名 牌的目标 ,名牌产品是名牌的核心内容。 所谓名牌产品 ,就是在市场竞争的 环境里 ,得到消费者公认的 ,与同类产品 相比 ,具有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 份额 ,并由此为企业带来较高经济效益 的产品。 首先 ,名牌之所以成功 ,在于它能够 满足需求 ,而名牌企业正是通过其名牌 产品线的各个产品项目全面地满足各顾 客群的需求 ,从而占领市场 ,获得长期丰 厚的利润的。名牌企业必须要通过名牌 产品与顾客 (市场 )打交道 ,名牌产品则 直接满足消费需求 ,是联接企业与顾客 的桥梁和纽带。同时 ,消费者对名牌的体 验也是通过切身对名牌产品的消费得来 的 ,并通过重复购买消费名牌产品的方 式 ,向名牌投以信任票 ,并影响其他消费 者 ,从而确定名牌的地位的。因此 ,名牌产品能否比同类产品更好、更全面地满 足顾客的需求 ,成为名牌成功与否的关 键。 其次 ,名牌产品是名牌企业取胜于 市场 ,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的基础。人们 说 ,当代市场经济实质是名牌产品经济 , 当代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名牌产品的竞 争 ,正是通过名牌产品的开发创造 ,企业 获得了诸如名牌产品多样化集约化生产 和经营的高额规模经营效益 ,名牌产品 高新科学技术含量和现代审美文化内涵 相结合的高额内在增值效益 ,名牌产品 专利设计及其开发、经营、转让的高额知 识产权效益 ,名牌产品形象冲击 ,攻心制 胜的高额文化营销效益 ,名牌产品标导 识别既迅速又准确的高额企业识别效益 等。总之 ,名牌产品是名牌企业整体素质 和竞争实力的突出表现及其物态转化。 第三 ,名牌产品是名牌商标的载体 , 是名牌商标丰富内涵的具体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 ,名牌产品是名牌的核心 内容。 2 .从名牌的实质分析看 ,名牌产品 是名牌的基石 纵观世界名牌排列榜上的各种名牌 及国内市场上的各种名牌 ,虽然它们来 自于不同的行业 ,扎根于不同的市场 ,代 表着不同的产品或企业 ,也各有不同的 市场表现 ,但归根结底 ,这些名牌在本质 上都有两个共同之处 ,即拥有优质的产 品和独特良好的形象 ,名牌正是优质产 品与独特良好形象交互作用的有机结 合。 所谓形象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自 己心目中的认识、看法和感受 ,从而最终 形成一种好恶的态度。一般来说 ,当人们 提到一个名牌的时候 ,首先反映到脑海 中的是该品牌代表的形象 ,比如 ,提到奔 驰车 ,除了奔驰的标志之外 ,人们首先会 想到奔驰车优越的质量、平稳、舒适的感 觉和完美高贵的车形 ;提到“麦当劳”,除 了它的金黄色的标志以外 ,人们首先想 到的是温馨、清洁的就餐条件和方便快 捷的美国式就餐风格 ;聊起“可口可乐” 时 ,那种不可言喻的口感 ,味觉和年轻人 的时尚、活力与动感 ,恐怕比其造型独特 优美的商标更具诱惑力……可见 ,名牌 已成为在人们观念意识上一种无形的东 西 ,即一种形象。而这种形象又是以具体 的产品特点或企业行为特点为基础的 , 具体的产品或企业特点经高度抽象整合 后 ,上升为综合了产品和企业全方位特 点信息的形象 ,并凝聚、积淀到具体的品 牌 (商标 )之中 ,逐渐形成名牌。反过来 , 名牌在凝聚了产品和企业的综合信息之 后 ,又成为产品及其企业的代表和识别 标志。可见 ,名牌的实质就是以优质的产 品 (及其企业 )为基础 ,以独特良好的形 象为灵魂的品牌。 这里必须指出 ,正如前文所述 ,名牌 产品是名牌三要素中的核心内容 ,名牌 企业的行为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名牌产品 这一核心内容的需要 ,可以说名牌形象 的基础在于名牌产品 ,名牌产品也是整 个名牌的基石。 因此 ,名牌发展应该以名牌产品为 工作重心 ,以创造名牌产品为名牌发展 的直接目标。拥有名牌产品是创名牌的 基础和关键环节 ,只有抓住并解决好这 个关键问题 ,才有可能使名牌发展的问 题迎刃而解 ,企业也才有可能在名牌发 展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二 )创名牌产品的具体目标 由于不同的名牌产品服务于不同的 市场 ,用于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因此名 牌产品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 ,但通 过对大量名牌产品的实例分析 ,不难看 出名牌产品在本质上也有其共同的属 性 ,这些属性正是名牌产品之所以成功 的内在原因 ,也是创名牌产品过程中必 须追求的具体目标。 1 .高度 产品质量是保证产品使用价值实现 的前提条件 ,是产品信誉在消费者心中 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基础 ,也是促使顾客 重复购买 ,形成品牌忠诚的最直接原因。 可以说 ,名牌对消费者的巨大吸引力 ,就 来自其非凡的质量魅力。 名牌追求的质量不是一般的质量 , 而是一种超出同类产品完美无缺的最高 层次的质量。 必须指出的是 ,这里的“高质”应该 是一种全面意义上的“高质’。因为这里 的质是指广义上的质量 ,是一个综合性 的概念。狭义和单方面的“优质”,而忽 略其他方面质量水平的保证 ,绝不是名 牌“高质”的含义。 2 .独特 每一个名牌都是高质的代名词 ,但 独特性才是名牌真正与人区别之处。正 是名牌各自的独特性 ,才创造了异彩纷 呈的名牌世界。许多高质的产品并未进 入名牌之列 ,就在于产品整体的独特性 不够。 上面谈到广义的名牌质量体系 ,大 凡名牌都是在该体系中的某一方面或某 几方面质量的组合上显示出独具特色的 优势 ,如 ,或功能先进 ,或工艺独特 ,或 款式精巧 ,或包装新颖 ,或服务周全 ,或 形象独特等 ,从而使它们从众多的商品 中脱颖而出 ,显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比 如 ,意大利名牌杰尼亚服装 ,不像大多数 服装那样以流行的款式取胜 ,而是追求 服装的高质地 ,以不断推出新面料保持 其名牌地位。 3.领先 (创新 ) 由于“第一”常常会给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 ,创新便成了许多名牌产品成功的 法宝 ,现代名牌产品的成长都是以连续 不断的创新 (技术和产品 )为基本特征 的。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 产品 ,才能焕发名牌的活力。一个名牌也 必须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更新 更好的产品 ,唤起消费者新的欲望 ,才能 使名牌历久弥新 ,常领风骚。 最新的世界名牌价值排行榜的前七 位有五个具高科技产业的牌子 ,说明名 牌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开发和产品创 新。纵观世界名牌 ,也可以看到 ,它们不 仅开创产品 ,同时又不断地推出更新换 代的产品 ,保持其名牌的领先地位。比 如 , SONY公司以领先的技术开拓领先 的产品 ,迄今已首创磁带录音机、walk- man随身听、不用胶片的照相机等数十 种应用微电子技术产品 ,使其在名牌家 族中稳居一席。又如 3M公司依靠不断 创新占居名牌企业之位 ,该公司新产品 不断涌现 ,自 1 985年以来 ,平均每年要 推出 2 0 0项新产品。 4.文化内涵 由于企业将永恒的文化内涵注入到 产品之中 ,才将品牌赋予永久、稳定的因 素 ,使之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魅力。 品牌与文化的融和是使它具有永恒 与勃勃生机的重要条件。 通过对名牌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名牌 产品在名牌发展中地位的分析 ,使我们 认识到发展名牌产品对于企业适应经济 形势发展需要 ,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意 义 ,通过对大量世界名牌实例的分析 ,归 纳出名牌产品共同的特征 ,确定了创名 牌产品的具体目标。名牌发展以创造并 提供名牌产品为前提 ,要解决如何创造 名牌产品的问题 ,则必须对名牌产品的 本质及构成要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应 该说 ,这是创名牌产品的必要前提。 中国包装 吴健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