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发展名牌:拓展国有企业新的增长点 | |||||
作者:佚名 人气:38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由价格为中心的低层次竞争转变为以质量为中心的高层次竞争,对我国国有企业来说,进一步抓紧实施名牌产品战略,不失为一个科学选择,也是我国国有经济于世纪之交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本文试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宏观视角,对我国国有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作简略探讨 企业创立和发展名牌要围绕经济效益、最大市场份额和长期发展能力制定战略,扎实努力,讲求实效。如果以不负责的态度对待消费者,那么只能损害自身信誉,根本无名牌可言。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必须把发展国有企业名牌与深化企业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才能使名牌事业具有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说发展名牌事业是实现两个转变的杠杆,绝不是否定改革,更不是以名牌战略代替体制改革本身。应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加大力度,加快以下几方面改革的步伐。其一,对企业来说,实施名牌战略,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应继续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集中力量搞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名牌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名牌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的产物,名牌诞生的背后,就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就是一个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也正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素质提高的表现,而这些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目的所在。深化改革,企业才会有创立、发展名牌的持久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其二,下决心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切实解决“小而全、大而全”和不合理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同一行业或产业内,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打破生产流通的界限,鼓励专业外贸公司、金融企业与生产企业互相联合、互相渗透,发展以名牌生产、出口项目为主导的企业集团。其三,以现有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基础,在开展名牌商标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使名牌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对经济效益差的劣势企业进行兼并、扩股、控股、收买。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小型企业步伐,促其向名牌产品企业“靠拢”。其四,进一步解除对国有资产重组的不良限制和阻力,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进程。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其五,在产权重组的改革中,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流动,调动社会人、财、物力,壮大名牌企业规模。世界名牌无一不是靠巨大的经济规模体现其竞争力的,市场竞争越激烈,品牌集中的速度越快,名牌效应越大。其六,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应把企业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以及整个城市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其七,深化企业内部领导体制、人事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进步机制、分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要统筹兼顾,制定好推进改革和实施名牌战略的规划,有力推动国有企业和地方名牌的开发和发展。 4.当今世界,开放乃时代主流,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掌握着先进技术跨国转让的主要份额。这种大环境下,以往那种在政府保护下通过进口替代本国工业发展的模式应当进行调整。否则,相当一部分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过程尚未完成,就可能已经成为落后技术。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缩短,我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按常规从事所有新技术的研制、开发。科学地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行业中最有影响的牌子出现在内陆地区。如“红塔山”在云南,羊毛织品鄂尔多斯在内蒙,“双汇”在河南,“长虹”、“五粮液”、嘉陵摩托车在四川,等等。这些品牌虽然过去就生产,但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怎样看待此种现象?可以认为,中西部地区大名牌的崛起,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比发达地区低得多的中西部地区,将是工业品投资的新热点。加之中西部地区成长起来的名牌企业的辐射,中国的一些大名牌今后有可能在西部地区产生,并进一步发展。面对改革开放的形势,正确的选择应当是,一方面,国有企业在与外资合资合营的过程中,防止中国驰名商标被外商买断、挤占、封杀。对此,应加以必要的法律和行政干预。 另一方面,应实行跨国经营,组建以名牌产品企业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培育本国的名牌,用名牌商标巩固、开拓、占领国外市场,这无疑是我们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摆脱目前部分企业窘境的一种重要战略,这也是我们对外开放,引入外资的重要目的所在。应该承认,在多数行业中,与发达国家的大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仍有明显差距,但是,我们有相当一批行业通过引进技术,产品的档次和质量迅速提高,优势企业的规模扩张很快。目前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十分活跃,已发展到3.7万多家,其下属子公司有20多万家。目前,在一些产品领域,已出现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逐步提高的态势。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现在,国产品牌占有率,空调达93.43%,比上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洗衣机达83.15%,提高了5.13个百分点;冷柜88.75%,彩电65.36%。同时,出口能力在增强,与1994年比,1995年出口冰箱增长73.2%,空调增长73.5%,洗衣机增长28.49%,电风扇增长22.8%。应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组建新型的多功能的跨国公司,以形成中国名牌产品的联合舰队,作为21世纪与外国名牌产品进行竞争的主要力量,不断提高中国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5.制定扶植名牌生产的政策支持体系乃国有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当务之急。首先,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名牌产品生产纳入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实施名牌战略和培育龙头产品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各产业名牌生产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其次,坚决实施名牌导向结构战略。通过筛选,关、停、并、转那些低质高耗没有市场前景的一般性产品的生产,集中力量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名牌产品的生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第三,对名牌产品及名牌企业在税收上实行一定优惠,尤其是千方百计地化解其历史包袱,扶优扶强,促进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第四,扩大名牌企业集团的融资、投资自主权,使之成为融资主体。除商业银行贷款外,计划部门和政策性银行在贷款规模、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应对国家确定的支柱产业、出口产业的名牌以必要的优惠。积极创造条件为名牌生产和名牌企业集团开拓多种融资渠道。第五,从政策和法律入手,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坚决杜绝名优产品评比的混乱现象。第六,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参照别国经验,采取更为有效的新办法、新政策,充分发展政府在名牌事业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6.国有企业创名牌是一项全社会行动,需要各部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名牌不仅是单个国有企业的战略问题,也有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名牌战略的实施,需要各种相关要素的综合利用。应尽快为以名牌产品、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重组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加强证券、期货市场的建设和监管,抑制过度投机,使名牌产品能够对投资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强化法律手段和市场监控,整顿经济秩序。依靠法律武器加强对中国名牌商标的保护。商标与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本国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权被别国抢注,本国名牌产品就会退出市场。因此,把培育名牌作为国有企业新的增长点要注重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的名牌商标。科学划分普通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标准。强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商标竞争和商标保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提高其知名度,打破对洋货的盲目崇拜,引导消费者的选择。为支持和保护名牌,各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应树立大名牌的工作思路,要通过一个名牌产品带动一个主导产业,并带动经济与社会发展。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创名牌大业。 经济纵横 王青逯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