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名牌战略:农产品由短缺走向相对过剩的必然选择           ★★★ 【字体:
名牌战略:农产品由短缺走向相对过剩的必然选择

作者:佚名     人气:48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要走出困境,迎接挑战,改变自身经济效益偏低的现状,成为发达的、强质的、高效益的产业,当务之急是要像办工业那样办农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即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下大力气去开发、培育、推销、宣传、保护自己的品牌和名牌农产品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场态势和竞争格局已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即产品由短缺走向相对过剩,卖方市场全面转向买方市场。“短缺经济”的结束,买方市场的出现,致使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农产品数量矛盾相对缓解,过去那种凭票供应、排队抢购现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时有卖难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农产品品质、质量矛盾愈益突出。农产品品质退化严重,优质农产品不多。以水稻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但生产的稻米牳牥%达不到优质标准。在南方稻米市场上,籼米压库,粳米紧缩,优质米短缺,泰国米冲击市场。这种因米质不对路引起的种粮亏本,卖粮难、储粮难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已成为发展水稻生产的障碍。凡此种种,我国农产品这种落后的品质状况,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及未来的消费需要,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脆弱,农业经营效益自不可言。
  有专家指出,国际经济运行的大趋势,正是以名牌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分割世界资源,拓展全球市场。没有真正的名牌,经济上就只能处于从属和被分割地位。牪牨世纪将是名牌纷争的世纪,牪牨世纪的经济将是名牌经济。过剩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名牌经济。新形势下,我国农业要走出困境,迎接挑战,改变自身经济效益偏低的现状,成为发达的、强质的、高效益的产业,当务之急是要像办工业那样办农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即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下大力气去开发、培育、推销、宣传、保护自己的品牌和名牌农产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具体讲,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由于我国农产品长期实行统购统销,近几年国家虽放开了绝大部分农产品市场,但广大农民的产品经济观念、小农经济意识依然根深蒂固。农民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发展名牌农业的主体,为此,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必然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即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要树立质量意识,要从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到追求农产品品质优化,质量提高上来,大力发展名、优、新、特、稀农产品生产,走质量农业之路;二要树立市场意识,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组织农业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趋同性,走市场农业之路;三要树立商标意识,引导农民给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起“好名”,搞好商标申请注册、登记工作;四要树立广告意识,要让更多的农产品像工业品那样走上电视屏幕、报纸、电台,扩大知名度,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是名牌战略赖以实施的导向和载体。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开拓市场。要靠市场评估效益,靠市场优胜劣汰,要形成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农业和农民引向市场。抓市场体系建设,一是要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期货市场为方向,建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二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发育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劳务、技术、信息市场,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三是要大力培育专业协会、农产品购销公司及股份合作企业等各类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市场中的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功能,帮助农民进入市场。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名牌农产品是以加工为载体的。农副产品通过加工转换,不仅可以实现大幅度增值,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不仅从“质”上改变了农副产品的原始形态,以延长储存,调节旺淡,调节需求品种的优化和需求层次的变化,而且从“量”上形成较大的商品规模,形成可观的批量和持续的输出量,使之具有更大限度的市场占有率。跳出农产品“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怪圈,这也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关键所在。
  (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山东等地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名牌农业发展就越快。当前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立足本地资源条件,确立好主导产业。其次,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三是理顺产业化组织内部利益关系。
  (五)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应当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农产品的过剩,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一种低水平下的结构性过剩,是农业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相适应的反映。因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各地在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要冲破传统思维和静止的观念,从整个国土资源出发,立足于发展现代大农业,进行立体复合配置,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副各业生产,大力提高畜牧、水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实施创名牌战略,加大开发与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的力度,促使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含量决定其市场容量,只有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设备设施装备起来的农业,才能创出名牌。为此,一要大力培育、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对关键技术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二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农作物新品种;三要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一些地方科技推广体系濒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形成省地县乡村畅通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承包;四要积极发展民间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以技术为媒介,不断向生产全过程扩展,形成自我服务的体系,发展一批社会化分工协作和科教生产合作织织,使其在发展名牌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辟产业新空间。本世纪牱牥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绿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将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绿色产品将是牪牨世纪的主导产品,绿色产业将成为牪牨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必须积极顺应世界绿色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辟新的产业空间,以抢占牪牨世纪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八)有关配套措施
  1.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这是重要的一环。要制订有利于促进名牌农产品开发的政策,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农民群众积极投入名牌农产品的开发。设立名牌农产品开发奖,重奖在名牌农产品开发中有贡献的人和事。同时要动员、鼓励社会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参与、保护名牌农产品的开发,形成强大的合力。
  2.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名牌产品开发与生产,相对常规农业生产需要高投入才能高产出,因而也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必须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应采取多种形式,广辟资金渠道,增加有效投入,特别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开发基金、风险基金和奖励基金,以提高开发力度和效应。

  3.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包括资金、技术、信息、贮藏、保鲜、加工、运销等系列化服务,为名牌农产品开发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及时、有效的服务。特别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
  4.建立强大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名牌农产品申报、评定、注册、商标、保护等制度,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
农业经济   潘勇辉,张军,吴昊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