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策划 >> 营销渠道 >> 正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 【字体: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作者:佚名     人气:83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本文论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挑战和影响,以及面临的市场机遇、挑战及采取的对策。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强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国际贸易体系之外而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为必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必将受到更为强烈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形势,适时地利用机遇,勇敢地面对挑战就成为政府、农业政策研究者、农业生产者、经营者迫切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意外达成的一项重大成果。同时达成的农业协议也正式生效。该农业协议内容广泛,对世界农产品贸易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下简称“入世”),同样面临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中国也将承担开放农产品市场和削减关税与补贴的义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准入机会,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冲击与挑战。
  1 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影响
  11 农业资源因素分析
  近几年从总的发展趋势看,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发展形势严峻。农产品增产潜力受到极大削减,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导致农产品出口能力下降。1996年我国农副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的出口值达到330多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12%,但农产品出口值占全国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却从1978年的626%,下降到218%。中国现已有从出口大国转为农产品进口大国的趋势。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充裕过剩出口型”相比,中国在主要农产品即粮食供求上,属于“基本持平进口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资源不足与需求增长的矛盾,决定了中国从世界市场进口粮食的趋势不可逆转。随着中国外贸结构的变化,以粮食等农产品出口创汇为主的格局已经改变,中国凭借自己的实力,理应将粮食进出口由“创汇模式”及时调整到平衡国内供求的“协调模式”的新思路上,而如何实现这一转变,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12 农产品市场因素分析
  中国“入世”后,面对开放的农副产品市场,从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基础看,农业生产规模小,市场基础薄弱,农产品质量较差,品种混杂。许多农民没有抗御市场风险的经验和能力,在粮油、纤维、高值等多项产品方面,有被外来产品排挤和取代的危机。“入世”后,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削减对农副产品生产和出口补贴,降低进口关税;另一方面,以现代化、机械化为特征的西方农副产品会大规模地侵占中国农副产品市场。中国以家庭小农经济为单位的农村经济难以与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欧美现代农业竞争,拥有8亿农民的农村市场将受到极大威胁,这对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利的。
  13 农产品要素市场因素分析
  在中国目前状况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薄弱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尚属于“幼稚产业”阶段而受到政府政策的保护,这无疑削弱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内粮食储运主要靠铁路、公路,但由于客运压力大,无疑使粮食运输严重不畅,粮食长期被滞留,延长了流通周期,不但增加了仓储费用,且增加了流通成本,大大削弱了粮食出口竞争力。因此,一旦开放农产品市场,西方低廉、优质农产品大规模入侵,必将全面冲击中国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农业将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导致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城市失业率提高。

  14 农产品营销实力因素分析
  农产品经营企业与外贸企业营销观念陈旧落后,与现代市场不相适应,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日益扩大,大部分企业依赖国家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勉强维持,企业营销行为短期化,企业规模、竞争实力下降,经营手段、促销方式和策略已不能满足国际、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农产品市场开放后,会加速企业的破产倒闭,中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受制于外国农产品,成为其廉价加工基地和消费市场的危险,不仅无法开辟新的、更多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还会丧失原有的世界农产品市场份额。
  15 农产品价格因素分析
  “入世”后,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扭曲现象将因补贴逐步取消使保护减轻而逐步复位,即稍高于成本,并逐步上涨,林业和水产品,因资源有限,需要呈日增的趋势,将带动价格稳升;在许多传统产品方面,有些正在受到其他生产国的有力竞争(如茶),有些则因销路有限(如丝),价格波动不可避免;纤维和其他产品(如橡胶),正在受到人工合成产品激烈竞争并逐步被取代的威胁,价格走向还难以确定。但总的价格形势,可能迫使中国以较高价格进口粮油和其他必需的农产品,而中国大多数的出口农产品,将受到激烈的价格竞争。这将给中国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带来许多不便,也会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和数量。
  16 农产品市场政策因素分析
  在农产品的贸易保护和产业支持政策方面,欧美两大集团主宰了谈判,在平衡双方利益的情况下达成协议,逐步取消出口补贴,并削减对农业的支持。我国除对某些农产品仍实行必要的保护(如收购粮食按保护价格,建立粮油储备、建立对茧丝绸的风险基金等)外,没有能力像欧美等国那样,对大宗农业实行出口补贴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甚至不如某些发展中国家推行投入物补贴政策,来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如美国单位粮食成本比中国低20%),这也是“入世”后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不利影响。
  17 农产品(如粮食)贸易结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粮食贸易的国别、地区流向集中度大,不利于实现市场多元化。中国大米出口市场主要是香港、中东和东欧;小麦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大豆出口主要在日本、东南亚。这样过分集中的地区结构风险较大。另外,近几年农产品及粮食国际贸易中非价格竞争因素日趋重要,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竞争加剧,各进口国对其品质都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中国农产品尤其粮食产品在品种、品质、包装、品牌等非价格竞争能力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极弱。虽然“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市场会面临种种威胁与挑战,但只要我们正视事实,清醒地分析形势,仍存在同样的机遇,并以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中国农产品市场前景仍是乐观的。
  2 农产品面临的市场机遇及措施
  21 农产品市场政策方面
  中国“入世”以后,虽然一方面必须承担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中规定的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削减政府支持水平和政府补贴的义务;另一方面中国除在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方面有较大的压力外,经过近20年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供求关系的调整,价格已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能够合理地反映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和价值规律的要求,政府直接用于农产品或生产要素的各种支持和补贴已降至最低点。因此,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有关部门应在正视这种现实的基础上,寻求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政府部门应将过去直接用于农产品进出口、农产品价格的补贴优惠政策,转向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在农产品科研、加工、贮运、包装、信息、信贷等要素市场资金投入的力度,解除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后顾之忧,形成高效完善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为其应付国外农产品竞争并参与国际农产品流通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22 农产品进出口战略方面
  中国“入世”后,可促使有关部门尽快调整农产品进出口战略。农业部门可在分析未来国际农产品的市场供求规律的前提下,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产品国际市场供求信息,有条件的可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国际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这样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就可根据国际农产品需求、生产、价格等信息,采取适当的进出口战略,以变应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具有特色的竞争力强的出口基地。如在我国东北地区,除在吉林省建立玉米出口基地外,还应利用玉米和饲料方面的优势,建立畜产品出口基地。同时,适应近年来国际市场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营销的需要,积极开发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吉林省可利用长白山天然绿色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产品加工增值,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市场优势的转化,将长白山建成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23 农产品营销策略方面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除取决于农产品品质、价格因素外,非价格竞争因素在农产品国际营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非价格竞争因素主要有农产品包装、商标、市场定位、形象、广告、服务等诸多因素,这些正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最不重视的环节。因此,改善农产品国际竞争地位,必须有意识地重新树立中国农产品品牌形象,对其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实施农产品名牌和精品战略,改变传统的包装观念,确立农产品绿色营销观念,而这一切还要靠创意独特、出奇制胜的广告来实现。因此,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首先要彻底摆脱农产品不做广告的陈腐观念,应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供求关系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不应求的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产销关系的各种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复杂激烈的竞争关系。构成整体农产品的各种要素在其中都起着一定作用,忽略了其中的哪一个因素,都会极大地削弱其竞争能力。作为现代营销手段的广告,更是在国际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国际互联网络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网络营销和网络广告已成为国际营销企业最便捷最有效的促销方式。就在中国生产经营者费尽心思大搞原始的人员传销的同时,网络广告产品已随着个人计算机拥有量的扩大并趋于普及,而悄悄地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家庭中,直接将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中国许多知名大企业及其品牌商标由于其网络意识的落后,没有及时地在国际互联网络上进行域名注册而被他人抢注,不得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有意识地树立起网络竞争观念,利用网络广告这种最先进的信息媒体,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和知名度。目前,已有许多具有开拓精神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采用品牌策略和网络广告策略,如哈尔滨方正县农民丁佩强1996年为其生产的富硒特殊营养米注册了“绿宝石”商标;江苏海安县24名农民为其生产销售的大米注册了“里下河”商标;辽宁农民为其葡萄注册了“常兴”牌商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在网络广告方面,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粮油贸易公司加入了中国粮油食品信息网和中国粮食贸易网,扩大了出口额和出口量,一年内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江苏有60多家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也上了互联网,向国内外市场传递信息,效益显著。另外顺德市长江企业有限公司每年花1.5万元租网费上网,将其生产种猪的详细资料推介到国际市场,实现了现代农业经营的一大突破,已与许多国家的众多客户建立了业务联系。由于网络广告具有选择性、交互性、广泛性、时效性、易统计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已成为国内外生产经营者首选的促销方式。

  24 农业生产政策方面
  中国“入世”后政府部门可积极利用农业协议,运用合理手段,支持农业发展,扩大出口创汇,改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缓解农产品运输矛盾,降低农产品成本,从而增强其竞争能力。
  1)实施“绿箱”政策。农业协议中规定,“绿箱”不被列入被削减的政府支持措施之列。我们可利用这一例外规定把以前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改为支持农业发展的投入,如兴修水利,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从而有利于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自觉降低物耗,节约劳动,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发展农业出口信贷。农业协议中规定出口信贷不列在被削减的补贴范围之内。中国“入世”后可加速促使农业生产由分散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市场经济的进程。
参 考 文 献
1 张汉林,魏晓坡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对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1996,(7):11~13
2 江镇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得失经济研究参考,1997,(96):7~18
3 吴天锡在自由贸易竞争中的中国农产品贸易世界农业,1997,(10):3~7
4 唐现杰,徐泽民世界粮食市场价格走势与我国粮食贸易对策中国农村经济,1997,(2):40~41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赵春雷 佟国光 阎云仙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