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减少或防止企业与异域文化的冲突,进而使文化适应走与经济融合的一种营销方式。 所谓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减少或防止企业与异域文化的冲突,进而使文化适应走与经济融合的一种营销方式。 一般说来,文化营销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化适应。即通过对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的了解和体会,在国际营销中充分考虑其文化特点,避免与当地文化、宗教禁忌等相冲突。文化营销的第二方面含义是积极主动地使用文化策略。在国际营销中,避免文化冲突,被动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是不够的。还应积极主动地采用措施,巧妙使用文化策略,以达到“以夷制夷”之目的。如日本在我国推销汽车时,恰当地使用汉语中的名言绝句,创作出了“有朋自远方来,喜乘三菱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等广告名句。这些极富中国文化传统的词句很快被中国人所接受并得以广泛传播,收到良好的促销效果。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思维,自其产生以来,许多企业积极采用,对许多企业开展跨文化经营管理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经济条件。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未能全面理解文化营销的精髓,所以在企业采用文化营销策略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商品包装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特色,更要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或文化倾向。在设计商标时,不仅要确保商标能为消费者接受,而且要以其易认、易记,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但这种设计一定不要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如“芳芳”化妆品,译成了“Fang Fang”,而英语中“Fang”译为“毒蛇的牙齿”,所以该化妆品进入英美市场时必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选择包装图案时,要选定目标市场消费者喜爱的和乐于接受的图案,而不应当忽视他们的文化倾向。如“蝙蝠”电扇初进美国市场,不受欢迎,就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蝙蝠”是吉祥的象征,但美国人却认为“瞎而疯狂并有吸血之意”。 第二,要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恰当地运用文化营销策略。在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时,必须对目标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考虑到文化差异对营销的影响,避免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例如,西方新娘婚纱一般为白色,因为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了沌洁和高尚。然而,当一家美国公司向沙特推出以白色为基调的系列婚纱时却惨遭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沙特白色代表了死亡。所以企业在目标市场上采用何种文化营销策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能否取得成功。我国的新疆地毯厂生产的“圣洁”牌地毯在阿拉伯国家十分畅销,独占鳌头,其原因就在于巧妙地运用了文化营销策略。他们在地毯上装上罗盘针,伊斯兰教徒只要把毯子一铺,就可以准确找到圣城麦加的方向,因此深受他们的欢迎和喜爱。 第三,在采用文化促销策略时,也必须注意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广告语言和创意上要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需求。广告语言要精炼便于理解,在译成外文时不致于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或触犯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在广告创意上,要事先预见接受群体对企业产品的排斥或认同程度,以此作为广告创意的基础。此外,企业要在公关活动中把消费者摆在应有的高度,不断加深对目标市场文化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公关效果。 东北财经大学 姜岩 李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