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与配电,是电网的未端,是面对广大电力市场的第一线,是电网利益所在,更要研究和开拓电力市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拓电力市场,打开通向市场的门,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绝大部分地区严重缺电的局面逐步得到了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趋于缓和,一些地区近年还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售电量减少的情况。我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997年的售电量比上年下降2.78%,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广东省基本上没有购我区的电;二是我区工业用电量增长缓慢,比上年仅增长0.67%;三是去年我区水情较好,地方小水电多发,导致我局趸售电量大减。以南宁网区为例,1997年南宁网区各县总发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9.75%,导致南宁供电局向其网区趸售的电量比上年减少11.31%。这说明电力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电网管理企业或供电企业,无论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还是硬件(指电网设施)、软件(指服务质量与态度),都非常不够。供电企业面对市场的体制改革滞后,实际上是对电力市场销售环节透视不够,反映了“重发轻供不管用”的旧思维方式根深蒂固,电力工业粗放经营的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电力工业的发展受市场经济杠杆的调节,这是不可避免的。首先,电力工业已从以投资能力决定建设规模逐步转为以市场需求决定发展速度。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建设电力项目的立项根据,也当然就没有电力工业的发展。第二,没有市场,已建设的电厂,大于需求部分,特别是上网电价高的电力,也没有地方输送。可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势在必行。新的发电公司将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设立,现有的发电公司将在市场的竞争中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主要的前提。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电力工作会议上,“加强电力市场研究”和“全面启动模拟电力市场”被确定为1998年的两项重点工作。 供电与配电,是电网的未端,是面对广大电力市场的第一线,是电网利益所在,更要研究和开拓电力市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拓电力市场,打开通向市场的门,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真正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 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电力体制表明,供电企业进入电力市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开放式,就是供电企业之间开展充分的竞争,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供电企业,没有划定专门的营业区;另一种是专营式,由政府划定营业区,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允许一家供电企业经营。但不管是哪种模式,电力的销售价格都受到政府的管制。目前,各国对开放式的供电市场都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如美国电力市场的建设已历时40多年,目前也只有两个州开放了供电市场)。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专营式,由政府划定供电营业区,在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允许一家供电企业营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用过去传统的计划用电模式来经营电力。1996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缓和的形势,就使许多供电企业受到电力销售困难的困惑。在电力企业市场定位和经营思想受到强烈冲击的情况下,电力经营者必须要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即由电力和用户的管理者,转变为电力的经营者和用户的服务者,据1998年2月22日《中国电力报》报道,石嘴山供电局地处宁夏北部,高耗能负荷占全部负荷的82%,1998年宁夏电力市场疲软,其中占工业用电近60%的高耗能企业有1/3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使上半年的售电增长率由15%锐减到3%。但该局在困境中努力奏好“结网”(视电网为市场、加强电网建设,努力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服务”、“挖掘”,三部曲,激活了电力市场,至年底该局扭转了经营的被动局面,取得售电量比上年增长6.3%,电费回收率达99.2%的好成绩。吉林省电力公司利用走活“三步棋”,即一是管(强化用电稽查,加强内外兼管,全面整顿用电市场),二是保(设立营销机构,努力降低电价,保证已有负荷全面开通,控制售电量滑坡),三是开发(既把农村作为电力市场开发的重点,也时刻关注城市经济开发区新用电大户的发展,实施切实可行的增供扩销战略),使连续3个月的负增长得以扭转,从11月份起呈现增长趋势,12月份增长达99.2%。 2积极开拓用电市场 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史大帧同志去年在云南省视察工作时对云南省电力局提出的与华中电网联网的构想给予充分的肯定,他指出:“云南有一条往南去的路,走向东南亚;同时研究北进中国中部,与华中电网联网,云南就有了一个吞吐量很大的电力市场。市场不是等出来的,是要找出来的。”广西也可以借鉴云南的经验,走东闯北,往东继续开拓广东市场,往北建500kV输电线路通过湖南株州云田500kV变电站实现与华中电网联网,华中电网再与华东、华北电网联网,这是一个吐吞量很大的电网,何况又存在着河流丰枯季节性的差异,可以丰歉互补,各得益彰。 开拓用电市场不仅要向外找用户,也需要拓展自身的市场。江西省电力公司增供扩销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a面对企业内部抓管理,着重疏通用电报装渠道,变“坐等供电”为“上门销电”。及时清理用电报装环节的压单情况,坚决杜绝人为阻塞电力销售渠道的行为。 b面向农村,开拓农电市场。如降低农村电价,提高农村用电的可靠性,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帮助支持农电企业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c面向市场抓用电。如及时掌握用电负荷变化,做好电力市场的分析与预测,鼓励低谷多用电,对小水电,小火电严格兑现峰谷电价政策,提高电网负荷率和电网整体经济效益。 d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抓调度。在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合理调峰,灵活调度、统筹检修,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峰用电需要,尽可能减少拉闸限电次数,力争多供电量。 3占领广阔的农村用电市场 我国有十二亿人口而农业人口占八亿多,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富起来了,家用电器已经广泛深入农户,农民生活用电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另外,农村中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也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农民生活需要用电,农业生产需要用电,农村经济也需要用电,农村是电力的广阔市场。根据湖北省的统计,湖北省去年农业用电在排灌用电量下降的情况下,仍然比上年同期增长4.7%,其中农村生活用电增长17.2%。这些信息表明,在工业用电下降,电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农村用电已成为扩大电力销售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影响农村用电的问题主要是:①农村电价机制不顺,层层加价,还有乘机“搭车”乱收费的现象,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电价包袱。②电力输送渠道不畅,农村的输配变电设备陈旧落后,农村电网不堪负重。怎么办?湖北省的经验是:一抓服务,为农村“三为”用电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抓管理,不断规范农村用电市场;三抓电网,努力满足农村用电要求。通过“三抓”,积极拓宽了农电市场,从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同时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 4完善中、低压电网建设机制 增供扩销必须有一个结构合理,覆盖面广、供电量大、有发展裕度的供电网络,即中、低压电网。但是,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缺乏投资功能,致使电网发展十分乏力,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步履艰难。在过去大力加强电源建设的几年中,电力部门又放松了对电网的建设。地方上为了用电,自行筹资建设电网,形成了“网中套网”,不能“一网到底”的局面。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解决好大小网之间的矛盾,在划清产权、统一调度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股份制、联营、代管等办法共同经营,让利营销。由于中、低压电网建设的资金来源只靠贴费和少量的自有资金,是远不能满足电网建设和改造需要的。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将中、低压电网的建设资金象国外一样纳入电价组成部分,通过电费回收来解决,给供电企业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中、低压电网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并有良好的保值增值能力。二是利用供电企业的自有资金作为资本金融资,向银行申请优惠的政策性贷款建设电网,适度负债经营。 5改善服务态度,强化科学管理 开拓电力市场,具备了硬的条件还是不够的。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是促进电力销售的有效措施。供电企业应把用电营业管理和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开拓电力市场的突破口,改变过去那种“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陈旧观念,通过一流的服务来促销电力。提高优质服务不要仅仅停留在热情、微笑接待上,而需要更深层次、更多内涵,更全方位地服务。例如,帮助用户搞节电,促使用户多生产多用电;清理整顿电价;科学调度、合理安排检修,少停多供;实行峰谷电价,鼓励用户多用谷电,用户既少交了电费,供电部门也可从谷电中获得利益;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整顿过去因严重缺电而制定的各项限制用电的政策等等。 随着经济体改革的深入,电力走向市场势在必行。今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谁能打开通往市场的门,谁就是胜利者 广西电力技术 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