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策划 >> 营销渠道 >> 正文
关于铁路营销战略决策的思考           ★★★ 【字体:
关于铁路营销战略决策的思考

作者:佚名     人气:47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从铁路基本建设、更新改造、运输组织、政策调整四个方面论述了战略决策对铁路客货运营销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铁路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各项措施、各种手段都在一定的层次和空间发挥作用。但是,在铁路整个营销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决策远远大于其他层次或其他方式所起的作用,甚至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笔者试图从一个侧面就近几年铁路营销过程中的战略决策提出一些思考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1 基本建设战略决策
  1.1 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表面上看,基本建设战略决策与客货运营销的关系似乎不大,甚至相距甚远,其实不然。相反,铁路基本建设战略决策与客货运营销的关系不但十分密切,而且它的意义、作用非常重大,效果也最为显著,1999年铁路春运所取得的成绩就能证明这一点。
  1999年春运期间,铁路客运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货运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运输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客车正点率明显高于往年。铁路春运期间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京九铁路的开通运营。它扩大了铁路的整体运输能力,提高了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加之铁道部作出的“京广线走客车为主,走货车为辅;京九线走货车为主,走客车为辅”的两线分工的运输组织战略决策,一方面缓解了京广线运输紧张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京九线的使用效率,使京广、京九两条主干线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利用。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修建京九线的战略决策及该决策的实现,铁道部京广、京九两线分工的决策就没有基础,也就无法实施。由此可见,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意义和作用是何等重大。这是因为铁路基础设施是铁路营销的基本条件和制定其他营销决策的基础。
  1.2 铁路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困难、潜力及方向
  1.2.1 铁路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困难
  铁路的基本建设,尤其是修建新线铁路,有许多的不利因素。
  首先是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速度缓慢。这些不利因素经常困扰和影响到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实施。
  其次是目前全国还有不少“盲肠”式的铁路支线,由于未形成网络,运量不足,经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如关闭则浪费巨大,而且不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主要的是铁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铁路建设和布局要从整个社会效益最优化和实现社会公益目标来考虑,特别是对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铁路尽管亏损也不能不管。
  其三,多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在同一地带的重复建设。如库尔勒至鄯善的输油管道修通后,过去由铁路运输的塔里木原油全部改走管道运输,铁路投资修造的罐车、洗灌站以及罐车整备线等大批运油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库尔勒至吐鲁番段运量下降了65%,运能虚糜55%,从而使南疆铁路经营陷入困境。兰州至成都的输油管道建设已经开工,势必也会造成铁路兰新线今后运输量的减少。
  1.2.2 铁路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潜力
  铁路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政府对铁路建设与发展越来越重视。由于汽车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和载重量、安全系数与火车相比相对逊色的缘故,其中一些曾经拆除部分铁路的国家又重新修建铁路,这说明发展铁路仍是世界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这是其一。
  我国是一个陆地面积十分宽广的国家,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国“九五”后三年及今后五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铁路部门实现“一个目标”(就是经过今后五年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到2000年铁路运输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加快铁路建设,当好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二是深化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减员增效、扭亏增盈,成为全国交通战线扭亏的突破口),这无疑是我国发展铁路,制定和实施铁路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大好机遇。这是其二。

  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实施融资、投资的多元化,调动了地方政府投资修建铁路的积极性,而且地方(合资)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已建成的或在建的地方(合资)铁路,其中绝大部分都与国铁相连,与国铁办理直通运输,这对整个铁路形成网络,发挥整体效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三。
  1.2.3 铁路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方向
  依笔者之见,铁路目前客货运量虽然下滑比较严重,但总体运输能力仍然不足,在区域性、季节性方面反映还比较突出。因此,铁路基本建设战略决策的方向应当是“扩大运能,形成网络,减少迂回”:扩大运能是目的,形成网络、减少迂回是手段和措施。它应当分别从近期、远期两方面来考虑。
  近期是连通“盲肠”,发挥闲置的运能。连通支线比单独修建一条铁路要节省很多投资,而且可以提高支线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减轻干线的运输压力,还可以减少旅客、货物的迂回运输,增强社会效益。
  远期是沿长江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干线和修建沿海铁路。由于古代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因而我国的城市大部分都是沿江和沿海而兴起的,尤其是水源充足的长江两岸和海边,至今已有50多座大中城市。长江沿岸和沿海的城市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城市之间人员往来、货物流动比较频繁。我国目前东西向的铁路只有陇海、浙赣两条主干线,而且这两条干线之间相距约700km,正巧隔着长江流域,加之,沿海的铁路也非常少,这样,长江流域和沿海的人、物流动,凡经铁路运输的,大部分都要迂回运输。因此,沿长江修建一条铁路干线和修建沿海铁路,把长江流域和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紧密联系起来,必然会为下世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铁路营销打下基础。
  2 更新改造战略决策
  2.1 更新改造战略决策的丰硕成果
  铁路近几年更新改造战略决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客货运营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从扩大运能方面看:部分单线改为双线,双线半自动闭塞改为自动闭塞,更换机型即蒸汽机车改换为内燃机车、内燃机车更换为电力机车等,大大地提高了区段列车通过能力。
  第二,从保证安全方面看:配置机车“三大件”,安装红外线轴温监测设备,淘汰了50狋及其以下的货车等,大大地提高了列车的安全度,使铁路行车事故大幅度减少。
  第三,从增强竞争能力方面看:为大幅度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而对原有的线路、道岔、信号等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开行快速列车得以实现,大大地增强了铁路与公路、水运、民航的竞争能力,夺回了曾经丢失了的部分运输市场。
  2.2 更新改造战略决策的巨大潜力
  铁路近几年更新改造战略决策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阻碍铁路发挥整体功能的客观因素仍然比较多。首先是一些区段通过能力严重不足,成为长年的“限制口”。其次是表现为棚车严重缺乏的货车车种结构不合理。随着国家发电设施布局的调整和煤炭的压产,以及工业发展趋势造成的成品、半成品、高科技产品增多,即铁路运输“黑货”减少,“白货”增多,棚车不足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第三是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运输市场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铁路运营的20英尺集装箱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有许多车站缺乏相应的起吊设备,影响到它的广泛运用。

  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成为铁路营销的“瓶颈”和“绊脚石”,如果通过更新改造战略决策解决这些问题,铁路客货运营销必然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3 运输组织战略决策
  3.1 运输组织战略决策的成效
  最近几年铁道部改变了几十年“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制定了自建国以来一直未曾有过的几项重大的运输组织战略决策,为全路实现扭亏为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前面已经提到的京广与京九两线分工的战略决策,使两条大干线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有效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客货运输市场的开发,提高了客货运量的增长幅度,尤其是对我国铁路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其一。开行快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朝发夕归”列车,夺回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客流。这是其二。开行行包运输专门列车,是铁路提高运输市场占有份额的新产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其三。
  3.2 运输组织战略决策的缺陷
  第一,运输组织战略决策的实施,相对旅客运输而言,效果比较显著,但相对货物运输而言,效果并不明显。第二,“五定班列”方案并不成熟,它出台比行包专列早,但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行包专列。第三,停开沿途零担列车后,对沿途小批量货物的运输并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在此不一一列举。
  4 政策调整战略决策
  4.1 政策调整战略决策的重要意义
  国家对铁路的政策调整战略决策关系到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铁道部制定的政策调整战略决策关系到各铁路局的经营及效果。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铁路历史的回顾,不难发现,不同时期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表现都与国家政策调整战略决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是国家财政预算对铁路投资的比例和对铁路运输价格的严格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2 政策调整战略决策的原则要求
  4.2.1 政策调整战略决策要掌握好时机
  我国铁路自1955年实行统一运价后,可以说是几十年不变。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80年代里,铁路运能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运价仍未作调整。于是铁路运能成了紧俏商品,铁路“多经”部门和铁路车站附近的运输代办单位便应运而生,利用铁路的低运价政策发了大财。公路、水运、航空却趁此机会大力发展,形成了目前多种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的格局。然而,当90年代中后期铁路运量出现下滑,所占市场份额下降时,铁路却相继几次调整了运价,而且增加幅度还比较大,同时还增加了收取铁路建设基金等费用,结果,不但未能提高铁路的竞争能力,反而增加了铁路经营的困难。一些有识之士对此发出叹息:铁路运价该涨时没有涨,不该涨时却涨了。
  4.2.2 政策调整战略决策要与其他决策配套
  前面已经提到的京广与京九两线分工,京广线走客车为主,意味着多开行客车,这相对旅客而言没有多大的影响,甚至是有利;京九线走货车为主,却意味着货车要强行分流,这对于货主或物资单位而言,影响就比较大了。一则货物运输径路变了,有可能不是按最短径路运输,加之京九线又是单线,运输时间可能延长;二则京九线实行的是新线新价,这就使强行分流的货主或物资单位增加了运输费用,显失公平与常理。
  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充分发挥铁路的整体功能和创造整体效益,一方面原则上要按最短径路运输,并以此径路收取运费,非特定径路不得加收运费;另一方面不应该增加强行分流货物的运费。简言之,即强行分流不应该增加货主或物资单位的负担,使运价政策与运输组织决策相配套,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

  4.2.3 政策调整战略决策要适应形势的变化
  从哲学的观点看待问题,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将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铁路政策调整战略决策亦是如此。在这方面,有好的例子,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前几年铁道部购进了一大批20英尺集装箱,由于当时的运输价格不合理,货主或物资单位都不愿意使用,后来铁道部修改了有关的运价政策,20英尺集装箱便被广泛地使用了。这是好的例子。而不足之处,如:80年代初期成立广深公司时,铁道部制定了广深线加收50%的特殊运价政策(其中不足100km时按100km计费),取得了广深线建设和发展及经济效益的辉煌成绩。时至今日,当时的特殊运价政策已失去了原来的光泽,暴露出的弊端不少,已成为广深线竞争货源的羁绊。最近反映出的一件事很有典型意义:沈阳北至广州东的快91次客车在广州站只停5犿犻狀,但要卸200件行包,因列车停站时间短,行包简直是往下丢的,经常出现物品被摔坏的现象。有人提出:“广州东站是终到站,为什么该行包不能运到广州东站卸呢?”回答是:“广州站至广州东站虽然只有8km,但这8km要按100km计算运费,且还要加收50%,货主坚决不干,铁道部有关部门只好下命令在广州站抢卸。”试问,这8km的运价政策就不能改变了吗?
  5 结论
  (1)铁路客货运营销的策略措施和战术手段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运输组织、政策调整等战略决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当营销需要或者能够取得根本性、突破性进展时,更依靠于战略决策的实现。
  (2)“统帅部”一个战略决策的作用和效果往往大于10万个“士兵”的努力,因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士兵”是无法解决的。
  (3)处在铁路营销前沿的站段干部、职工,一方面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要在营销策略和战术手段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做努力、多作贡献;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沟通信息,及时向上级或决策机构提出解决关键问题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郑贤景.阿拉山口至独山子石化总厂输油管道可以缓建.铁道企业管理,1998 (6)
2 傅志寰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人民铁道,1999-07-01
3 刘志军在全路春运工作总结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人民铁道,1999-04-02

铁道货运<1999.05>   曾雨林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