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战略是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大致目标以及银行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是银行用来与竞争对手抗衡、吸引消费者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大方针、大原则。本文分析了市场定位具体策略,科学的市场定位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前提,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具体策略包括:进行换位思考,树立满意营销观念,树立贷款的商品观念,健全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要充分利用工行的整体、存量优势,积极参加国有企业改革,加强金融创新力度,发掘潜在的市场和客户,引入CI战略,树立工行整体形象,建立激励和培养机制,加快营销人才的培养。 自交通银行重新组建及中信、招商等一批商业银行建立以来,随着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转轨,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完善过程中,市场份额重新作了分配,金融业逐步成为“买方市场”,这使得各银行纷纷将市场营销作为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战略加以探索研究,以期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市场营销战略是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大致目标以及银行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是银行用来与竞争对手抗衡、吸引消费者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大方针、大原则。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对国有银行市场营销战略进行探讨。 一、研究市场营销战略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进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四家国有银行“四足鼎立,一统天下”的局面,将竞争机制和活力带入了银行业。竞争中,国有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出现“滞销”,严重影响赢利,再加上政策性贷款沉淀、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四家国有银行生存出现危机。研究生产“适销”的产品,疏通“销售”渠道,是摆在银行人面前事关生存的重要课题。 注重市场营销是国有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客户可以自由选择银行。银行的经营要借助于服务的相对优势争取客户,培养、扩大、优化客户资源,以信誉保证客户资源的“连带”效应,从而使其具有“再生性”。市场营销不是阶段行为,这就需要一个银行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一个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最优配置的方针来指导近期、长期的银行发展。 二、科学的市场定位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前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市场竞争中,一家银行只有对自身的优劣势和对手的优劣势以及服务对象的情况、心态了如指掌,才能制订有效的作战方略,科学的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的第一步。 下面以工商银行为例作分析。 工商银行的优势在于资产规模大、与公有企业关系密切(据统计,80%的国有企业与工行发生业务联系);工行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大额度的不良信贷资产(部分由于政策性贷款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全力帮扶造成)、部分效益差的网点大大地提高了经营成本,人员过剩以及体制转轨相对滞后,都严重阻碍了工行的生存和发展。 市场定位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定目标市场规模、基本客户群;二是探求潜在目标市场、潜在发展群体;三是要对行业进行分析,把客户放在大环境中研究;四是确定提供什么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给什么样的客户群;五是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确定银行在市场中的位置。 工行的市场定位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客户群体单一。近年,工行一直致力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确有收效,部分存量得到优化,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但与此同时,工行忽视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非国有企业。据统计,我国现有工业总产值中,有约60%是由集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创造的。在这块市场上,其它行已经先行一步,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工行若不迎头赶上,很难占据主动。 2.工行的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行应着力重塑其“忠实、安全、实力”的形象。 3.在国有企业转型转制中,工行的存量优势要作为一张“王牌”,要争取主动出击,牢牢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块大市场。 4.储户要作为工行的基本客户。据统计,1996年金融机构储蓄为38520.8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79033.7亿元的48.7%,营业网点多使工行在储蓄方面有一定优势,工行要利用优势,把握时机,争取相对稳定的储蓄存款。 三、工行制订市场营销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进行换位思考,树立满意营销观念 CS(COSTUMER SATISFACTION)意为“客户满意”或“客户满意度”。它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角度出发,用顾客的观点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要进行换位思考,把“我能提供什么”转变为“顾客满意什么”。要通过调查研究客户(包括潜在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产品和服务,从而生产“适销”的产品,应该考虑如何把合适的服务以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合适的客户。而不是试图把所有的服务提供给所有的客户。要对客户进行分类,稳定老客户,争取新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树立贷款的商品观念,健全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贷款是银行经营的主要商品,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工行的70—80%的收入来自于收息。因此,贷款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收益水平。贷款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销售(贷出)只是营销流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贷款本金及利息的安全回收。如果贷款最终未能收回,贷款实际是亏损。这就需要我们健全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把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每一个环节,以获取利润。要树立以优良客户群为“衣食父母”的观念,积极吸引他们到工行来贷款。 (三)要充分利用工行的整体、存量优势,积极参加国有企业改革 工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可谓是“渊远流长”,对国企也是又爱又恨。工行的贷款存量大部分沉淀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有企业破产废债过程中,工行损失了一部分资产,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不能因此就对国有企业一概而论。事实上,有一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已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工行要抓住历史机遇,主动地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抓住国有企业这个老客户群,巩固新型的银企关系。当然,近年来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全力帮扶政策,使工行的贷款增量也出现了沉淀现象,这就要求工行对国有企业区分对待。 (四)加强金融创新力度,发掘潜在的市场和客户 金融创新即是挖掘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深度,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用产品和服务的最佳组合来满足客户需求,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目前,负债成本逐年上升,存贷款利差越来越小,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开发新的业务种类,满足潜在客户的需求,寻找新的增长来源:一是加大中间业务开发,提高其收入的占比。通常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要占到50%左右,而工行只占10%左右;二是开发金融产品,如电话银行业务、消费贷款、多功能卡等;三是正确认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关系,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最佳组合。 (五)引入CI战略,树立工行整体形象 CI作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空间上是由精神升华出的经营理念和给人们以感觉的物质形象所造成的。CI战略是通过服务形象去争取客户取得经济效益的战略。一是要注重利用广告、新闻等宣传媒体造声势。1997年,工行各项存款超2万亿元的全国统一宣传提纲:“工行您身边的银行”、“工行可信赖的银行”,准确地把握了工行的市场定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要在外在统一标识和员工风貌上下功夫,塑造工行“忠实、安全、实力”的整体形象;三是要融洽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培养客户资源的“再生”;四是要搞好公共关系,市级分行更要重视与政府部门及市民的关系,在当地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形象。 (六)建立激励和培养机制,加快营销人才的培养 营销人才是营销战略的参与者,掌握策略制定、执行的过程,没有营销人才,营销是一句空话。要把营销人才的培养纳入到工行“百千万”人才工程中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思想坚定、业务素质高、公关能力强的员工培养成为营销人才,促进工行的市场营销工作。 辽宁经济 高大勇 王旭 郑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