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来广东零售市场发生的变化,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广州传统大型零售业的战略考虑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近几年来,广东零售业得到长足发展,零售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网点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购物环境大为改善,业态细分,多行业、多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但是,由于新增网点竣工、开业在时间和数量上相对集中,特别是1996年以来,沃尔玛、吉之岛、王府井、上海一百、百佳、金田、7-11等一大批著名中外零售企业进入广东市场,购买力严重分流;以及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居民消费观念改变、消费心理日趋成熟,非理智消费行为大大减少,使广东省传统大型零售企业销售下降,效益滑坡,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从传统大型零售企业下一步发展战略考虑,我们认为: 一、要坚定立足零售、做好零售、发展零售的指导思想不动摇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零售业是在三级批发流通体制支配、缺短经济条件下运行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流通体制实际上是一种配给制,工业企业生产什么,流通企业就卖什么,生产多少就卖多少;由于商品短缺,在流通环节中,谁掌握了货源,谁就掌握了销售;而消费者的收入低下,消费领域狭窄,消费方式简单,使商品市场发育相当缓慢,零售企业只重复执行着商品配给职能,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场商品供应充足,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生产从指令性向市场需求转变,以销定产;另一方面,由于原来流通体制被打破,改变国合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市场竞争激烈,也使流通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流通体制正处于转型期,大力发展零售业,还有利于促进传统批发业、仓储运输业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制转变;有利于商业的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质量。以一批在市场中有较大影响力、较好示范作用的大型零售企业为基础,有利于建立一个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是建立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要搞好商业,就应该从搞好零售入手,搞好零售等于搞好市场、搞好供应、搞好服务。零售商业的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商业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因此,各级政府的流通主管部门、各级商业企业、尤其是传统大型零售企业要坚定立足零售、做好零售、发展零售的指导思想不动摇。要正确处理好多角化经营与多业种业态经营、立足本业与发展相关产业的关系,把主要资源用于零售商业经营上,避免经营上的偏差和投资上的失误。目前要把经营重点放在大力拓展零售市场,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多业种业态并进的现代商业经营方式。 二、要转变传统商业观念,加大零售商业业种、业态的调整和转换力度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为迎合消费者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变化,零售业的业态越分越细。近几年来,广东省零售市场的各种业态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地域摆布不平衡,使同一业态企业之间竞争程度不同,市场潜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如百货商店,据资料显示,在西方发达国家百货商店的发展史上,每千人拥有量从未超过100平方米。时至今日,拥有1000万人口的世界商业之都巴黎也仅有十几家百货商店,面积约30万平方米;纽约也仅有20多万平方米;而素有“购物天堂”美称的香港,人口虽比广州少几十万,但旅游人口、居民人均消费却要高出数倍,眼下也只有20多家大型百货商店。而广州市目前规模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已有23间,营业面积达27万平方米,平均每千人拥有营业面积39平方米,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包括在建或准备开业的商店,则数量、营业面积都可能翻番,届时每千人营业面积拥有量将超过60平方米,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目前百货商店的竞争比超市、便利店、仓储商店等业态要激烈得多。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由于百货商店发展过快,过于集中,新兴零售业态如超级市场、便利店及形形色色专业连锁店兴起,对百货商店形成了冲击。1996年出现了全国百货全行业亏损,在300家超亿元的大型百货商店中,有205家出现效益滑坡。因此,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在上项目时不能一味“贪大”,对业态的发展空间要有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由于业态细分,购买力分流,以大带小、多业态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我国已出现了以大带小发展起来的优势企业。如上海华联商厦率先创办超市连锁店,创业四年多来,目前店铺已发展到了170多间,1996年超市系统实现利润1800多万元,规模、销售、效益三项指标均处于全国遥遥领先位置。北京西单商场开办的繁星连锁超市,不到两年时间也开办了31间分店,北京王府井、上海一百等大型百货企业也都纷纷开办连锁超市。相比之下,广东省百货企业对此参与不足,个别开办超市的,目前规模也还很小。 据国内贸易部对全国百家大型商场各类商品销售的统计,1997年1至6月份,食品类销售额累计增长26. 6%,其中小食品和糖果类的销售额分别增长61. 2%和58. 1%。食品消费的档次进一步提高,各种速冻和方便食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饮料的销售突破季节性界线,成为人们四季的必备品。而超级市场是旧体制下的副食品、菜市场衰落的产物。它吸收和发展了原有副食品店、菜市场的功能,适应现代消费方式的转变,借鉴了发达国家零售革命的经验,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一种新型零售业态。所以,以销售食品、副食品、日用百货为主的超级市场、便利店等业态应成为传统大型零售企业多业态扩张的主要方向。 三、要以收购、兼并、加盟连锁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 现代商业的发展潮流不是以单店优势取胜,而是以其数量相加后的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地理优势取胜。从这意义上看,零售企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商圈的竞争,商圈受到地域、地理位置和地区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的限制。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促使大型零售企业摆脱单一经营模式,实行多业种业态经营、多家企业合并而成集团的发展战略。所以企业的扩张必须紧紧围绕拓展商圈、引入新的零售业态、占领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区域市场,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大市场份额这一目的。 商业零售企业要发展,要对外扩张,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对外投资,另一种是通过对外兼并或实行加盟连锁。但由于目前大部分零售企业效益滑坡,又受到资金紧张的困扰,从有利于零售企业发展的方面考虑,后一种方式是较好的选择。 近几年来,零售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但85%以上都是小企业,既没有规模优势,也没有资金优势,经济效益不佳,甚至有一些小企业面临绝境。另一方面,它们遍布大中城市居民区、郊区(县)、农村城镇,具有商圈的相加范围大、与社区生活息息相关等特点。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使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办法就是进行连锁经营,走兼并、联合道路,“以大带小”、以小聚多、以多为众,从而形成集团优势。因此,传统大型零售企业扩张的着眼点应放在收购、兼并地处居民区、效益不佳、容易改造的小型零售企业上。 四、要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农村市场 由于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居民购买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使商业发展程度、市场竞争程度不同。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的竞争就比粤东、粤北、粤西地区激烈。而珠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的竞争又比郊区(县)、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激烈得多。对广东省一些大中城市来讲,某些零售形式如百货商店已呈饱和状态,但在粤东、粤西、粤北的不少地级市以及大中城市的郊区(县),却连一间上规模、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舒适、放心的购物场所的商店都没有。 由于城市改造及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郊区迁移,以及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心城市的郊区(县)、广大农村为零售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大型零售企业不能囿于企业本部所在地,不能囿于大中城市,而应将眼光放远一点,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状况、消费习惯,把经营触角伸到省内的这些市场空白点及部分省外市场,大力开拓本省大中城市的郊区(县)及农村市场、省外市场。 五、要在特色经营上狠下功夫 广东省传统零售企业向外扩张的例子不少,但成功的不多,原因有多方面,在定位、管理、商品结构等方面与当地商店如出一辙,缺乏特色经营是一个普遍的因素。目前传统零售企业向外扩张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扩张而扩张,是不得已而为之或带有较强的盲目性,不像已经进入我国的许多国际级著名零售企业一样,经过充分的发展,在空间延伸、店铺扩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着全新的经营方式、经营观念和商品品牌特色有备而来。 在广州市,目前商店大致可以分为以世贸中心、友谊商店、南大、广百、新大新为代表的大百货商店,经营服装、皮具、鞋类、眼镜等的连锁专卖店;以经营百货、又把鲜活食品、副食品引入商店的吉之岛、百佳为代表的综合超市;以阳光、天美为代表的中小食品、副食品超市;以万客隆、好又多为代表的仓储式商店;以7-11为代表的便利店六种类型。这就要求各类商店的市场定位要很清晰,要在特色上狠下功夫,以求在细分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使竞争方式从同一市场的争夺转为市场互补、区域性互补的市场竞争。 六、要狠抓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扩张是竞争的需要,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硬件、软件系统支持。硬件是企业的经济实力、人才、设施。软件是指经营管理规范,它包括严密的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商品采购制度、商品质量管理制度等等。 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之所以能高效运行,就在于各个店铺都遵循着一个统一的运营规范,这个规范详细规定着店长和店员的作业内容,确保整个系统不仅是装潢标志的相同,服务品质也基本相同。这个规范,既不是简单的制度,更不是纪律的约束和惩罚条款,而是工作程序和作业方法。每个职员根据手册行事就可以圆满地完成任务。所以,零售企业开分店不是去重新设计、建立一个运营系统,形成一套新的作业规范,而是把一个成熟的运营系统、作业规范进行拷贝,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要突破传统的规章制度、纪律约束、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教育上,而应该将经营管理规范不断完善并形成手册化,保证拷贝过程不失真。 另外,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改革了经营方式,提高了销售技术,改变了商品库存结构,转变了效益增长方式,促进了零售业向多业态发展。特别在引入连锁经营机制后,网点多而分散,给传统的手工盘点、制单、要货、配送、结算整个流程带来了困难,市场的信息反馈也严重滞后。大力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大大地缩小信息反馈的地理差、时间差,解决开店越多、规模越大、管理越难的问题。所以广东省大型零售企业要把加大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科技化、自动化水平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紧、抓好,争取在2000年以前普遍建立时点销售 (POS)系统。 商业经济文荟 孙雄 陈容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