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经过这几年的超常发展,城市零售商业的发展已明显快于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造成总量超前,结构雷同,集中表现在商品销售形势不佳,商业利润下滑。而要改变当前商业不景气的状况,必须做好城市商业规划、零售业行业管理等几项工作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一大批大中型商场、商厦拔地而起,方便了群众的消费,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城市商业功能得到加强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集中表现在商品销售形势不佳,商业利润下滑。 经过这几年的超常发展,城市零售商业的发展已明显快于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造成总量超前,结构雷同。从全国215家重点零售企业来看,去年共实现销售收入净额855亿元,仅比上年增长3. 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为负增长,亏损面达12. 3%,亏损额为1. 9亿元,增亏5.6倍。南京市新街口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面积上,1992年有2家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场,1995年发展到10家,若包括已建、在建及规划中的大中型商场多达30多家。 总量超前的后果是单位营业收入、利税水平严重下降。南京中央商场最近5年销售增长39. 5%,而利润只增长了7%,单位面积销售利润率由4. 3%下降到2. 4%。总之,各地大中型商场主要经济指标俱呈“两升六降”,即负债上升、费用水平上升,实现利润下降、人均销售额下降、人均盈利额下降、每平方米营业面积销售额下降、销售利润率下降。商业企业费用、负债率节节攀升,乃至亏损,歇业面不断扩大,究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由于受前几年商业高利润的驱动,各地纷纷投资办商场,且越办越大,特别是商家比面积、比装璜、比气派,使得商业企业负债加大,利息支出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利润。 第二,各地商场建设高峰期与经济走势及市场发展轨迹严重错位。反映在商场上是居民消费无热点,商品零售增幅不大。 第三,商业企业内部非正常的费用支出增大。以扬州为例,1992—1996年扬州市区大中型商场各项费用支出分别为1821. 84万元、4812. 02万元、7302. 75万元、10455. 88万元、13658. 85万元。 第四,商业企业经营方式欠活,与大规模、现代化的商业设施相比,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差。 改变当前商业不景气的状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把好城市商业发展规划这一关。要真正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规划城市零售商业的发展。今后一切项目需经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后,方可开工。 2.优化网点结构,建设多层次的商业网络。建设以超市、连锁店为骨干,以便民店为基础的多层次商业网络。各地老城区的网点建设要严格控制,在“特”字上下功夫,在“专”字上做文章。新城区、开发区和居民小区的商业网点建设,重点发展连锁商业,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 3.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商品部门要加强体制改革,对零售商业外延性投资规模应有所控制,而将投资重点转移到对现有商业设施的改造上来,以充分发挥现有商业设施的效率。 4.外引内联,采取多种经营措施。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商业企业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参加外地信誉好、实力强的大型商业集团,攀亲结缘,发挥名店效应,扩大业务渠道,增加经营品种和门类。 5.加强协调、规范执法,为商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扶持城市商业企业的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 张曙升 杨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