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研究与探索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进行自身改革,调整对策,以适应市场竞争。本文主要从经营组织、经营形式、经营观念三方面探讨了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 零售商业处于市场前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零售商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大中型零售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研究与探索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进行自身改革,调整对策,以适应市场竞争。下面从经营组织、经营形式、经营观念三方面探讨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组织不断创新 不同的经营组织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它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社会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价值观念等;三是社会经济体制状况。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也出现了新的经营组织。 (一)“聚合”程度的发展 商业企业在改革中的进化主要有两种典型的过程:一是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聚合”过程,一是企业由大到小的“裂变”过程。在“聚合”过程中,企业的数目减少了,外部交易转化成了内部交易,用企业内的商品流转计划代替市场上的流通环节;在“裂变”过程中,企业的数目增加了,内部交易转化成了外部交易。 我国改革开放20年商业企业经营组织的演变反映了“聚合”和“裂变”的过程,其实质是试图以低交易费用选择组织形式。“聚合”的优势在于组织交易量大,交易经常化,流通路线稳定,容易建立生产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稳定的利益关系。“聚合”通过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过程,组织起自己的流通网络与分销渠道,使本来需要在市场上不断签订契约的交易行为,简化为企业内部的固定流程与简单操作,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交易费用。 从大中型商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来看,一方面它是零售业的主体,另一方面它又要适应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成为规模经济的带头者。因此,虽然在某种特定时间内,商业组织的“裂变”具有合理性,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大中型零售企业经营组织创新的基本趋势是“聚合”过程。 (二)国有商业“规模化”经营形式的发展 国有商业企业组织的“聚合”,必然导致企业组织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国零售商业规模化的发展形式有以下几种: 1.集团化组织。 近几年来,商业企业集团迅速发展,一些大型商品企业集团相继成立。这种企业集团在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发展多元化经营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集团化组织的优势在于:(1)它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经济,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2)降低经营成本;(3)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分散风险;(4)便于交流信息,互通有无;(5)有利于提高知名度。 2.连锁化组织。 连锁店是指众多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零售企业,在核心企业或总部的领导下,采取共同方针,一致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组织形式。连锁商业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七统一”,即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库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商号和统一服务规范。它是一种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其本质是把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零售商业。它的优势在于比单一商店更容易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规模效益。 3.产销一体化组织。 大型零售企业产销一体化形式,即建立专供本企业零售部门的制造或加工机构和物流中心。这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流通费用,并根据企业的零售营销策略从事产品开发、独创商标、树立特色、制定价格、广告宣传、促进销售及售后服务的系统工程。产销一体化组织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的这些经营目标,是大中型零售企业组织形式的重要趋势。 二、经营形式不断出新 我国零售机构的传统模式是百货商店。近年来,我国零售商业企业采用了一些新的经营形式,如超级市场、专卖店、仓储商店、折扣商店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趋势。 1.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是一种相对规模大、低成本、低毛利、高销售量、自我服务式、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和家庭日用商品的需求的零售组织。超级市场已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育阶段,建立和发展超级市场应注意:(1)开始经营的品种主要应是规范化、标准化、包装容易的工业品,逐渐扩展到易腐、加工复杂的鲜活品;(2)应以中小规模的自选商店为主;(3)市场的位置应设在居民区,而非拥挤的商业区;(4)进一步完善超级市场的场内服务;(5)宜连锁经营,以提高规模效益。 2.仓储商店。 仓储商店是以库为店,库店合一,既是营业场所,又是储存场所的一种经营形式。它的经营特点是:(1)设施和装修简单,开办投资和经营管理费低于同规模的其他类型商店;(2)商品价格低廉;(3)批零兼营;(4)开架销售,方便顾客;(5)经营商品以中低档为主,主要经营食品类和日用工业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仓储商店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上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尽管人们对物质需求日益提高,但依然追求物美价廉。这要求零售企业将市场目标投向中低收入阶层,以价格低、品质可靠来吸引顾客。在发展仓储商店时要因地制宜,不可全套照搬,应重其本质,引入“低费用、低毛利、低价格”这一根本经营思想。 3.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功能的核心是集合,它把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商店聚集在一起,把遍布在街头巷尾的服务机构集合在一个建筑物中。它不是一家商店,而是聚集商店的场所。购物中心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在其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办阶段要注意稳定发展。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机器和手工生产力并存,购物中心不宜大规模发展。(2)设在居民区为宜。购物中心的发展应环绕外围环城路。如北京购物中心应设在三环路沿线的居民区域商业区。(3)可以适当向高层发展。我国由于人多地少,购物中心可向高层发展,但相应设施一定得配套。 三、营销观念不断更新 面对销售额增长缓慢或下降的趋势,消费结构多元化、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加剧的形势,大中型零售企业在继续深化改革的同时,应该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实力,还要树立现代营销观念,采用现代营销策略,不断提高竞争水平。 1.增强营销意识。一项对我国35家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调查表明,有半数企业没有现代营销意识,将目光放在各种广告和推销措施上,单纯地追求现有商品的销售规模;少数企业仍处于滞后的市场营销意识状态之中,被动地将商品卖给顾客;可喜的是,已有近半数的企业具有现代市场营销意识,注重事前的市场需求分析,及时调整商品品种、结构,以满足顾客日益变化的需求。 2.扫除营销障碍。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资金匮乏;(2)企业缺乏组织有效市场营销活动的人才和技能;(3)传统的经营方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企业主要应通过更新观念,采取措施来扫除营销障碍。实际上,现代市场营销包含的涵义非常广泛,如市场调研、消费者研究、产品花色品种的调整、优质服务、商店布置、售货方式,甚至营业员的言行都属于市场营销活动的范畴。 3.开展市场营销调研。企业市场调研工作内容很多,可以进行销售预测、商品需求趋势分析、广告效果分析、顾客心理和行为分析、价格变动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各种促销手段效果分析、产品分析渠道分析、环境分析、优势分析等等。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到开展市场营销调研的重要意义。 4.采用现代营销战略。把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纳入战略管理的轨道上来,运用战略思想统率市场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重大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零售企业要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提高适应营销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预测和顺应市场需要,及时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及劣势、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制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计划。 综上所述,大中型零售企业只有在经营组织、经营形式和经营观念上不断变化,才能适应改革,适应市场,适应竞争,从而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这正是零售企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山东经济 李军 赵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