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策划 >> 营销渠道 >> 正文
必须重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 【字体:
必须重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作者:佚名     人气:74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当前国有企业不景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才能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造成国有企业目前困难的原因有体制上的、宏观环境变化方面的,也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研究和解决国有企业问题,不能忽视对经营管理者的道德素质问题的研究。
  当前国有企业不景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就没有繁荣的经济,因而,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造成国有企业目前困难的原因有体制上的、宏观环境变化方面的,也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据有关部门对亏损国有企业调查显示,政策性因素和宏观经济变动引起的亏损约各占10%,而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亏损约占80%。这说明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途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直接取决于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指挥者的厂长、经理,取决于他们的素质和水平。但是,一讲到厂长、经理们的素质和水平时,人们总是习惯于仅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总是着眼于厂长、经理们的业务水平、市场竞争和开发的意识和能力、经营管理的方式、手段等,经营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状况却往往在人们思考的范围之外。然而,实际生活中大量的实例已证明,国有企业体制相同,外部环境相似,有的搞得好,有的搞不好,重要的原因并不在于厂长、经理们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而在于他们的道德素质。一些在企业经营管理上颇具能力,并也曾把企业经营的有声有色的厂长、经理,恰恰是由于其道德素质方面的原因,把原先红红火火的企业折腾的奄奄一息,陷入亏损、破产境地。所以,研究和解决国有企业问题,就不能忽视对经营管理者的道德素质问题的研究。
  每一种职业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责任,并有着相应的权力,如使用、操作或管理支配某些社会资源的权力,通过职务报酬获得社会财富的权力。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厂长经理们有着经营管理好企业的责任,也有着支配运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权利。这种责和权能不能转化为有效的经营管理,受制于各种因素,包括经营管理者道德素质的高低。因为,有责任并不等于能履行责任,责任只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的人们按照各自的身份所应承担的使命和任务。要履行好责任需要有一种面对这种使命和任务的自我确认和自我意识的责任感,否则责任只是一种他律,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转化为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有无责任感取决于人们的道德责任意识状况。道德责任意识是个体道德意识中最核心、最深在的层次,它既是个体的自由意志的最高规定,又是个体道德行为的自由自主的内在依据。道德责任意识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命令两种方式对外在行为进行道德调控,来达到实现和保持一定个体自身的价值。自我评价主要是主体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内省外察和判定自已的动机和欲望;自我命令是主体对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发出内心指令。道德责任意识的形成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状况集中的表现。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说,人的高尚品德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落脚到一点,就是能以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去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道德素质高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就能以发展企业为已任的高度责任感,自觉履行自己承担的责任、义务,形成一种尽心尽力投入工作的敬业精神。有无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颇能说明问题。河南泌阳县有一国有水泥厂,先后换了12任厂长都未摆脱亏损局面,却在农民王义堂手中起死回生,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利税大户。原因何在?用王义堂自己的话说,论能力和水平他未必有别人高,但管好企业的关键不在于经营管理者的水平,而在于厂长的个人觉悟。他所讲的觉悟也就是人的责任感、敬业精神。缺乏责任感,不仅会使厂长经理们因缺少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控的内在依据而导致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失职、渎职,而且也会使经营管理者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时价值取向的错位,利已主义、享乐主义滋生就会使其经营管理行为失范,权力滥用。权力不是用来履行其责任、义务,而被运用于谋取一已私利,贪污受贿、公款吃喝玩乐、利用职权搜刮国有资产等各种违法违德现象由此而生。德,人之本也,德和才往往是统一的,无德的人也不能真正为社会、为企业施展其才华。可见,经营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有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

  企业经营管理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对企业员工的影响。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必须加强和改善自身的管理。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人的管理,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也就是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调动、激发出来,所以现代管理学特别强调管理者要从全局上动员全部管理因素,倡导大家“同心协力共赴目标”的精神。在凝聚企业人心,激发员工工作的责任感、积极性的过程中,企业厂长、经理们的行为示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厂长经理们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富有责任感,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公正待人、尊重职工,就能在企业内部产生一种人格的魅力,就能够团结员工,凝聚人心。人心齐,就能“泰山移”。而厂长经理道德素质低下,渎职、腐败,就会损害员工勤奋工作、积极贡献的意愿,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而且强烈的不满和反感会使员工对企业前途、企业发展的信心、责任感丧失。员工的无责任化倾向,势必增大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难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建设过程中,一些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尚不够健全。但是即使我们有了较严格的法律制度,但法是要人去执行遵守的,能否遵守法纪,同样与人的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法律必然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制度实质上不过是道德的一种极端形式,是道德要求在一定条件不能再得到有效的实施时所产生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罚各种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的法规、行政措施的产生,都是本质上体现了市场经济中人们应遵守诸如公平交易、诚实守信、平等竞争、货真价实等道德规范的要求。所以,是否认同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守的一般道德准则和规范,并把它内化为人们的情感、意志、信念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关系到法律规范能否真正有效的实施。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其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厂长、经理来决定的。厂长经理的道德素质、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模式和指向,形成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的道德文化表现。厂长经理道德素质低下,缺乏自觉遵守法纪的道德意识,其领导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就难以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进行。企业经济活动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势必造成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这种混乱就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增添了环境障碍。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关乎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必须加以重视和提高。如何提高?造成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道德素质低下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体制上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聘用,并没有按市场机制进行,而仍然是由政府按任命干部的方式进行。能否任职并保住职位,决定权在上级主管部门。这种体制上的原因,使一些厂长、经理在履行职责时,发生角色错位,不是用自己的才学和胆识经营管理好企业,而是从自己的前途命运出发,将很大精力放到搞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上。为了营造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良好关系,一些人采取的是行贿、公款吃请挥霍等各种违法违德的手段。这不仅助长了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而且“良好关系”的存在也会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自己的道德风险行为无所顾忌。二是社会放松了对经营管理者行为的道德评价。对经营管理者是否称职、有无业绩,舆论、政府通常是以利润、经济效益等经济指标来衡量。这就会造成经营管理者只看重利润、效益而忽视其获取方式、手段的合法、合德。甚至利润、效益成了一些经营管理者贪污挥霍等不道德行为的资本和保护色。从主观方面看,国有企业厂长经理选用上的弊端,造成一些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人担任了企业管理者的角色。文化知识水平是影响道德认知程度的最重要的相关因素。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低,其道德认知程度就较低,而道德认知程度低的人必然对道德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并对社会的道德要求处于一种被动服从状态。他律不能转化为自律就会因为缺乏弃恶从善、抑恶扬善的自觉信念而导致不道德行为的产生。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要提高经营管理者道德素质,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对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用人制度进行改革。按市场机制选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并通过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给在职经营管理者造成压力,迫使他们把精力放在搞好企业上,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道德约束,以免因为不称职或道德风险行为而被其他竞争者所代替。
  2、通过开展社会道德评价活动营造有利于高尚道德品质形成的社会舆论环境。道德评价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道德评价的任务就是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工具,肯定、赞扬一些行为和品质,否定遣责另一些行为和品质来形成一种社会舆论环境。用舆论这种“强制力量”来约束、引导厂长、经理的行为,唤起他们的职业道德良心,激发他们的道德责任心,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拒恶从善,抑恶扬善,逐步培养起高尚的品德。
  3、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使人们接受这种道德原则和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和道德品质的道德实践活动。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后天的教育养成非常重要。马克斯·韦伯在总结现代资本义道德文明成因时指出,成为资本主义精神气质的民众道德,不是由市场经济自发倾向造成的,而是从政府到各种民众机构借助各种有益的伦理精神,通过各种教育渠道,长期对国民进行自我克制、敬业守职、勤勉节俭、忠诚虔敬、同情他人等道德教化逐步形成的。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才”“德”兼备。但从我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训练过程看,很少有经济道德、企业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内容。管理者道德素质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把道德教育放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中去认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经营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使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要求成为经营管理者的道德认识和信念,从而自觉践行自身的职业道德义务,为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华东经济管理   吴丽兵,张世贵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