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列出了企业营销中不良行为的种种表现形式,指出了不良行为的危害,并提出了几点矫正措施。 一、企业营销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市场营销调研中的不良行为 市场调研是现代企业获取市场信息并据此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必要途径。能否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尤其是竞争对手的经济情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实践证明,谁拥有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有关竞争对手的情报,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有的企业不按正常的方式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而是千方百计地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窃取他人的成果。例如派人打入其他企业窃取商业情报;用重金收买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之泄露主要机密等。 (二)产品营销中的不良行为 产品营销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基础和中心,能否实施正确的产品营销策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些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实施正确的产品营销策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然而有些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不仅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反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牟取非法利润。其主要表现为:假冒他人产品或注册商标;生产和销售劣质产品;产品出售后无售后服务保证;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注重资源的利用效率,严重污染环境等。 (三)价格营销中的不良行为 价格营销是企业营销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营销策略制定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的销售及利润目标的实现,而且直接涉及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一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按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从事销售活动,采取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价格手段牟取私利,如,漫天要价,随意“宰客”;采用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手段;变相涨价,订立价格协议,实行固定价格,进行价格垄断等,所有这些,不仅扰乱了市场的秩序,而且对消费者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四)渠道营销中的不良行为 渠道营销在企业营销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能否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渠道策略,既关系到本企业产品的销售,又影响到营销效率的提高。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有些企业能正确选择中间商或通过正常的途径销售自己的产品,然而有些企业则不然,他们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骗买骗卖,或利用某种优势,限制竞争,进行垄断等。诸如此类,均为不良渠道策略的具体表现。 (五)促销策略的不良行为 促销策略的运用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且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的促销形式越来越多,为此而展开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企业非常重视本企业促销工作和促销效果,积极采取有效的促销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拓展市场份额。然而有些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他们采取一系列违背道德及法律的手段来牟取暴利。其主要表现在:在广告或宣传中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在广告中宣传迷信、荒诞的内容和有损民族尊严的内容;用假巨额有奖方式促销,进行不正当竞争等。 二、企业营销不良行为的危害 (一)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细胞”,它不仅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因此,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增进社会的福利和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然而不良营销行为的泛滥容易使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误解,加剧社会风气的败坏,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破坏了公正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 公平、公开、公正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准则,在此原则下,通过正当的手段赢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的利益也是正当的、合法的。然而有些企业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原则,使市场竞争秩序受到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使之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正当利益遭受损害。 (三)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不良营销手段,虽然从短期看,获得了一定的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其违法活动一旦被揭露,必然危及本身的信誉,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受到消费者的唾弃,最终失去顾客,失去市场。 (四)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企业营销的对象是广大的消费者,企业所采取的不良营销行为,不仅造成了消费者在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 三、企业不良营销行为的矫正对策 宏观对策 1、加强经济立法工作,规范企业的营销行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善的法律体系对规范企业营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有了健全的法律体系,企业的营销行为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促使企业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营销行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政府为了规范企业的营销行为制定了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反垄断法》、《证券交易法》等在内的法律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还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管理条例。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美国政府还在环境保护、食品卫生、产品安全、商标、证券以及公司、银行等法律中设制了大量的刑罚条款。完善的法律体系对维护企业营销秩序、规范企业营销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制定实施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但还很不完善,有些法律或条款还没有制定出来,今后应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尽快完善市场营销法律法规体系。 2、强化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乱纪的营销行为。一方面工商、技术、物价等市场监督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另一方面司法部门要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从而对其他经营者起到警示作用,使之不敢效尤。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与监督。各级新闻媒体对企业在营销活动中采取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大胆地披露,让企业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而保证企业自觉遵守市场规则,按正当的合法手段从事营销活动。 (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端正经营思想,树立社会主义市场营销观念,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追求赢利是其根本目的,但获利要通过正当的、合法的手段,不能唯利是图。要把企业利益、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及社会利益三者结合起来,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到战略利益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2、制定企业道德规则,倡导文明经商。企业道德准则的建立与完善,对有效地约束企业的营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道德准则包括:诚实经营,老少无欺;买卖公平,货真价实;平等对待,公正竞争;办事周到,服务热情;热心公益,好善乐施。 3、加强对营销活动的监控。凡在营销活动中采取不良行为,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处理,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挽回损失,修复形象,重新赢得顾客的信赖。 4、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他们在营销活动中遵守法律及道德的自觉性及主动性。 (三)消费者对策 1、加强消费者教育,使广大的消费者充分认识到企业营销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增强消费者抵制不良营销行为的主观能动性。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要敢于通过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对企业的营销行为进行监督。当消费者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组织要代表消费者利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调解纠纷,直至代表消费者向法院起诉,促进营销者遵守道德及法律规范,积极从事正当的营销活动。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点,从维护国家、企业及自身利益出发,拒绝购买和使用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及污染环境的产品,坚决反对企业所从事的一切不良营销活动及行为。 经济师 陈向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