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物流管理是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缩短交易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因此,企业应加强物流的管理,以获取竞争优势。 在每次战争中,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物流实力及其水平的高低。在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中,物流的重要性也引人瞩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商战中,物流管理同样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竞争成功的企业一般具有成本优势(成本低于竞争者)或价值优势(产品或售出物有超出竞争对手的附加值)或二者的统一。物流管理可以增加效率,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途径很多,比如节约物质资源、降低劳动消耗。但这些途径都要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的程序化、规范化等方面的制约,虽然有潜力,但挖掘受限。另一方面,目前我们企业的浪费和损失相当严重:备料库内,大量原材料、零部件在锈蚀、老化、腐烂;车间内外、生产线两侧,堆积着大量的半成品、残次品和零部件;原材料、成品库内,大量滞销产品在其中“虚度年华”……。这些损失和浪费是由于企业不注重物流管理或物流管理混乱造成的。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效益的呼声高潮迭起的今天,企业必须加强物流管理,才能在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物流领域博弈高低。 1.企业物流—影响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之重要因素 企业物流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经过基本制造过程的转换活动,到最后形成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产成品运至用户的全部实物活动过程。物流活动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 供应物流是指原材料、设备生产者将原材料、设备等送达本企业仓库的外部物流及本企业仓库将物资送达生产线的内部物流;生产物流主要是指在制品、半成品在不同工序、不同车间之间流动的内部物流;销售物流是指企业为实现产品销售、组织产品送达用户或市场供应点的外部物流。 无论内部物流还是外部物流,都主要由运输、装卸、仓储、信息四大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对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产品成本高低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一般工业品从生产、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而新鲜水果、易变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高达商品售价的70%。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其加工装配时间仅占2%,而96%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美国《企业物流》报导,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平均年支付的物流费已超过总销售收入的25%。由此可见,企业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费用是获取成本优势的重要途径。 2.内部物流—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之基础 由上述数据可见,要加速物料和资金流转,缩短生产周期,必须从降低占整个生产过程95%以上的储存、装卸搬运时间,即从内部物流合理化入手,改进和提高物料搬运装卸工作效率,加速物料在企业内部的流转速度,缩短物料在工厂内部的流转时间,减少在制品积压。具体应加强以下几方面: 2.1 工厂的合理布置 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适应厂外运输要求、节约用地向空间发展、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建筑物、运输系统、生产设备、厂房仓库、管理部门等的位置进行合理安排。 2.2 物料的定置管理 在遵循物料和生产人员相对移动距离最近、单一直线流动、装卸搬运次数最少、进出最方便和生产顺利的原则基础上,在制品、半成品、机具等物料实现定置管理。 2.3 采取JIT(just in time )的生产方式 要采取JIT生产方式,必须实现生产流程化、均衡化,实现看板管理。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以减少生产线两侧物料的堆放,加速物流的流转。 2.4 在制品的控制与管理 在保证生产过程连续均衡、各生产环节协调衔接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在制品的数量,使之保持合理储备水平,避免在制品的积压和损失,缩短生产周期。要做好这一点,必须制定切合实际的物料需求计划和配送需求计划。 2.5 设施、设备的合理配置 根据物流量、生产类型、物料性质、设备成本,正确选择配备物流设施、设备,并根据作业量的分布,合理配置各种设施、设备及人员,使不同设备、设施之间在品种上配套、吨位上衔接,使设备与人员之间结构平衡,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现场的物料堆放和设备闲置的损失。 3.外部物流—提高竞争能力、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之保证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无时无刻都与其环境(市场)发生着交换,主要表现在:从外部购入原材料、设备等;产品销售给用户。这两个交换过程的物流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的外部物流。外部物流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影响着用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程度,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价值优势。因此,企业也应重视外部物流管理。 3.1 科学选择供应单位 在产品质量适用、价格低廉、运距较近、售后服务较好、协作关系稳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选择物资供应单位,减少流通环节,以保证原材料供应及时、供应成本最低。 3.2 合理设置产成品库 根据目标消费者的位置及他们对产品运送便利性的要求,以及仓库投资的大小,合理设置产成品库。比如某东南沿海一家制造厂,起初在广州、深圳开展经营活动,现拟开拓西北市场。他们有关产成品库的处理方法有三:①将产品按用户订货数量从工厂直接运往西北市场;②用整车将产品直运西北地区仓库;③在西北建厂直接生产销售。通过成本—效益及消费者满意程度分析,选择②为恰当。 3.3 恰当选择运送方式 结合产品特点、目标市场的远近,选择恰当的运送方式,以及时满足用户所需。如有些种植者选择飞机运送鲜花和土豆,以保证能以最新鲜的程度送到顾客手中,以期得到较高的附加值。 3.4 合理组织物流活动 无论对需运进的原材料、设备,还是对需运出的产成品,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应尽量混载配装、实现物流共同化。具体来说:①企业的暂且不用的物流系统可对外开放;②销售对象区域重合而行业不同的企业通过协商可共享同一物流基地;③不同企业相互利用对方企业返程空车;④不同企业相互利用对方企业的物流基地;⑤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各种物品混载。 3.5 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者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我国的物流市场将逐步形成。企业可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者,完成外部物流输送任务,以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减少供销服务人员,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专心致志搞生产、搞科研、搞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增强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企业加强物流管理,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下大力量抓好抓实,在当前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物流领域获取竞争优势。 世界有色金属 魏彩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