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重论述了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对物流组织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置配送这一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机构,并对物流中心进行了设计,建立了物流中心的选址模型。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化的大流通,这种市场经济形态要求改变传统的那种独立、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消除其流通环节不连贯、流通渠道不畅通、流通费用较高等局限性,建立一种能将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高效运转的营运机制.连锁经营正是在这种市场形态要求下,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经营环境而实现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理念上的新突破.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方式在国外最先被商业零售业所采用,后被广泛地运用到餐饮业、酒店业、制造业、流通领域等,例如比较常见的沃玛特公司、麦当劳快餐、假日饭店联号、可口可乐公司等,都是通过发展连锁经营而使其规模得到迅速膨胀,并取得了令人叹服的经营业绩.这种经营管理方式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我国,逐渐被众多企业所认识、接受,并被初步运用到商业领域之中.企业之所以采取连锁经营,是因为采取这种方式能节约费用与成本,提高效率. 我们认为,真正能产生效率提高、费用与成本节约的巨大效益的应是连锁经营物流组织系统的畅通和高速运转.这首先因为物流工作处于连锁经营企业的中心地位,其它工作都应该以此为依托展开;再一个原因是物流贯穿于连锁经营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从流入(采购),到企业内部的加工与流动,再到流出(销售),这是一项巨大而又复杂的工作,必然存在着众多的提高效率的可能性.因此,从上述意义上看,连锁经营在企业的具体运作中可以被理解为: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支持下,在畅通的信息流动的保障下,实现大规模物流的合理化与高效化,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与费用的目的,以实现企业的大规模发展. 由此可见,如何组织物流工作,并使其实现合理化与高效化,是连锁经营企业大规模发展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过程 既然连锁经营追求的是在信息流支持下的物流统一化、合理化和高效化,因此,对其不同于传统经营模式下的物流组织过程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我们以大型综合批发商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假设信息流动是畅通、迅速、及时的. 1.1传统分散经营下的物流组织 在传统分散经营模式下,虽说企业总部在财务、人事以及一些重大经营决策方面具有决定权,但是其在各地所属的分公司基本上是独立采购、独立销售,各个分公司自成系统,见图1.
1。2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组织 连锁经营企业不同于传统经营模式下各个分公司的分散采购、分散运输、分散储存,它是根据各个连锁经营点的要求集中采购、运输与储存,见图2.
1.3两种物流组织过程的比较 图1与图2进行比较可见,从供应商到各分公司(或连锁经营点)之间的物流组织过程是明显有区别的.前者由于各分公司分散进货与运输,若有n个分公司,则要实现n次订货与采购、n次运输、n个仓库的n次储存;而连锁经营企业统一订购(一次订购),统一运输到总部进行储存,再由储存点根据要货情况运输到各个连锁经营点.因此,后一种物流组织过程中只需一次采购与运输就可到达储存点,并且只需要一个储存点,不仅使各经营点不必与供货商直接接触而节省不少精力,而且大批量、集中采购的进货价与成本较低.可见,采购、运输及储存点的设置均减少了(n-1)次(个).此外,由于连锁经营总部通过设置一个大的储存点供各个经营点共享,因此各经营点只需设置很小的安全周转仓库,用来储备临时周转用货物或在销售波动时紧急供货. 通过上面物流过程的重组与简化,运输费用、储存费用以及与供应商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从而使连锁经营企业前期的整体物流费用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经营模式.费用的降低与效率的提高使得各经营点的最终销售价格较低.另外,由于各经营点不用直接与供应商打交道,因此其上游活动大大减少,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其内部与下游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连锁经营企业内部的物流组织与销售活动的分离,提高了各个经营点内部经营的专业化. 2.连锁经营物流系统的设计 2.1配送中心的设置 连锁经营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对物流的要求提高了,要求物流的统一化、合理化与高效化.在一个规模庞大的连锁经营企业中,怎样面对诸多连锁经营点的不同要求组织物流是致关重要的.因此,从组织物流角度来看,这对连锁经营企业的经营组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连锁经营企业中实行经营专业化,各经营点主要负责商品的销售活动,而将物流活动独立出来,实现物流与销售的分离,以利于提高效率.可见,这种经营特点在组织设置上要求建立连锁企业物流活动的统一管理部门——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直属连锁经营总部领导,从事整个连锁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为商品销售服务. 从业务上看,配送中心主要是与供应商联系,进行商品的采购与运输,并且负责商品的检验、储存、分拣、再加工或包装、重组以及商品到各经营点的配送等一系列工作.从功能上看,它将供应商与各经营点联接起来,充分发挥物流的组织作用.配送中心的物流组织工作应以预测分析以及各经营点的要货情况为基础进行. 配送中心的设置使连锁企业实现了物流与销售活动两者的分离,使连锁企业的经营效率大大提高,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充分地体现了连锁经营的本质特点与优势. 2.2物流中心的设计 2.2.1 物流中心的业务流程 设置配送中心以管理、组织物流活动,就必须拥有物流中心这一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做为连锁经营企业商品流动的中枢,其作用非常重要.物流中心在实体上虽说是仓库,但已完全突破了仓库的“储存保管”的狭窄概念,被认为是仓库的一种新观念.物流中心改变了旧时仓库对商品保管的概念,使商品保管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也即商品在库中停留的时间很短,进入仓库的商品经过分货、加工、再包装、配货等可以马上出库送往各个连锁经营点.从业务流程上看,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商品的入库检验、储存、分货、加工、再包装、装配等一系列活动,见图3。
2.2.2 物流中心的选址 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由于规模庞大,业务量繁多,一般拥有多个物流中心,每个物流中心负责向一定区域内的众多连锁经营点供货,因此,物流中心的布局以辐射型为较好的布局类型,见图4.物流中心处于众多经营点的包围之中,货物或商品以辐射状向周围的经营点运送. 在辐射型布局中,一般是众多经营点只对应一个物流中心,一个物流中心负责向它们运送货物或商品,因此,这就要考虑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即在一些可以投资建设物流中心的地址之中,选出最满意的地址.最满意的地址必须符合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必须符合一些客观实际条件;二是在上一条件下达到最小费用.在具体的选址过程中,为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应采取两个步骤:一是综合一些实际的限制条件,初步选出合适的地址.在有些选址问题中,也许会出现只进行了这一步骤后就可得到较满意的一个物流中心地址,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必进行第二步骤的工作.如果经过这一过程的甄选,得到多于一个的合适地址,需要较准确地在其中选一最满意的地址,就应接着进行第二步骤的工作,即建立选址模型以得到最终满意的地址.地址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述.
假定经过第一步骤后,得到m个较合适的物流中心地址,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要选择的物流中心负责为n个连锁经营点供货,见图5.
由于第一步骤已先考虑了实际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第二步骤即可考虑以总费用最小为建模选址的最终目标,假设C为选址方案的总费用,于是有
在确定了目标函数之后,可以得到以下限制条件:
这是一个整数规划模型,目前已有现成通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通过上述模型的运行计算,结果有可能是多于一个的物流中心同时被选中,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还必须对模型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被选中的各物流中心供货能力的大小、相互之间的距离靠近程度等因素进行抉择.对供货能力非常小、距离规模较大的物流中心较近的点可以舍弃,从而选择其中较合适的一个物流中心.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得到的只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较满意的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王树军,孙瑞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