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条件下,物流管理要能适应经济的转轨和消费导向型生产。本文基于先进制造模式,提出了这一新的物流管理模式:需求流动领导,使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够适应制造环境和顾客需求的变化。本文最后还阐述了需求流动领导型的物流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21世纪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纪元,我们将置身于一个变化速度令人难以置信、顾客需求难以满足的经济环境之中。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感导致经济的转轨和消费导向型生产的不断变换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毫无疑问,未来的强者将是那些能进行多轨道思维,能积累变换跑道能量,能调整自我、灵捷应变的管理者。竞争的不可预测性要求商家只有把先进制造模式、新型物流管理与柔性战略紧密结合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 先进制造模式 以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为代表的传统的制造生产方式是通过彻底的贯彻分工与专业化的原则,实现技术、人员和组织三者的集成。一方面,这种制造方式在小局域内通过相互配合可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这又削弱了制造资源的整体联系,使之失去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企业无法在难以预测、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和不断地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先进制造模式是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以人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综合应用高新技术以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新型动态制造模式。 先进制造模式特别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技术、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它是致力于组织创新的,全面采用基于计算机的各项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资源的快速有效集成。 先进制造模式是基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制造,其生产过程是基于市场变化和订货进行的柔性生产。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生产和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先进制造过程自动化和高速化,而非传统工艺方法的采用,使得先进制造模式在复杂形状加工过程中凸显出其优越性。同时,先进制造模式特别强调环境保护,既要求其产品是绿色产品,又要求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绿色制造过程。 先进制造模式所有这些特征,都对传统的物流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符合先进制造模式的新的物流管理方法才能迎接这些挑战。 2 先进制造模式对物流管理的挑战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对物流的管理就是对库存的管理而达到使顾客满意的目的。广义上讲,对物流的管理就是运用各种现代的工具和手段,对原料、半成品、制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从其起点至其消耗点之间,所做的讲求效率与节省成本的策划、执行与管制的程序,实现使顾客满意的宗旨。据近期统计数据来看,物流的费用占到公司销售的10%~35%。由此可以看出物流在企业生产附加价值的竞争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与应用使得原有的物流管理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生产的需要。物流管理正处在一个变革中,一个让你别无选择、只有选择新的物流模式的变革(如图1、图2所示)。在先进制造模式的条件下对旧物流过程进行重组与集成,实现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外界环境迅速的变化。
3 从供应链管理到需求流动领导 物流系统的整个过程包括商品的运输、配送、存贮、装卸、流通加工、信息情报、反馈等各个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每一个环节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子系统又由若干个环节组成。因此必须具有集成的思想,将各个子系统与各环节融为一体,进行整体设计与优化。使物流系统的管理在不断适应制造模式与市场的宏微观环境的同时,不断挖掘和抓住新的机会,灵捷的组织、协调、控制各项物流活动,使物流系统本身合理化、集成化,最终使物流符合顾客的需求。 随着先进制造模式的推广,旧的物流系统中存在的供应链管理这种概念,已经显现出其不适应先进制造模式的弊端,新的物流管理应该在集成系统之上发展“需求流动领导”的理念。 “供应”一词指的是一种推动式的生产方式,这种意识便是:企业生产什么,市场就销售什么。在高度竞争、流水式、柔性化和以顾客为导向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条件下,这种意识将导致高的库存水平、高的运作费用及较差的顾客服务。而相反以“需求”替代“供应”符合现代企业的先进制造特点。“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应成为企业先进制造的根本准则。 “链”从实物上看有着系统的思想,能将各实体单元连接起来,但无法反映出物流中各单元的流动情况,无法满足先进制造模式的要求。故应用“流动”来替代“链”,就向管道一样,从动态的角度体现各个实物单元流动状况,使得这种思维在给我们一个动态集成概念的同时,适应动态性的先进制造模式。 “管理”也应该由“领导”来替代,前者仅反映的是一种静态环境下的管理与控制,而随着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适时控制要求程度的提高,静态环境下的管理与控制已无法满足先进制造的要求,而“领导”却能反映动态的管理思想。使得制造能够协调不断变化的资源,追求连续的改进,获取“peak-to-peak”的生产。 具体而言,在先进制造模式下的物流系统的建立、运作、合理化与有效性的评价,物流各项成本的核算与预算等,都必须有系统、动态的思想。物流的管理决不等于企业的运输管理、存储管理、搬运管理与单项职能管理,也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从市场经济战略意义上讲,物流管理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将分散的产品实体转为系统的物流活动,协调各部门的决策,使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适当的批量在适当的时间到达适当的地点。企业内部要注意在改造物流设施的同时,要重新组合各要素与物流要素,在先进制造模式的环境下,只有具有集成化的需求流动领导型物流管理,才能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最终达到创造变化。 4 新型物流管理的实践 下面以日本SAPPRO BEER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体会在先进制造模式下,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构造需求流动领导型的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 日本SAPPRO BEER股份有限公司由公司的主电脑与制造中心的电脑、物流中心的电脑连成一个系统,总公司的主电脑根据顾客的订单将出货单以连线方式快捷的传送到制造中心电脑和物流中心电脑,同时综合管理自动仓库出库的物流中心电脑打印机,会打印出出货传票,将传票发给制造中心的提件员,并同时启动自动仓库的出货系统,自动仓库实际的出货情况即时送到总公司的电脑主机。然后制造中心就按顾客需要利用配件进行生产。入库方面,自制品的信息由管理工厂的工程系统电脑传送,购入件则由总公司主电脑预先传送,因此入库时要输入相应的传票号码。此外,卡车在入口闸门登录车号后,由卡车诱导系统指示卡车行动路线,运行的信息即时送到公司主电脑。 建立这样的需求流动领导型物流系统,使各部门工作得以简化,公司根据随时掌握的需求信息来管理制造和物流,使公司不再为动态的信息与物流搞得焦头烂额,公司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顾客需求及制造技术,使整个物流系统向动态集成式的信息化物流系统方向发展。特别是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虚拟企业的应用和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上述案例可以得出,构造需求流动领导型集成化的物流系统,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查明目前所使用的制造技术;2)决定集成化的新系统的内容;3)证实新系统的建立是正确的;4)测定新旧系统集合成一体的难易程度;5)决定新系统所需要什么样的硬、软件。 构造系统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2)充分给物流专家改造、建立系统的权力;3)系统必须涉及系统内的各环节;4)当系统的领导者不同时,应注意系统的差异性;5)系统必须具有紧急处理的功能,否则不能称为完整的系统;6)每个部门都应懂得如何维护系统的高效运行。 5 启示 在当今全球经济需求不确定的环境下,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许多西方企业生产的指导原则,其对物流的管理也不再停留在以前传统的管理层面上,而把物流系统的管理看成对顾客需求满足的提高和成本削减的最重要手段。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物流管理还停留在旧的物流管理模式上,不仅无法适应先进制造的需求,而且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使得本来就受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制约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更加缺乏活力,所以国有大中型企业物流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需求流动领导型物流集成化管理的实践已经在西方企业中进行,实施需求流动领导型物流集成化管理不仅可以节约资金和人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适应需求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实施物流集成化管理更注重制造模式和物流管理模式的改变,而不一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对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制造模式和物流管理的改革,需求流动领导型物流集成化管理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工业工程 刘波,孙林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