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社会物流合理化的角度论述了物流的战略涵义,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的物流战略、物流战略管理思想,构造了物流战略设计、物流战略组织和物流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物流战略经营单位在取得战略协同效益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 物流理论自80年代引入中国,在物资、商业等部门经历了多年物流业务管理的实践,在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下,物流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受到很大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客观上要求破除区域、部门割据的局面,从而使物流从业务管理为主走向物流战略管理,完成这一转变的基础工作,就是要面对全球化的物流链管理时代的到来,勇于创新,构造起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物流战略管理体系。道路运输企业(集团)将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 物流的战略涵义 1.1物流进入交通领域的背景 物流理论在90年代中期才进入面向全社会物流、客流服务的交通运输领域,其原因也正是物流的战略实质和实现物流战略管理的大背景已初步形成。这一大背景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生产需求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已经开始形成合力,推动并促进社会物流合理化的进程。例如,JIT(准时生产制)的战略思想及生产方式已经从第二产业广泛进入第三产业,它将以观念上的创新导致物流链管理产生划时代的变革。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物流业务在更大范围的运转提供了广阔市场,也为物流经营者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实现物流功能创造了前提条件。 (3)现代高新科技,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能够广泛投入物流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与应用,为物流网络组织结构的运行提供相应功能及技术支持。 (4)现代法人财产制度的确立,使物流经营者在产权清晰的前提下,有了更强的自主经营能力,自我发展动力和机制,并为不同法人间的合资、合作经营物流业务,完善运行和控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社会物流链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及其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经营者,关系到社会物流总费用的节约,进行物流战略研究是基础工作,必须具有超前性。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引导物流链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向合理化方向发展,这一思想已经开始被具有远见的企业家们所接受。 1.2物流及物流的战略涵义剖析 物流一词的术语源头“logistics”和“Physical Distribution”,虽各有重点,融合其内涵与外延,它涵盖了从原材料的最初供应者到产品生产者——进入了生产过程、从产品的生产者到最终用户——进入了消费过程,以及其间所包含的流通过程在内的全部物品(产品、商品)的运动过程。现行体制下,强调物流的战略涵义,关注于物流业务管理到物流战略管理的转变基于以下的认识。 (1)物流正在跨出单一企业范畴寻求更大的物流链管理的运作范围,如:区域物流、全国物流和国际物流。其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物流合理化——是通过更大、更高层次的系统优化来追求物流系统总费用最低,而这种从物流全过程合理化追求物流费用节约的影响力,是长远而深刻的,也是相对稳定的。 (2)物流系统在中国的运作正孕育着技术上的突破,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成为竞争制胜的秘诀。及时把握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直接影响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服务质量水平。 (3)物流服务质量依赖于支持原材料、物品等从最初供应者到最终用户间运动的网络组织结构,必须具有驱动这一组织运转的动力和相应的经营机制。现代法人财产制度的确立,使经营者能够真正成为具有微观乃至中观投资能力与资产经营能力的主体,具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与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4)物流体现的促进和协调工作追求的是协同运作效益,即整个系统效益目标的实现,及各组织单位成员效益目标的实现。组织单位成员是物流战略经营单位或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流战略经营单位。 物流理论使人们认识到,迎接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到来,必须在物流链管理中增强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和创新实力,从而利用技术创新把民族经济推向世界竞争的大舞台。 2 物流战略的构成 2.1物流战略的基本内容 物流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物流系统的宗旨(使命)、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导向、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类型、物流战略态势,以及物流战略措施和物流战略步骤等内容,其中物流战略导向、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类型和物流战略态势又称为物流战略的基本要点。 2.2物流战略的设计 物流战略的核心内容是物流系统的宗旨(又称为系统使命)和战略目标,其中,物流系统宗旨的确立,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输企业(集团)参与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的任务、目的(aim)和目标(objective)。 2.2.1 物流系统的宗旨与战略目标 物流系统的宗旨主要指该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或主要目的。 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是由物流系统宗旨引导、表现为物流系统目的并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量化成果或期望值。物流系统战略目标对物流战略基本要点的设计与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种专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在物流战略管理过程中,道路运输企业(集团)制定物流系统战略目标主要包括:服务水平目标、物流费用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等内容。其战略目标应体现纲领性、多元性、指导性、激励性、阶段性等基本特点。 2.2.2 物流战略的要点 物流战略要点是物流战略系统基本方面的设计与选择,对道路运输企业(集团)而言,重点内容是要将传统概念上的两点(城市、货运站、运输枢纽等)之间的货物位移与两端点上的延伸服务(如订货、取货、分拣、包装、仓储、装卸、配送、咨询及信息服务等)紧密结合为一体,使货物(物品)从最初供应者到最终用户间各个物流环节成为完整的物流链管理。在此基本思想指导下,道路运输企业(集团)的物流战略要点主要包括在物流战略导向、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类型和物流战略态势之中。 (1)物流战略导向,指的是物流系统生存、成长与发展的主导方向。物流战略活动领域中的服务、市场、技术、规模、资源、组织、文化等方面都可能成为道路运输企业(集团)经营的物流系统生存、成长与发展的某一主导方向。 (2)物流战略优势,是指物流系统能够在战略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和地位。构成物流系统战略优势的主要方面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技术优势、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道路运输企业(集团)研究物流战略优势,关键是要在物流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上形成差异优势或相对优势,这是取得物流战略优势经济有效的方式,当然也要注意发掘潜在优势,关注未来优势的建立。 (3)物流战略态势,是指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市场规模在当前的有效方位及沿战略逻辑过程的不断演变过程和推进趋势。它反应了道路运输企业(集团)参与社会物流系统运作时,在客观上的物资、人力资源表现的竞争能力积聚与实力,以及在主观上智慧谋略表现的动态组合运作状况。 (4)物流战略类型,是指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流战略作的划分,以更深刻的认识物流战略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完善物流战略规划方案。道路运输企业(集团)物流战略类型可参见附表。附表 物流战略类型的基本划分划分依据物流战略类型服务项目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发展方向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有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等战略行为扩张型物流战略、稳定型物流战略、收缩型物流战略等战略重点物流系统生存战略、经营战略、发展战略等
|